砌體結構是什麼

安居社 人氣:3.36W

砌體結構是什麼

用磚砌體、石砌體或砌塊砌體建造的結構,又稱磚石結構。由於砌體的抗壓強度較高而抗拉強度很低,因此,砌體結構構件主要承受軸心或小偏心壓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彎,一般民用和工業建築的牆、柱和基礎都可採用砌體結構。在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和其他結構的建築中,常用磚牆做圍護結構,如框架結構的填充牆

砌體結構的主要優點是:容易就地取材。磚主要用粘土燒製;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塊可以用工業廢料──礦渣製作,來源方便,價格低廉。

磚、石或砌塊砌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較好的耐久性。

砌體砌築時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裝置,可以節省木材。新砌築的砌體上即可承受一定荷載,因而可以連續施工。在寒冷地區,冬季可用凍結法砌築,不需特殊的保溫措施。

磚牆和砌塊牆體能夠隔熱和保溫,節能效果明顯。所以既是較好的承重結構,也是較好的圍護結構。

當採用砌塊或大型板材作牆體時,可以減輕結構自重,加快施工進度,進行工業化生產和施工。

砌體結構的缺點是:與鋼和混凝土相比,砌體的強度較低,因而構件的截面尺寸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砌體的砌築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勞動量大。

砌體的抗拉、抗剪強度都很低,因而抗震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磚、石的抗壓強度也不能充分發揮;抗彎能力低。

粘土磚需用粘土製造,在某些地區過多佔用農田,影響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