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安居社 人氣:2.92W

《夢改》第三季第十三期迎來了收官之作。這一次,節目組攜手中央美院建築學院院長呂品晶教授,來到村寨風貌和民族文化儲存最完好的貴州板萬村,聚焦鄉村命運、關注留守兒童,共同守護這片“最後的布依家園”。(案例設計:呂品晶;品牌鳴謝:立邦;特別鳴謝: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欄目組)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我覺得這種村落的改造,一定是把自己放在和村裡的村民一樣的位置來考慮問題,以一個村裡人的身份,去考慮未來的發展,可能會更有效一些。你不能把一個建築師個人的想法強加到這個村子裡面來。我們只是說,可能我們對於未來的這種判斷,可能更有預見性。這個村子不需要奇奇怪怪的建築,我們要做的是,把村子傳統的好的東西,以一種現代的方式去延續它。可能建築師在這種改造裡面更像是一個協調者的角色,而不是沉浸在某一件作品之中。——設計師呂品晶

  Part1:關於板萬村的故事(改造前)

板萬,是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小山村。因為地處偏遠,這裡完整地保留著許多布依族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今天的故事,也將在這裡展開。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張

這座依山就勢的小山村,擁有著布依族傳統村寨的典型面貌,村中人口也以布依族為主。除了從事水稻、甘蔗等農作物的種植,放牧牛羊、養殖家畜,乃至釀酒、織布,這些最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仍在這裡完好地保留了下來。而每到節慶,傳統的八音作唱、啞面戲等表演,也仍然是這裡的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

※板萬村中心國小狀況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張

板萬村地處貴州、雲南和廣西三省交界、重重疊疊的大山深處。由於地形條件複雜,地質災害頻繁,這條通向山村的路也顯得崎嶇不堪。板萬村的孩子們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們絕大多數都從來沒走出過村子,在他們的概念當中,外面的世界就是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對於這樣的留守村,人們習慣地稱呼為是空心村。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張

板萬村中心國小位於村口的位置,是一幢三層磚混建築。作為一座國小,這裡的教室、設施都非常陳舊,食堂、衛生間也非常的簡陋,學校條件比較差,也因此出現了一定的生源流失,情況亟待改善。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張

板萬村中心國小的校長李榮獻在這個學校堅守了二十六年,從師範畢業就分配到這個學校一直到今天。他陪著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們長大,卻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這片大山。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9張

板萬村中心國小規模不大,一共6個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這座當年靠著村民們的集體力量修建起來的國小,如今已經顯露出歲月剝蝕的痕跡。雖然條件比較簡陋,可村裡的孩子們就像當年的李榮獻一樣,在大山裡無憂無慮地長大,接受著現代教育和自己民族文化的雙重薰陶。

民居狀況

板萬村的民居主要包括穿鬥式木結構的傳統建築、新建的磚房民居、個性的醒目新建築為主。

01傳統建築: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0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1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2張

板萬村的布依族傳統穿鬥式木結構,普遍依山就勢,分為三層:底層為借山勢而形成的架空空間,多用於養殖家畜;中間層為左右對稱的結構,分為堂屋、火塘兼廚房,以及臥室。第三層結構則普遍是半開放空間,用於風乾和儲存糧食。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3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4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5張

這種建築形式與自然相結合,在以前還是屬於相對比較合理的方式,但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房屋採光較差,漏風也比較嚴重。樓下的地方養牲畜,然後樓上住人,是很不衛生的。沒有基礎衛生設施,做飯取暖,都依靠傳統的火塘,煙燻日久,整個建築內部都薰得黑黑的,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會產生很大影響。

02新建磚房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6張

無論生活質量如何,村民們似乎都非常熱衷於廢棄傳統的吊腳樓,而改砌起新的磚房。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7張

房子很大,但是空間堆滿了各種雜物,缺少良好的空間的整理。對於鄉村的建房,由於經濟的原因,他們可能是出去打工一段時間掙一點錢,就蓋一點,所以他們缺乏對於整個居住空間的系統性規劃。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8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19張

他們的房子一般都建得蠻大的,但是空間裡卻缺少傢俱,收納空間主要靠地面。我們會發現地面上堆滿了各種物件,缺乏好的收納的方式。 我們也是在想怎麼能夠把家庭的生活能夠以一種更好的方式來作整理。

03醒目的新建築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0張

一些建築和村子的地域性特點完全不相干的風格。主人很自豪,認為自己是村子裡第一個建起洋房的家庭,把從江蘇太倉打工時看到的建築形式照搬過來。村民也許覺得自己建一個現代的、不同的建築,但是從村子整個風貌來看,是非常不協調的一個形式。

04汙水問題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1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2張

原來基本上沒有汙水處理的設施,即使是原來做過一些化糞池、沼氣池,但是由於使用習慣的問題,包括認識的能力,都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

  Part2:甦醒的村莊(改造後)

設計師呂品晶希望通過對村莊的整體改造,去啟用那些瀕臨消失的、他們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扶正、修葺,既修舊如舊,保留傳統風貌,又通路挖渠,提升生活品質。經過艱難施工,克服重重波折之後,板萬這座曾經走向凋敝荒蕪的村寨,逐漸甦醒過來,綻放出樸素而迷人的魅力。

板萬夢想家國小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3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4張

板萬村中心國小是鄉村重點改造之一,傳統習俗和文化的傳承要從小做起的,要讓孩子們從小對他們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所瞭解,對他的民族性有一種認同。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5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6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7張

11月15日是板萬夢想家國小落成典禮,村裡就像過年一樣熱鬧,村民們穿起了布依族的傳統盛裝,演奏著獨特的民族樂器,歡迎著為這次村落與學校改造做出貢獻的人們。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8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29張

隨著最後一根主樑的落定完成,板萬夢想家國小的整體改造基本竣工。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0張

寬敞、明亮的新教室,自動化的投影設施與嶄新的課座椅,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更為現代化的學習場所。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1張

在學校的二樓新增加出來的圖書館,有著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以及通透的環境,用彩色積木造型拼成的書架,放置了各種兒童讀物,這裡以後將成為孩子們學習、娛樂、玩耍的最佳場所。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2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3張

在新落成的學校圖書館裡,建築師呂品晶與孩子們一起把手掌印印在了希望之樹上,代表著大家對這片山村未來的希望和祝福。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4張

這個明亮、寬敞的圖書室,也讓孩子們多了更多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5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6張

二十六年前李榮獻回到山村國小的時候,給孩子們更優良的環境,就成為了他的一個夢想。如今,看著孩子們的一張張笑臉,夢想終於實現了。留守兒童之家為孩子與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7張

在一樓新增出來的學生餐廳,乾淨、整潔。孩子們以後再也不用在校園露天吃飯了。

※民族文化博物館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8張

布依戲、八音坐唱等等布依族的這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習場所,通過這樣一些公共性的空間,去為他們文化的傳承提供場所。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39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0張

板萬村中心國小除了是學校之外,它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建築師呂品晶為板萬村打造了一個布依民族文化博物館。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1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2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3張

在一樓的這個博物館中陳列了布依民族幾百年傳承下來獨特的生活器皿。此外,還展示了布依族人日常使用的農耕用具,以及傳統織布機等,讓孩子們學習、繼承布依族的傳統文化。

※織布房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4張

設計師希望改造能夠啟用他們傳統文化的物質性空間,比如說錦繡坊,就是他們織布、刺繡、染織的空間。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5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6張

為了保留布依族的傳統的織布工藝,建築師呂品晶利用一座原本廢棄的吊腳樓,重新打造出了村中的錦繡坊。錦繡坊一樓被設計成了織布的染房。二樓的空間成了布依族展示傳統織布和刺繡工藝的場所,也是村民們交流織布技藝的地點。傳統的布依族織布技術也將在這個錦繡房中繼續傳承下去。

※家庭改造案例

設計師選擇傳統民居之吊腳樓(釀酒人家)、新建磚房(留守兒童的家)作為改造示範案例,也是希望給整村居民提供一些示範,怎樣把空間整理得更有秩序,更加適應像對高品質的生活。

  01釀酒人家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7張

改造前平面圖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8張

改造前平面圖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49張

改造前平面圖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0張

改造後平面圖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1張

改造後平面圖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2張

改造後平面圖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3張

改造後平面圖

對於善於釀酒的李金行一家,除了對木結構進行基礎修復外,建築師呂品晶還兼顧生產和生活,對室內重新進行了佈局。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4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5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6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7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8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59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0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1張

夫妻倆與孩子們的房間現在變得寬敞、明亮、整齊。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2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3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4張

建築師呂品晶在釀酒人家既保留了布依族傳統的火塘,還增設了現代化的廚房與衛生間,提高了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5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6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7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8張

吊腳樓原本用來養豬的底樓空間被打造成為酒窖和儲藏室,解決了一家人之前沒有足夠儲藏空間的煩惱。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69張

釀酒坊的戶外,還特別增加了木製的觀景平臺,讓一家人有了休憩、放鬆的場所。

  02新建磚房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0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1張

新式磚房的改造也已完成,建築師呂品晶把原有的磚牆重新修葺成了傳統夯土牆。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2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3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4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5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6張

建築師房間一側的牆面掛滿了何舒婷的各類獎狀以及她和家人的合影,增加了溫馨的氣氛。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7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8張

一樓的書桌緊靠著窗戶擁有最好的採光,小閣樓則是何舒婷單獨的空間,精巧別緻。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79張

對於何舒婷與奶奶房間的改造,建築師呂品晶特別利用層高優勢,請木工師傅用傳統手法,打造了一間複合式的溫馨房間。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0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1張

而對於最重要的廚衛問題,在這次的改造中,呂品晶特別為這個家增建了廚房和衛生間,安裝上了現代化的蹲廁與淋浴裝置。

※土陶窯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2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3張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4張

何彪,是近年來村裡唯一的一個大學生。他兩年前從景德鎮陶瓷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想要做些什麼,卻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呂品晶希望利用何彪的陶瓷技藝和網路知識,開發土陶產品,幫助這位回鄉大學生走出一條創業之路。為此,他特地邀請老師傅,利用何標家早已廢棄的沼氣池,修建起了一座土陶窯。

※汙水處理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5張

用分戶處理的方式,用生物、生化的方式來處理汙水,排放到自然水體,或者回用到灌溉中去。是一種綠色、生態、環保的方式。

※整體

設計師覺得傳統村落需要一種整體、統一、協調的村莊整體形象,對於村子風貌的一種整治,不僅僅是滿足外來人觀光的需要,也是提升村民的居住生活品質,讓他們對於自己村莊的建築形態、風貌所蘊含的那種民族的特點、特色,有一種更好的認同。

  Part3:與設計師對話

《夢改》設計師呂品晶 這次他喚醒了一個空心村 第86張

設計師呂品晶

【設計師簡介】

呂品晶,1966年生於北京,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碩士,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院長、教授,丹麥奧胡斯建築學院榮譽教授。

Q:這裡這麼偏僻,改造和開發有現實意義嗎?

A:其實這個問題,當時縣裡領導也這麼問過。正是因為它比較偏遠,它保持了比較淳樸、原始的布依族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這些我覺得都是現代生活所需要的,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這種強烈的反差,也是特別值得保護和傳承的地方。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麼偏僻的地方,而且有很多青壯年已經外出打工了,這樣一個逐漸在衰退的村莊,值不值得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必要。我想雖然它是偏僻的地方,但是從近期的角度考慮,可能對於整個區域的帶動範圍會越大,政府所做的事情,可能惠及的百姓會更多,面會更大。另外一個方面,我覺得這個村莊是一個布依民族風情儲存得比較好的地方,正是因為它偏僻,所以它儲存得比較完好。無論是村莊的結構,還是建築的形態,還是生活的習俗,還是它蘊含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手工技藝,等等,都是非常原汁原味地儲存在這裡。如果我們任由它衰退下去,很多民族文化的傳承就失去了一個載體,我覺得現在來做這一個事情還是非常及時的,如果做好了,可以把布依文化,能夠在這樣一個美麗的鄉村,得到繼續的延續。同時我覺得旅遊,也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Q:呂老師之前在萬峰林等地也都做過一些鄉村改造,聽說呂老師作為一個建築設計師自己不是特別滿意,為什麼?

A: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是有相應的尺度的,有比例的,它也相應的有空間的容量,就是在這樣的空間裡面適合多少建築的存在,這個建築是什麼樣的尺度關係。我覺得原來的傳統村落是在和自然的非常融合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所有的尺度都是根據自然的、生態的這樣一種關係來確定他的人工造物的尺度。現在由於人的建造技術也高了,可以蓋更高、更大的房子,其實是在打破原來人和自然這樣一種非常融洽、非常有機的平衡。這個可能就會帶來對自然景觀的、生態上的一種破壞。

Q:您恢復了錦繡坊、釀酒坊、還有燒土陶窯的地方,我知道呂老師的想法是能夠讓年輕人重新回到家鄉,進行家鄉的改造,但是您覺得未來城市化的發展,難道不就是不斷地吸引青壯年去城市,他逐漸會離開的。你這些設計只是一個藝術家的愛好,是你對於這些古物的欣賞,但是很多人就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A:村民喜歡不喜歡,決定於這些能不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利益。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的話,當他們從織布、釀酒、製陶,傳統的民族文化和手工技藝能夠獲得經濟利益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去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現在我們做的工作,就是去引導他們做這樣的事情。

Q:很多人覺得村莊的衰敗是一種必然,衰敗就讓它衰敗,再怎麼改造也改變不了。

A:城市化是一個必然的程序,但是鄉村也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人去關注,去保護。目前可能從城市化的角度,從農民進城的角度,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個我覺得也正常,但是這種變化不是一種自然的、有機的變化,它是一種機械式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於鄉村的危害特別大,我覺得快速城市化造成了這樣的一個階段性的問題,但是一旦我們經過了這個過程,完成了快速城市化以後,我們再反思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後悔,我們當時為什麼不去做一些保護的工作。我希望就是能夠在這個階段能夠去做這樣一些事情,而不是為以後留下遺憾。

Q:相信村莊改造後效果一定很好,但是現在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把村民遷出,把鄉村留給旅遊者,有很多民宿屋主是不在裡面住的,很多地方民宿是把整個鎮都空出來,這是一個方向。還有我聽呂老師你的意思,是希望村民還繼續在這裡居住。哪種方式會更好?

A:我希望原住民能夠留下來。我不希望以後住在這個村子裡的人都是演員,都是在這兒做表演。他是真正把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留存下來的文化真實地展現出來,而不是一些工作人員在這兒做一些民族文化的表演。我覺得這個村子有這樣的條件,要幫助他們既改善他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收入,同時還能把他們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Q:有人懷疑這裡畢竟地處偏遠,人的總體文化素質不高,您做的改造也許在您來看是件藝術作品,但是從村民的生活習慣來說,也許過一年兩年再回來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您會不會有這樣的擔心。

A:當然有。我覺得這種擔心就是在於我們是不是真正幫助他們找到了增加收入的辦法,或者說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一些生活品質的提升。這是很重要的。我覺得我們做的工作是一個引子,一個開始,通過我們做的工作,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這個地方,關注了以後,可能更多資源、相應的各個部門,能對這個地方進行更多的支援,幫助他們發展更多的他們能夠做的東西,比如傳統技藝產品的開發。

Q:改造不容易,村民是不是不都願意改造?比如有瓷磚的新房子。

A:是有這樣的情況,戶數不多。村子100多戶,大概三分之一是用外面打工掙的一點錢,把外面的一些建築風格帶進來了,我是希望村莊的建築風貌更加協調,但是這也是村民自願的行為。我們也通過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我們的設計人員和他們進行溝通,徵得他們的同意才進行改造,不同意我們肯定是不能動的。我們是要充分尊重居住者的意願的,我們也希望通過改造,實際上是幫助他們更好地呈現出他們家庭的一種面貌,應該是他們引以自豪的民族特色的東西。另外我們的改建不僅僅是外形上的改變,我們的改變對於他們的建築舒適性的提升和建築空間的增加,都有好處。比如內部空間的改善,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一些示範性的改造,從更好的利用家裡空間等角度,來幫助他們提升生活品質和生活空間。村民現在總是蓋大房子,但是對建築空間的利用、傢俱、材料的選擇,舒適性的追求,我覺得這是一個觀念上的轉變。這裡隨便找一個大房子去看,基本沒有傢俱,所有的儲存空間都是地面。那再多的房間,都不夠你這樣放東西。所以這樣一個生活方式,一個更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更為重要,我們做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夠做一點示範,

村子裡很多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掙了錢回來蓋自己的房子,他們只關注房子的大小,高度,一個建得比一個高。比如說在江蘇太倉打工,他就覺得太倉的房子比較好,就搬過來在山上建了這個房子,我覺得這個對於這樣的村落來說是比較糟糕的,它破壞了整個村子的環境。我希望他們能夠了解的就是,他們傳統的布依族建築風格,同樣也是非常優秀的建築風格。他們應該是從自己傳統的優秀建築品格里面,去吸收營養,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對自己的建築風格,他們應該要有自信。所以這裡是要強調地域性,強調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的這樣一個建造環境,強調他們千百年來這種布依族的民族文化傳承的這樣一些建築風貌,建築元素,只有把這些東西強化出來,那麼這些地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就會得到加強,對於其他地方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覺得這樣的傳統村落,我們要把它的歷史滄桑感充分地展示出來,我們在修繕、加固過程中,都是要充分尊重原來的形制、材料、做法和工藝。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們在內部空間還會做相應的改善。生活方式無所謂優劣,我覺得這個地方有它的值得外人尊重的地方, 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去尊重他們,也希望他們有更加自信、自強的態度。

Q:您做改造的時候,有很多材料是就地取材的。

A:我告訴施工隊,能用當地的材料就儘量用當地的材料。我覺得不光是經濟上的考慮,它同樣也是一種生態理念上的考慮。

Q:重點改造學校,不缺地方,為什麼要加一個建築體?

A:學校缺地方。它原本只有六個教室,還缺兩個教室,沒有圖書室、沒有實驗室,沒有食堂,沒有餐廳和廁所。所以小孩在上學的時候就特別不方便,比如說要風吹日晒地到廚房去打飯,上個廁所要走得很遠。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在國小改造的時候增加的功能。其實功能缺得很多。

Q:一個好的設計師,讓你看到的不僅是藝術風格的展示,其實你更多改善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A:我覺得在這個村莊的改造中,可能這個技巧的東西不重要,設計的技巧、建造的技巧可能都不是很重要。如何把一個村莊作為生命體,如何讓它重新恢復活力,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Q:所以您強調叫鄉村復興,而不叫鄉村改造。

A:是這樣。鄉村復興是在一個瀕臨消逝的狀況下,如何讓它重新煥發活力。

更多精彩內容,《夢想改造家》官方合作媒體將進行持續報道。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網站領先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