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安居社 人氣:1.34W

“我是來自武漢的一名老師,之前我們帶著孩子們在上海蔘加比賽時,偶然看到了《生活改造家》這個節目。”本期《生活改造家》的最後一次改造,而這最後一份委託也十分特殊,來自一位公益辦學的年輕女教師。委託人餘婷求助節目組為她的60多個“孩子”改造校舍和宿舍,不讓風雨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阻礙。第一次大型改造、最後一次全力出擊,設計師李燦輝與團隊接受了此次挑戰。(採寫:何暢;設計師:李燦輝;特別鳴謝:東方衛視《生活改造家》欄目組;官方合作媒體:本站)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專家體驗團到達培訓學校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張

熱情好奇的彝族孩子們

  Part1:改造前

本期《生活改造家》的委託人餘婷來自武漢,是一名26歲的女教師。她和普通的老師不同,在她的學校裡只有60多個學生,他們的年齡參差不齊,受教育程度也與實際年齡不匹配,但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四川大涼山。原來,這60多個學生都是餘婷從大涼山帶出來的彝族孩子。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3張

髒亂不堪的教舍環境 到處是廢舊的瓦礫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4張

教舍里布滿灰塵的窗欄

“子墨藝高”位於武漢洪山南李路板橋區,教學區是一棟三層樓房,簡陋的教室僅具備基礎功能,有些教室遇到下雨天還會漏水,硬體設施相當陳舊。與教學樓相對的是孩子們的宿舍,8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從外觀上看十分殘破,有不少玻璃窗碎裂,夏天擋不住蚊蟲,冬天抵不了寒風。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5張

雜亂而破舊的宿舍區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6張

簡陋的住宿環境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7張

寢室裡擺放整齊有序的物品

  Part2:改造後

此次改造除了滿足委託人餘婷改造一間多功能教室的請求,還在學校整體環境上做了改造增設了學校的藝術門頭,宿舍區用於晾晒衣物的竹排和操場中間可拆卸的平臺。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8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9張

子墨藝高教育的名稱代表著六十個孩子共同的家,設計師貼心地為這個家賦予了一塊充滿活力的銘牌,懸掛在孩子們親手搭起的藝術牆上。

機構的整體改造分為三個區域,在宿舍部分,利用三層錯落放置的竹排,增添自然的少數民族風情,並向內延伸三十根晾衣架,滿足了孩子們日常的晾晒需求,既安全又美觀。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0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1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2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3張

戶外可拆裝建築具有兩種模式,白天作為餐廳模式,九張梯形桌子可以隨意拼接成任何造型同時容納六十個孩子用餐,放置於兩邊的藤椅可作為日常休憩所用。除此之外,夜晚的舞臺變成了小禮堂,具備了觀影等其他娛樂功能。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4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5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6張

在夜晚來臨時,小夜燈的照明,讓漆黑的夜晚有了暖意的陪伴。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7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8張

受制於空間的侷限,設計師在空地上搭建了一棟八十八平米可拆裝建築,頂棚兩邊透光設計,讓採光達到最佳,而牆面選用竹排,防潮抗熱,方便拆卸。在透光板上層的竹排,被設計成翅膀的造型,寓意著孩子們能夠插上翅膀,自由翱翔在屬於他們的天地。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19張

四片三米高的竹簾,將原本一個房間分割成三個空間,分別作為校長的休息室、孩子們的電腦室和閱覽區域。而下雨天這裡還能作為音樂教室和室內餐廳,供孩子們使用。同時四個特別定製的可移動獨立書櫃,提供孩子們分割槽放置書本、雜物的需求。

考慮到排練房是孩子們迫切的需求,設計師將原先廢棄的倉庫改造成具有排練區、多媒體演示區以及休息區三種模式的多功能房。將有限的空間重疊,滿足孩子們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需要。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0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1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2張

在這個能容納六十個小孩子一起在上課的空間裡,桌子可以自由組合的,新增的多媒體設施利用網路還可以實現遠端教學。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3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4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5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6張

多媒體模式下,位於東北牆角的五十寸液晶電視,通過平板電腦的連線可實現線上互動和遠端教學的功能,就算志願者老師不能親臨現場,也能通過網路與孩子們實現零距離交流。無論在任何時間,孩子們的學習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7張

當孩子們需要訓練時,可將兩側獨立書架移至牆面,書架背面和電視機背後所形成的整牆U形鏡完全滿足了孩子們訓練走位時的參照。孩子們再也不用受到天氣影響,更完美地展現藝術天賦。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8張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悄悄地拍下了六十個孩子的手掌印張貼在牆上,寓意他們能夠專注夢想迎接未來。

  Part3:對話設計師

李燦輝(李峻,Jack Lee),香港註冊建築師,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註冊建築師,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香港大學建築學士,獲英國倫敦大學規劃發展證書,香港湯臣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上海李峻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董事/主創設計師。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29張

設計師李燦輝

本次改造經過初次來到學校生活的一天,是怎樣的體驗印象?

【李燦輝】心情比較複雜,看到簡陋的教室僅僅具備基礎功能,有些教室遇到下雨天還會漏水,硬體設施也相當陳舊。還有孩子們生活居住的宿舍從外觀上看十分殘破,有不少玻璃窗已經碎裂,夏天擋不住蚊蟲,冬天抵不了寒風,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真的需要更努力、更堅強才可以生活下去。但是看到每一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和積極地生活態度,又覺得很欣慰,雖然他們遠離家鄉,但他們還有張校長和餘老師的關心和照顧,彼此相互幫助扶持,仍然非常專研和快樂的直麵人生。希望回去之後也可以跟我得兩個女兒去分享這次的經歷。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30張

具有民族特色的竹排裝飾以及多功能平臺靈感來源於?

【李燦輝】設計靈感來源於「舞臺」-人生的舞臺,讓孩子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社會互動銜接,綻放人生的光彩。並且結合委託人的訴求與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的考慮,60個孩子都來自於大涼山彝族,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元素進行設計深化,挑選最純粹最原始中國傳統的「竹」元素作為表達,試圖尋找一種本質與表現間的平衡,使他們即使在武漢也能夠有「家」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幫助六十個彝族的孩子建立一個完整、專業的地方去學習和訓練,使他們的天賦能在更大的舞臺綻放。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31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32張

教室的改造屬於複合式的多功能空間,小空間大改造有哪些訣竅?

【李燦輝】多功能複合空間的改造主要在於瞭解孩子們日常對於教室的各方面需求,並且思考如何將這些功能並存於不同時空的空間裡。首先利用可移動推拉的櫃體使整面牆壁的鏡子開放,梯形書桌亦可以隨意移動拼接,滿足孩子們日常不同課程的需求。並結合可升降的捲簾對空間進行劃分,為張校長創造一個可以休憩的私密空間。屋頂結構向外延伸與庭院進行互動,可以在放學後進行文化活動、集會、舞蹈表演及露天電影院等公共活動,創造一個多功能的演繹休閒空間。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33張

將公益進行到底 《生活改造家》點亮彝族夢想之地 第34張

對60個孩子的未來有何期望?

【李燦輝】透過這段時間與孩子們的相處,覺得他們每個人都很有創造力以及對知識的渴望也非常強烈,亦希望通過此次的改造,可以給到他們更好的環境去學習去排練,讓他們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好的教育環境,在這裡能夠開心快樂的學習,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將來能夠充實強大自己。希望他們能夠像多功能教室背景牆面的設計「聖靈的果實」 - Bu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張開雙手擁抱未來,直面更多彩的人生,背景牆面的設計使這一瞬間凝固讓孩子們永遠記得這段經歷,也透過這個方式告訴他們,還有很多人在關心著他們。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領先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