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宇設計檔案:設計雖小,文化與美很大

安居社 人氣:2.67W
石大宇設計檔案:設計雖小,文化與美很大
石大宇的竹傢俱

(1)

竹製的傢俱,用榫卯做連接,其中的工藝和設計是石大宇創造的祕密。

石大宇,著名美籍華人設計師、楊瀾LAN珠寶品牌藝術顧問、2018年度首都設計提升計劃傑出設計人才。鍾情竹與天然材料,被業界稱爲“竹中君子”,他的原創設計作品《椅君子》《椅琴劍》、《椅剛柔》、《椅逍遙》等根植於傳統中華文化,屢次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獎、中國設計紅星獎等國內外大獎。

他曾說,自己是中國設計師,在中國的土地上,設計不做給中國人,做給誰?雖然接受的是西方設計訓練,但石大宇依然不斷反思設計的根本,找尋中國的設計觀。

石大宇設計檔案:設計雖小,文化與美很大 第2張
中華文化人物、著名美籍華人產品設計師石大宇

中國的設計觀

“我們學設計都是學西方那一套,在亞洲地區,工業革命之前有關各國曆代的傳統工藝或設計,尤其是華人地區的設計學院從來不教。身爲中國人,我們理應要去理解中國人的設計思維是什麼。”

“中國設計最重要的思維是敬天,是謙虛,是‘讓’的精神。謙讓源於‘敬畏天地’。‘讓’就是包容、融合。榫卯就是‘讓’的概念。要固定一樣東西,要有一個洞才能把榫卡進去。卡進去後,中間留一點點縫,用於熱脹冷縮,這就是給人家空間,退一步海闊天空。而西方要把兩塊木頭結合在一起,一定是用一個螺絲釘鑽進去,它是穿刺的,讓材料受傷,是用硬來的方式把它們結合。中國傳統斗拱榫卯的建築地震也震不垮,並不是因爲蓋的房子多麼堅固,而是要搖我跟你一起搖,順應自然。中國人講敬天,而非人定勝天。這是我認爲的中國設計觀。”——石大宇

石大宇設計檔案:設計雖小,文化與美很大 第3張

千古風流一丈屏,半隱半現人間態。2017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石大宇“隱·現”展,探索中國人自古至今關於“隱”的思想與幾千年來隱現有度,含蓄中庸,不事張揚的處世哲學

石大宇設計檔案:設計雖小,文化與美很大 第4張

《椅屏》系列作品使用孟宗竹(毛竹),包含屏風、禪椅、餐車、長櫃、電視櫃、茶籯、衣架、茶具等作品,以“格柵”效果表現隱與現的虛和實

(2)

竹子中空,虛懷若谷,或許正是竹的品格和石大宇對中國設計的理解契合,他將這片土地上特有的材質和工藝作爲原創的基點。

他的竹傢俱不是“以竹代木”概念的產品,當然他認爲這些傢俱用木材也可以做,但體現竹材特性的設計沒有辦法透過木材表達出來。

可以說,傢俱的靈動,不在於材料本身,而是對材料特性的理解、運用。自己土地上獨有的材料及其特性,也是傳統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傳統文化基因與當代審美需求結合

“材料是自己土地上生的,材料對人們是有價值的,自然就會對應出對材料通透理解後而生的工藝。以此,匠人們透過有紀律的勞動和一絲不苟的自我要求,以淳樸,誠懇、謙虛的心態所創造出的器物,除了具備準確合理的功能外,更能散發出純粹自然的,‘將自己最好的獻給他人’的那種溫暖、幸福、動人的美感,而這些都屬於本土的文化基因。”

“針對當地人當下生活上的需求,根據材料特性和因時代進步所催生的工藝技法所作出的當代設計,其審美同理,是設計師和匠人虔誠執着的心所驅使的創造行爲。”

“雖然《椅優弦》這些都是用竹材根據其材料特性而生的設計,但我想強調的是,紅木這麼多種,每一種都有不同的材料特性。根據每一種紅木的特性,可以重新定義出適合於當下和未來生活方式的器物。”——石大宇

(3)

“食、衣、住、行、育、樂(教育養護年幼者,供養年長者以及娛樂),還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個字下面都延伸出設計。”

設計並非藝術,生活就是其根源——解決簡單的需求,帶來心靈的滿足。

石大宇設計檔案:設計雖小,文化與美很大 第5張

石大宇作品《椅優弦》

設計與功能

“在國內這八年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一般大衆或是一般消費者,對藝術和設計是分不清楚的。其實藝術跟設計有非常大的區別,但又有很大部分重疊。藝術和設計的區別,最簡單的方式來分辨,就是‘使用痕跡’,藝術品上面很少會出現收藏者或欣賞者留下來的使用痕跡(古今中外唯一的例外是大收藏家乾隆皇帝)。因爲藝術品多半是供人收藏和欣賞的,不是讓人來使用的。設計都是有預先設定的功能,因被賦予了功能而被人使用,在設計物件上留下使用痕跡是必然的。”

“設計最終的價值還是因爲功能而生的美感。任何‘設計’都是因功能而生的,所以設計之美也來自於功能。”

“‘以獨特的美感掩蓋最準確的功能’是我對設計的追求,設計最終的價值還是在那因功能而生的獨特美感。一件設計徒有功能,沒有美感,當然也毫無存在的意義。”——石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