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偽之爭 眾口難調的中國古代書法鑑定

安居社 人氣:2.88W

  最近,蘇軾《功甫帖》的真偽之爭引起了人們關注。這件書法作品被上海博物館三名研究員鍾銀蘭、單國霖、凌利中鑑定考證後,認為是贋品。而劉益謙則表示,《功甫帖》曾經已故著名書畫鑑定家張葱玉、徐邦達鑑定,應為蘇軾真跡。同一件書法作品,意見何以如此大相徑庭?(文章來源:中奢網)

真偽之爭 眾口難調的中國古代書法鑑定

書法鑑定特別是古代書法鑑定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不同專家要達成共識也不容易

以收藏傢俱、瓷器而知名的收藏家馬未都言及自己的收藏經歷曾談到,剛開始收藏時,自己也有機會收藏古書畫作品。當時面對同一件作品,同級別的權威專家,有的説是真跡,有的説是偽作,意見相差極大。由於感到古書畫鑑定之難,所以他沒有介入書畫門類的收藏。

馬未都的話也被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所驗證。鄭欣淼説,故宮博物院在鑑定一些古書畫時,專家的看法時有相左,難有統一結論,只能將其觀點整理錄音,留給後人作鑑定參考。

書法鑑定作為一門學問,屬於美術史,主要是中國美術史的範疇。但它涉及的面卻相當之廣:文學、歷史、建築、服飾、風俗、地理,都是研究書畫鑑定必不可少的參照。可以説,它是綜合了多門學科的一種邊緣學科。

書法鑑定基本上屬於經驗科學,一個人鑑定水平的高下,與他所接觸過的書畫真跡、他所掌握的書畫知識以及相關知識成正比。書法鑑定的方法與技巧歸納起來有:一是瞭解每位代表書家的書風特徵,用筆習慣,個性特點以及師承淵源。二是瞭解各地區,各書家的作偽方法和形式。三是鑑定者必須自己臨習書法,瞭解書法的一般技法與審美特質。

一般來講,鑑定書法的主要依據是作品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或曰某書家的筆跡特點。具體而言,即書法作品本身和作者的師承關係。凡對書法作品進行鑑定考證,最主要得熟悉、掌握該書家的個人書風、派別系統及其時代氣息。

以時代氣息而言,書法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習俗、物質條件等有密切的關係,如明初被稱為“三宋”的宋克、宋璲、宋廣,其中宋克善寫章草“急就章”,至於宋璲、宋廣,從書藝和遺存下來的作品來説,雖然不如宋克,但能寫得一手好的草書,用筆十分流暢。這三家代表了明初書法的時代風格。又如唐代時國運昌盛,書畫藝術蓬勃發展,正式把書法列入教育,很多詩人、文學家都是書法家。唐朝書法極為鼎盛,主要是上有帝王提倡和愛好,在李世民、李隆基、武則天等愛好和倡導下,一時書家倍增,尤勝諸朝。在書體上,以正楷書和草書體居多,很多被後世稱為範本,其影響深遠,因此有“書必晉唐”之譽。

這裏舉實例説明時代不同,其書法風格也各不相同。如初唐,出現了“貞觀之治”。隨着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出現了南北文化融合的趨勢,自然也直接影響到當時的書法藝術。初唐四大書法家,無論是歐陽詢、虞世南、還是褚遂良、薛稷、儘管其藝術成就有高下之分,藝術風格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説,以險勁、瘦硬見長,形成初唐“瘦硬通神”的書風,與中唐盛行肥厚書體,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書風。盛唐時期李隆基是一位愛好藝術的帝王,對書法藝術也極為支持,身體力行,寫了一手好書法,著名珍品有《鶺鴒頌》、《紀泰山銘》等,其書體較肥厚。上行下效,湧現出一批寫肥厚書體的書家,如顏真卿、蘇靈芝、徐浩等。這種肥厚的新書風,與盛唐時代有着密切的關係。即盛唐經濟繁榮,因而藴育出“以肥為美”的審美觀。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其繪畫表現為人物仕女的豐腴肥美,書法也出現以肥厚取代初唐的“瘦硬通神”的新書風。這些似乎與唐玄宗的喜好與倡導相關。所以,儘管屬於同一朝代,但由於時代先後不一,就有着絕然不同的書法和書風。

至於書家的師承關係,一般從自己的喜好、意趣發展到個人的風格和流派。所以,在鑑定書法時必須認識古代書家的個人風格,對從事書法藝術的工作者來説,必須掌握它、熟悉它,即必須知道被鑑別對象的書法造詣程度、學古代哪一家或從哪幾家中脱化出來的,以便在鑑別中可依據某一家各個不同時期的特點,仔細辨別該書家的書法特點。具體地體現在書法作品中的用筆、結體和布白等方面,如果將偽作與原作相比較就容易露出破綻來。如被稱作三希之一的王獻之《中秋貼》,其筆性與王獻之的書風迥異,而反倒像米芾所臨。又如清乾隆皇帝在全國各地撰書的碑刻、匾額和其他書作,可説是鋪天蓋地。只要細想,乾隆身為帝王,日理萬機,哪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從事書藝活動。其實眾所皆知,其中一部分所謂乾隆御筆,由名臣樑詩正、張照、蔣溥等代筆。但只要仔細察看還是容易鑑別出哪一些是乾隆親筆書作,哪一些是由代筆人所書。

在書法作品鑑定過程中,有一個重要方面往往被人忽視的,即古代書法作品中的具體內容、詩文、詞彙的運用、事蹟敍述、書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稱呼、避諱、行款格式等,各個時代都有所不同,掌握了這些知識,對幫助我們分析、鑑別古代書法作品的真偽是頗有益處的。

在具體書法鑑定時,凡運筆唐突、墨色灰黯、結體雜亂,且氣韻不佳、氣脈不通、氣息不純的作品,便應引起重視。在用筆上,多注意挑、勾、撇、捺的起、收筆和轉折處是否自然合理,用筆的藏與露、方與圓,用墨的濃與淡、枯與竭,結字的鬆與緊、疏與密都要用心觀察,尤其是首字和尾字更應該注意。章法上要注意鄰近字的關係、行間和豎間的距離是否舒適得體,全篇章法佈局是否和諧統一。此外還應摸清作偽者與被作偽者的關係和本質區別,以便鑑定時作參照

現代書法作偽的方法很多,除了利用高科技,如用電腦和寫真機,高倍的實物投影儀,精焦距的幻燈機將原作投放在壁面上,而後請人描繪作偽,更多的是請一些已故名家子女代筆或一些私承弟子作偽。這些人一般比較熟悉被仿對象的書體特徵、書法風貌、筆法特點。畫商們出一定的價格,請作偽者仿寫,其數量有的幾幅,甚至成批,而後加蓋留存下來的印章。無印章者,一般將高清晰出版物或原作上的印章製成鋅版,更有的用電腦製作,經處理後鈐蓋。書法作品利用木版水印冒充作偽或利用出版物作偽,較之繪畫來説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木版水印需相當的成本,經濟上划不來。再者,書法作品比繪畫作品鑑定真偽相對來説要簡單。

一般來説,鑑定傳統的書法作品相對於繪畫作品要複雜些,其線條的運行、章法的佈局、款識與鈐印的特點有時令鑑定者無從下手。而鑑定現代書法作品則比繪畫作品要簡單些,主要是現代書家離我們較近,人數雖然也不少,但與古人相比要少得多,而且都集中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段。較容易找其原作、相關資料進行比照;再者作偽者的水平,比古代人要差得多,無論是筆墨技巧還是書外學養跟古人比都有差距。

總之,書法鑑定是多因素的,除了筆法、墨法、章法,書法本身,還要對紙張、裝裱等其它材料和工藝進行綜合的分析,才可定斷書法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