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被擠壓 家居品牌“被擴張”誰之過?

安居社 人氣:2.52W

在2011年伊始舉行的一次家居論壇上,一個時髦的網絡詞語風行起來:被擴張。矛頭指向的是如今掌控着家居品牌渠道命脈的家居賣場。

敢於站出來説實話的人物來頭不小。首當其衝的是廣東傢俱軍團的領袖人物之一、中至信傢俱董事長。他的策略是叫苦:'我們企業老闆、企業銷售總監、代理商的日子已經非常難過了。大家可以到第一線調研,看看多少人日子過得還開心,很多企業不敢再擴張。'另一位是廣東傢俱品牌聯盟主席、康耐登家居總裁劉永康,他的表達頗温和,卻一語中的:'如果現有的家居賣場面積減一半,老百姓依然能夠買得到家居產品,而且還有機會買到更好的家居產品。'

這些家居大佬表達的意思就一個:家居賣場開得太多了,我們的利潤被攤薄了,有的經營不下去了,'被擴張'了。

與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品牌賣場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隨着其擴張把自己的專賣店開拓到全國各地,這些年裏一直是有實力的家居品牌們最值得稱道的事兒。然而,隨着連鎖賣場越開越多,這些傍着賣場們長大的品牌們忽然發現腳步越來越沉重,只得眼巴巴地求饒:你們快別開了吧,我們可跟不起了!

從家居品牌們的角度來看,是很有道理的。開店是企業自己的事兒,想開就開,不想開就不開,家居賣場幹嗎逼着我開?從家居賣場的角度來看,又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我們經營最好的那些店面裏,給你最好的位置和最優惠的租金,讓你們賺到了錢,做大了規模,如今我們新開的一些店需要培育,你們就躲得遠遠的,讓我們空着場子喝西北風?

擴張也好,被擴張也好,幾個家居老闆在論壇上吼上幾噪子,並不能改變連鎖賣場加速開下去的進程。家居賣場是否飽和了、開多了,也不是幾個沒有能力擴張的區域賣場老總們嚷幾句就能算數的。如果一個品牌在一個家居賣場系統中,賠的錢大於掙的錢,那麼這個賣場就會自然被品牌拋棄,當一個個品牌都要撤走的時候,賣場就必須考慮減租、放緩擴張步伐甚至關門。如果賣場還有不少優勢店面,是廠商、經銷商們擠破腦袋爭着想進的,那麼賣場為什麼不把這些廠商綁到自己的擴張戰車上,一起向全國市場挺進呢?

家居品牌與家居賣場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市場博弈,誰也不知道底線在哪裏,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