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當廣場成為生活

安居社 人氣:2.07W

維港北岸由天星碼頭一直到紅 海逸豪園全長約4 公里的海濱9 月貫通,一片並 不很大的公共空間從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裏頑強地生長出來。 這正是香港的氣質。天安門的浩蕩,長安街的遼闊,只能屬於北京。香港的廣場小得可憐,但作為公共空間的代表,它卻更接近廣場的本質。

香港 當廣場成為生活

在香港説“廣場”,是不是有些好笑?一個來港二十年的大陸人笑話我。於是我問他,還記不記得四年前的愛丁堡廣場,三年前的時代廣場?那些年輕人的朗誦和藝術家的瘋狂?我問他,有沒有去過春夏之交的維多利亞公園?他不説話了。

廣場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間,而它的價值,顯然不能僅用大小來判斷。

前蘇聯文藝理論家巴赫金對“廣場”的理解是:“廣場??它總是為‘老百姓’所有的。”藝術家歐寧在一次關於公民建築的討論中,對這個公共空間的定義更簡單:“每個人都有權利利用這個空間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廣場屬於人民。正因為此,一座城市裏廣場的氣質,才往往真的決定了這座城市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