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亮:締造商業經典的老核心與新思路

安居社 人氣:2.32W


《新中式傢俱》雜誌9月刊對話新中式欄目——《一款產品賣十年》專題

意大利高端傢俱品牌Giorgetti首席執行官曾説,“對於每個品牌而言,最大的挑戰不僅僅是找到熱賣款,還要找到永久暢銷款。舉個例子,今年我們將為一款產品慶祝30週年,它至今都是Giorgetti最熱賣的產品之一。想要創造這樣的成就,設計上一定要有獨特性,也需要對產品的材料瞭如指掌,同時對品牌的DNA有足夠深刻的認識。”

變幻的需求,新鮮的嚮往,讓所有商品的生命週期都在縮短。在傢俱業,被市場逼得夠嗆的人們,聽到“一款產品賣十年”,第一反應就已經覺得不可能。但是,擁有十多個系列、數百款產品就能活得好嗎?過去總喜歡以此為賣點的中式傢俱企業,不少目前正面臨着產品競爭力急劇下降的困境。新中式風格漸起時,還有很多人爭相開發新系列,而經過幾年市場洗禮,只有少部分還能留在賽道上。

如今,以紅木企業為例,產品設計開發的狂熱已走向理性甚至保守,怎樣在精簡的產品體系下打造出有生命力的經典產品,才是關注的重點。

本期“對話新中式”,通過與彭亮教授和許柏鳴院長的對話,挖掘出眾多經典傢俱案例,從它們的形成、特色等等,剖析如何讓一款傢俱賣得更久。

全聯藝術紅木傢俱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教育部教學改革示範專業“傢俱設計與製造”專業帶頭人彭亮

既好看,又耐用,還能有生命力的產品,才是傳世的設計,環保的設計,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設計。為了這個目標,一些“老法”從沒被拋棄,一些“新調”正逐步加入。

《新中式傢俱》:從一般產品到商業經典的跨越過程中,設計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彭亮:設計,就是令產品和生活功能、生活需要更加結合,讓人們生活得更加舒適,同時又滿足人們對審美的需求。

目前中國的產品研發設計走進了比較大的誤區,所謂的新產品越來越多,產品的生命週期卻越來越短,形成了不斷加大新產品研發、投放市場,但又不斷下架、退市的循環。這是中國整個傢俱研發體系,包括紅木企業都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

設計一個新產品,首先應該從設計的產品變成商品,要進入市場流通被人們購買和使用。現在很大一部分設計還沒走到正常商品的流通領域就夭折了。另一些順利進入市場流通,被經銷商採購去開店,被終端消費者購買和使用,已經算是初步成功的新產品研發設計,能走到這一步的比例也不大。

《新中式傢俱》:怎樣的產品設計達到商業經典呢?它們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彭亮:少數的產品變成了商品,在完成一個正常的商品使用週期後,依然還有比較強大的生命力,能賣5-20年,這樣的產品我們把它稱之為設計的經典產品。當中極少數出類拔萃的,成為經典產品後還能在面料、色彩或塗裝等方面有一些與時俱進的微創新,能緊跟流行時尚,因此可以賣30-60年,甚至100年,這些往往就是載入史冊的classic(經典)設計。米蘭國際傢俱展遊學的14年裏,年年都能看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經典傢俱產品依然在市場上銷售,僅僅是換了色彩、面料、圖案,又變成了與時俱進的當家花旦。

彭亮:締造商業經典的老核心與新思路

換了件“衣服”的卵形椅

古今中外,經得起歷史長河沙裏淘金流傳到今天的經典設計,都是這樣留存下來的。紅木傢俱當中,從宋式傢俱到明式傢俱,我們曾經創造了很多經典產品。比如説圈椅、官帽椅,玫瑰椅、架子、拔步牀,一些優美的畫案、書案、香幾、花幾、屏風,都可以稱之為經典產品。它們也是在不同朝代、時期經過很多次改良演變才流傳到今天。

西方也一樣,20世紀50年代北歐設計學派以明式傢俱為原型創造了一批當代經典傢俱。最典型的就是丹麥椅子設計大師漢斯·魏格納的系列中國椅,它們50、60年代就設計出來,現在已經賣了50年甚至70年,依然是世上最受尊敬的設計。這説明設計應該要創造既好看,又耐用,又能夠有生命週期的產品,這才是傳世的設計,最環保的設計,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設計。

彭亮:締造商業經典的老核心與新思路 第2張

聯邦椅

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歷史比較短,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90年代迅猛發展,21世紀開始慢慢確立中國當代的新中式或説中式傢俱設計風格。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一些非常好的設計。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廣東南海聯邦家居創作的“聯邦椅”,到現在為止已經賣了近30年。它以明式傢俱為原型,但加上了當代北歐的人機工學,使用當代環保的橡膠木,同時又根據當代人的坐姿、客廳文化進行了全新探索創作。從聯邦椅到後來形成的聯邦“家家居”系列實木傢俱,這是中國能夠進入世界當代傢俱設計史冊的有生命力的產品。

再比如浙江温州的澳珀,它的設計由澳大利亞留學回來的設計師朱小杰創作,採用了具有非常粗礦紋理美的烏金木,一樣結合明式傢俱原形加上北歐人體工學。澳珀的設計理念是“可以傳世的傢俱”,很多產品也賣了20多年,每年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大,走的是專業精品路線,和米蘭展看到的百年品牌一樣,更多注重品牌文化包裝,展示空間,生活模式營造,審美風格打造。

《新中式傢俱》:產品的創新思路應該往哪個方向改變?

彭亮:很多年來我就在推廣單品創新,只有每一件單品都是精品,才能成為真正有生命力的新產品。目前中國的傢俱研發體系,最大的弊端就是符號化!找到一朵祥雲,一朵牡丹就把它做成全屋系列,這都是貼標籤、符號化,而且是快速就把一百多件的全屋系列研發出來,裏面沒有一件是真正進行過反覆推敲。像北歐這些大師的產品研發時間,一般最少都有2-3年,3-5年。

我們要摒棄和慢慢淘汰三五個月或半年就出一個所謂系列新產品的短平快的、快餐式的、浮躁式的產品研發。一定要把單品做好,同時一定要有產品的研發週期,從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人機工學模型,到後期的軟裝、塗裝,軟包、蒙皮,還有各種材質的配套,乃至到賣場空間展示、平面廣告、營銷文案、產品故事深入推敲,這就是系統傢俱設計,或者稱之為真正的全案傢俱設計。

彭亮:締造商業經典的老核心與新思路 第3張

朱小杰作品——羅娜椅

《新中式傢俱》:現在其他領域的產品設計已經嘗試與客户合作,您覺得在傢俱界會否成功?

彭亮:這是一個未來潮流。設計在不斷進化,從1.0版的農業文明設計到2.0版的工業文明設計,到現在3.0版的知識經濟文明設計。現在消費者不是被動的,設計什麼製造什麼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而需求又跟着生活方式演變進化。

以蘋果手機為例,它做的是把未來消費者心中需要、渴望但市場上沒有的潛在產品提前創造出來,而且大量的創新是跨界的創新。未來的傢俱也一樣,未來的設計師一定是跟製造商、消費者一起做設計研發,創造出人們需要、跟着生活方式同步演進的未來傢俱。所以設計師未來越來越多的角色是設計策劃、設計導演,它是雙向的。

同時,往往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產品真正的痛點。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共享單車,關鍵時刻掉鏈子,關鍵時刻漏氣,關鍵時刻被盜,自行車100年多年曆史內沒被解決過的三大痛點,變成共享單車後全部解決了。傢俱設計也一樣,我們需要創作5G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傢俱。新一代的牀、椅子,新一代的茶室傢俱、書房傢俱,兒童傢俱,甚至適老傢俱,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根據生活方式變化,去改變產品的設計原點。

來源:第五期《新中式傢俱》雜誌何欣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