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花燈展覽

安居社 人氣:2.99W

元宵花燈展覽

相信在元宵節前夕,大家都聽說過元宵花燈展的消息吧。各式各樣的花燈吸引着世界各地人們的眼球,漸漸成爲元宵節豐富的文化大餐。

元宵花燈初期是以演唱參加燈會遊樂活動,由於條件所限,形式極其簡單,角色僅是一醜一旦,稱之“乾哥”“乾妹”。唱曲只有一支“採茶調”,既沒有絲竹樂器伴奏,也沒有複雜的道具,用鑼鼓作間奏,反覆歌唱簡單的詞句。以扇帕或花籃燈作道具,簡單地模仿生活中的形象動作,表演情緒。不時加些插科打諢的即興表演,沒有固定內容,也沒有表演套路,是一種滿足自娛自樂的自然形態的表演唱。

隨着黔南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各種民族節日集會蓬勃興起,應運而生的各路花燈不斷增多,演出範圍和內容更爲廣泛,由單純參加燈會活動的自娛性演唱,變成了爲不同層次的多方面的供羣衆觀賞的演出。如歡慶豐年,各種民族節日集會、接親嫁女、修建新房等,這種演出稱之爲“耍燈”。後來富豪人家酬神了願,驅魔去邪也要請花燈班去唱花燈娛樂鬼神,保佑主家清吉平安。

這種被請去酬神了願的,稱之爲“願燈”,其主要內容和形式都不同於“耍燈”。它們的發展方向是兩股道上跑車,各走一條,“耍燈”走的是爲民族大衆的發展道路,“願燈”走的是爲豪紳們搞封建迷信的岐途,前者是主流,後者是支流。

這裏着重談主流:各種民族節日集會,四鄉花燈班都要聚會演出,交流技藝,自然也有相互攀比之意,他們爲能在每次聚會演出中獲取優勝,各自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吸收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養料,即民歌民舞和各種民族樂器。

元宵花燈吸收外地花燈調和民歌是有原則的,其原則是必須與本地風土人情相適應,這包括了自然景觀、生態環境、民族性格、本地風俗。適應的就吸收,不適應的,經過修改而吸收,否則,就淘汰掉。有一次,在今年,我們排練花燈時,有位同志得來一首雲南花燈曲子,大家都覺得好聽,於是我們就採用了。當大家再排下去之後,越來越感到音樂韻味不協調,這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好聽的曲子都能進入元宵花燈。

TAGS:元宵 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