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鵬:“沒有用”的建築更有價值

安居社 人氣:2.19W

張應鵬:“沒有用”的建築更有價值

張應鵬

你能夠想象,操場是學生下課回宿舍的必經之路的大學嗎?你能夠想象,校園的黃金位置不是大禮堂,不是圖書館,而是食堂的大學麼?你能夠想象,一個主要功能不是用來吃飯的大學食堂嗎?不能想象的話,去看看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吧。在這裏,食堂成了學生們看書、自習,乃至搭訕最便利的場所,去操場鍛鍊成了最能吸引女生目光的方式……今天要介紹的,便是設計這所校園的建築師,張應鵬。

從一個建築師的角度來說,張應鵬的簡歷顯得有點特殊:本科學習土木,研究生轉學建築學,工作兩年後毅然放棄了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首席建築師的職位,再次考入高校,攻讀西方哲學博士,畢業後創立蘇州九城都市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如果說考大學是解決了生存問題,讀碩士是解決了職業問題,讀博士就完全是基於個人追求的問題。我當時覺得空間作爲一種語言,是用來描述我所認識的世界,陳述我對世界的看法的,以此完成我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張應鵬這樣說。

在功能至上的現代實用主義建築學的宏觀前提下,張應鵬提出了“非功能空間的意義”與“空間的非功能性”等全新建築命題,“一般人更多的是強調一個建築、一個空間的主要功能,比如廚房一定要有廚房的作用。但我的理念是,一個沒有預先賦予功能的空間往往會更有趣,我不把建築當成工具,建築應該是人工作生活的夥伴。人在沒有目的的時候更像自己,對我來說,建築也是一樣。”

秉承着這樣的理念,張應鵬設計了那個不是用來方便學習,而是用來方便戀愛的校園,他還曾想設計一個“方便逃會的會場”,“我覺得坐在下面聽別人發言最沒意思了,開會最有趣的地方,是偷偷溜到外面和朋友聊聊天,我設計的會場就能爲大家提供這種便利。”

張應鵬的這些“奇思妙想”不可避免地與現行社會價值觀的多種衝突,因此九城公司在創立初期數次瀕臨倒閉,但隨着公司第一批設計的建築陸續完成,他和公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目前,他設計的江蘇南通綜藝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蘇州工業園區青年公社、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蘇州高新區獅山敬老院、蘇州滄浪新城規劃展示館、綿竹市文化廣場等陸續投入使用。其本人也獲得了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優秀設計獎,《時代建築》60年代中國青年建築師等榮譽。

然而,剛過50歲的張應鵬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纔剛剛開始,“建築師的成熟年齡是50歲。我將繼續從哲學、社會學、宗教或民族文化等人文學科的角度去理解建築,尋找建築創作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