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羽:設計永遠不是一個“出名要趁早”的行業

安居社 人氣:1.22W

馮羽:設計永遠不是一個“出名要趁早”的行業

馮羽

馮羽:大羽營造創始人、樣式總呈。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

獨白:做為設計師,應引領市場,而不被市場所同化,超然毅力和信念的堅守,殉道的精神,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室內設計絕對不是裝飾設計,它是一個設計師文化底蘊支撐下的空間體驗,也可以說是面對空間所產生的一種情愫表達。

我喜歡自在生成的東西,它是拋開了高技、高能耗所產生的一種由感而發,情緒的真誠,即這種空間一是帶著誠意來感染你,給你的是一種簡單的震憾。我喜歡傷痕文學,文革後湧現出來的傷痕畫派,喜歡悲愴,喜歡刀一般有力量的東西。

設計師行業是一個高階的,少眾的行業,而不是現在隨意卻可以進入的一種領域。

記者:你認為一個現代設計師必須具備哪幾個要素?

馮羽:一成不變的激情,一成不變的忍耐力,深厚的文化底蘊。

記者: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麼心得可以與他人分享?

馮羽:今天我也沒取得什麼成就,也只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而已,設計永遠不是一個“出名要趁早”的行業,而是韜光養晦,長時間文化和閱歷的積澱,厚積薄發的職業

記者:你的成就感通常來自於哪裡?業主、同行還是自我的認同?

馮羽:我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成就感,相反有時候會很失落,不過一個設計師好的作品,確實是會得到業主、同行、和自我的認同感,因為設計師一定是靠作品說話。

記者:個人的成功,繞不開他所生活的土壤。你對深圳的感情怎麼形容?

馮羽:深圳是一個不分年齡和行業界限,走到一起只要有共同的想法和激情,就能碰撞出火花並馬上去實現的一個城市,做為一個設計人,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環境,但卻又缺乏一種文化人生存所需要的平靜感和歷史沉積感,所以說也是很遺憾,這不利於一個文化人走得更深一些。

記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這一代人被形容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既有傳統思想的牽絆,又渴求鮮明個性,你如何看待和平衡這種矛盾?

馮羽:我覺得這根本不用去平衡,一個設計人需要的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做為一個本土設計師,沒有傳統文化的支撐,那只是所謂的個性而已,那是娛樂。越是傳統越現代,根本不存在矛盾。

記者: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或者一本書是?

馮羽: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父親,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記者:網路已成為當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你如何看待這個網路化的時代?

馮羽:我基本不用網路,對一切現代的科技、網路、電子產品均不感冒,我恨不得自己生活在明朝,所以我無法評價網路時代。

記者:時下你最關注的一個話題是什麼?

馮羽:什麼時候政府能讓老百姓能過上象人一樣的日子。

記者:您如何看待當下風行的節能環保綠色設計?

馮羽:我更關注老百姓能做得起,建得起,用得起的,低成本綠色設計,世博會的綠色設計,離人太遠了,技術性太強,我們做不起,也用不起。

記者:你對深圳室內設計行業當下的氛圍和未來的前景怎麼看?

馮羽:深圳室內設計行業,不好評價,我沒感覺到有什麼實質氛圍,都是娛樂和被娛樂,一個有責任和使命的群體,才可能創造出一個未來。

記者:你的堅持與信仰是什麼?

馮羽:堅持真誠,堅持鐵一樣的自我信念,信仰革命的力量。

記者:如果說你們十人代表著行業成長和前進的方向,你覺得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向?

馮羽:方向應該是多元的,刺激的,至於十個人代表著行業的成長和前進方向,這個擔不起,太重了,有一種苦大仇深的感覺,盡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記者:請用一句話表達你對設計的感悟。

馮羽:設計是文化的,長期積澱性的,從偶然到必然,是隨時可以殉道和涅槃的,是鞠躬盡瘁的,是痛苦與快樂並存的一個東西。

記者:對即將邁入設計行業的年輕設計師的寄語。

馮羽:想賺大錢的,出名趁早的,沒有毅力的,吃不了苦的,不會看文字型書的,就儘快改行,免得後悔。厚積薄發,耐得住寂寞,文化的積累……這些都會讓你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