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樂樂:生活本身是要被尊重的

安居社 人氣:1.27W

彭樂樂:生活本身是要被尊重的

彭樂樂

“沒有選擇了,只能自己成立一個工作室”,彭樂樂初到北京的時候,她的身份是建築師,那時候她過的已經是中產階級的生活,有房、有車、有孩子。那是1995年。

1995年以前,彭樂樂在安徽的一家建築設計院工作。當她辭去公職要追隨自己的夢想時,居然沒有一點遺憾,要知道那時候捧上一隻鐵飯碗可是許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儘管彭樂樂在北京的生活沒有壓力,但心理上她還是典型的“北漂”,在北京華茂建築設計事務所“漂泊”過後,1999年彭樂樂到了張永和的非常建築工作室。

那時候的非常建築工作室剛剛成立不久,據說當時在張永和有關建築探索的《非常建築》中,收錄的實際建成的專案只有2個。1999年的非常建築工作室留給體制內同行的也還只是一個苦苦掙扎的形象,然而它所帶來的西方建築思潮以及張永和本人對建築語彙的拆解與思辨影響了一大批建築師,包括彭樂樂。

2年後,彭樂樂離開了非常建築工作室,從此她發現自己已無法在任何一家建築設計單位規規矩矩地待下去了。“我發現自己對待房子的態度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覺得建築師就是一種職業,設計院時候的熱情是出於對職業的責任,而這時自己明顯感覺到對房子的喜愛,那種喜愛、那種熱情是發自內心的,而且想不打折扣地表達出來。”經過2年認可的這些東西,轉變了自己對自己一個價值的認知,這使得彭樂樂不能夠再妥協,“我認定這些是正確的,就再也難以融入一個龐大機構的建築設計群體中去。”因此,按彭樂樂自己的說法是“沒有選擇了,只能自己成立一個工作室”。

嚴冬季節逃離了甲1號

成立工作室之初,彭樂樂拉人入夥,“當時準確地說有3個人,但很快就剩2個了。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走,但肯定是有問題,也許這問題就是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選擇。”這些感受又是什麼呢?“沒有資金,沒有專案,只有理想。”

在別人看來,彭樂樂此舉只能是死路一條。有人勸彭樂樂:“第一,你在北京沒有家庭背景,你的父母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學老師;第二,你沒有社會關係,你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第三,你沒有海外留學的背景。你憑什麼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誰會來找你幹活?”

“沒有這些,我也一時補不上,先天不足,後天努力吧。”彭樂樂一意孤行,“首先要找到一間房子作為辦公室,有活沒活,總得有個地方待著。”在北京百萬莊大街的子區甲1號,彭樂樂的工作室落腳了。自此,“百子甲壹”成了工作室的名號。

甲1號是個25平方米的小房子,屬屋頂加建設施,彩鋼板,簡易。欣喜的是屋頂的綠化非常好,這讓彭樂樂多少得到了些心理安慰。彭樂樂說:“我們去買木板,自己做傢俱。”作為建築師,彭樂樂事先在圖紙上畫好圖,然後到建材市場找工人按圖紙切木板,一刀切下去一塊錢,“我們按最省材料、最省刀數的切法設計好,計算好,然後畫圖,到建材市場將切好的高密度板運回來,自己安裝,這樣辦公傢俱就出來了。”

但最現實的問題是人無法和自然抗爭。彭樂樂在初夏搬進了甲1號,當隆冬到來的時候,沒有暖氣的臨時建築裡即使有一個暖風空調也冷得呆不去了,“揮一揮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當然遠沒有這麼浪漫,本打算要在此扛多年的彭樂樂二人在嚴冬季節逃離了甲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