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穿行 法國巴黎的地下世界

安居社 人氣:2.03W

“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地表看到巴黎的地下世界,那麼一個巨大的珊瑚叢林般的世界就會映入我們的眼簾。”雨果寫在《悲慘世界》中的這段極具場景感的句子,如同來自19世紀的召喚,將世界各地的人們源源不斷引往那個幽暗的地下世界。地面上那個驕傲輝煌得有些裝模作樣的“歐洲鮮奶油”,給我們展示的只是文明的外衣。更原始的吸引力,或許來自巴黎的心臟地帶。

陰陽穿行 法國巴黎的地下世界

尋找地下

六月,一個細雨無風的陰沉下午,我們舉著傘,拿著地圖,穿過車水馬龍的巴黎街道尋找地下世界的入口。旅行指南顯示,地下墓穴位於蒙帕納斯區的亨利上校大道,可找到街道,卻無法在簡略地圖上辨出具體方向。四周皆是過路人的匆忙腳步,抬眼茫然張望,直到踏進一片草坪,才突然瞥見一支冗長隊伍的尾巴,順著人群望去,總算看到書中所說的那幢“深綠色的小型建築”。

剛在隊尾站定,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就走上來善意提醒,這裡4點停止售票,很可能排到視窗時他們就關門下班了。法國人對休息和下班這兩件事向來刻不容緩,但我們還是決定賭最後的半小時。很快,一幫談笑風生的美國青年排上來,接著是一對揹著登山包的老夫婦,沒人願意聽從勸告而放棄離開。15分鐘後,我們已經成為隊伍中端的幸運兒。

腳步緩慢挪向綠房子的過程,已經吊起足夠的懸念,門口一句醒目的警告更是讓等得百無聊賴的神經迅速繃緊:“死亡帝國由此開始!可能會對孩子和精神脆弱者造成衝擊!”

終於掐著點進入售票口。湊近簡陋的小窗,從黑人大媽手中買好票,穿過閘機口,回頭一看,液晶屏上跳出一行數字:1062。我是這一天的第1062位參觀者。

跟地面上古老而歷史悠久的巴黎城相比,地底下蛛網般縱橫交錯的黑暗坑道和洞穴無疑更吸引生活單調的巴黎人。早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參觀地下墓穴就是巴黎上流社會的新時尚,逢週末,絡繹不絕的巴黎人總是舉家郊遊至此。當時,這個世界上存放遺骨最多的地下墓穴就已被列入巴黎藝術傑作之一。

深入墓穴,需垂直下降20多米,拾級而下130級旋轉臺階。扶著井道壁上冰冷的鐵扶手,腳步聲枯燥單調地迴響著。待到下降至地底時,稀薄生冷的空氣撲面而來,人已轉得有些暈眩,視物昏暗,唯有一盞盞遙相間隔的小燈,以微弱光線抵抗著洞穴深處的黑暗與寂靜。

身後那群歡樂喧鬧的美國青年跟進來了,嘻嘻哈哈,狹窄低矮的地下走廊裡盡是他們沉悶的笑聲。兩位老夫婦也進來了,鄭重其事地戴好了頭頂探照燈,專業得有點滑稽。

最七年級段溼滑而曲折的羊腸黑道只是摸底考試,讓你適應這無聲世界的氣味與光線。走過長長的地道,是一片簡陋的博物館式區域,昏暗燈光下懸掛著法國攝影師納達爾19世紀深入地下墓穴拍攝的珍貴歷史照片。儘管其中一些作品在1862年的倫敦世博會上展出過,但在墓穴中觀看,仍會有倒吸一口冷氣的現場感。

利用洞穴之間的曲折蜿蜒,墓穴以不同區域展示著歷史。你可以看到18世紀無辜者公墓的舊址模型(這裡六七百萬人的遺骨最初就是來自這座公墓),看到殉教者墓穴廳堂,也可看到帶有水位標尺的豎井,澄淨的井水標示著巴黎聖安娜地區的地下水位。

遊覽至此,興奮的觀光客們根本意猶未盡,恐怖、神祕與探險的願望遠遠得不到滿足。但轉過一個彎,進入那個齊整得令人窒息的洞穴,喧譁與嬉笑頓時收斂,人們無一例外地噤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