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聚焦環保風暴 陶企煤改氣路在何方

安居社 人氣:1.91W

“天然氣是極其珍貴的燃料和資源,如果說我們普通的工業、產品沒有這個要求的話,去消費和消耗天然氣,那確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不是一種科學的選擇。” 國家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如是說。

近日,CCTV2播出的《經濟資訊聯播》用了11分20秒報道陶瓷行業面臨的“煤改氣”以及環保風暴問題。據報道,迫於環保整治的壓力,目前國內部分陶瓷企業已經被迫停工或半停工,整個陶瓷行業或因國家標準過於嚴苛而經受致命打擊。

陶瓷企業紛紛對行業國家標準的可行性提出質疑,與此同時,此前大力推廣的“煤改氣”改造工程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陶瓷企業如何從陣痛中重生?天然氣是轉型的唯一出路?

央視:“煤改氣”引發環保風暴

近來,伴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新變化,陶瓷衛浴業因產能過剩引發的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企業經營困難加大、效益下滑等問題相繼出現。經過10多年的高速發展,陶瓷衛浴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加快轉型升級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據悉,今年廣東肇慶市的63家陶瓷企業268條生產線已全部被列入整改範圍,全部陶瓷企業被要求在年底前完成“煤改氣”,或達到清潔生產標準。據肇慶當地的陶瓷企業工人反映,很多的陶瓷企業因達不到環保標準而被迫停工。

此外,福建省泉州市則已在今年五月份已率先實現陶瓷企業“煤改氣”工程改造。而在廣東的另一陶瓷重地佛山市,陶瓷企業也被要求必須清潔能源改造,在11月1日前全面達到《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的要求,否則將面臨停產整治。

陶瓷行業國標備受質疑

但是,這份《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卻備受質疑。

今年5月,42家佛山陶瓷企業集體上書請求修訂國家強制標準《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理由是國家強標建築陶瓷部分指標過於嚴苛,企業難以持續穩定全面達標。

據瞭解,《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標準於 2010年實施,此標準在監控限值的嚴格度是以往國內同類標準都不具備的。這次42家的佛山陶瓷企業遞交的意見也是主要集中在修改標準裡面部分過於嚴苛的指標上。

此前,鷹牌陶瓷副總裁陳賢偉對網易家居記者表示,標準裡面的很多限值指標,如氮氧化物等都設定不合理,制定標準的人沒有考慮到企業的很多實際情況。

“本來這個強標在制定時就並沒有很多陶瓷企業參與進去,因此我們多家企業集中的意見就是對標準的準確性產生質疑。因為按照現在國內最高的技術,都不可能達到《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裡的某些標準。”特地陶瓷董事長馮紅健說出了他的看法。

據央視報道,蒙娜麗莎瓷磚集團董事張旗康表示,蒙娜麗莎瓷磚已經在全國招標環保公司對公司的生產線進行環保改造,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司能完成要求。“按照原有的環保治理設施,是無法達到(《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張旗康認為,強制性推行國標,將對整個陶瓷行業造成致命打擊。

廣東省陶瓷協會會長陳環也表示,目前陶瓷行業氮化物排放情況還沒有技術可以達到國標的規定,希望環保部門能對國標進行修改。

國家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國家標準的實施必須考慮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然而從現階段陶瓷企業的集體反應看,無論是陶瓷生產的技術水平,還是“煤改氣”的經濟性,都與國標實施的原則相左。

對於42家陶瓷企業的質疑,熊躍輝迴應稱,環保部已經開始著手對《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進行重新調研和評估,如果確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將會盡快修改完善。

“煤改氣”為何困難重重?

據瞭解,6月15日,國家環保部在網上做出公告同意修改國標,陶企獲得階段性的勝利。然而與此同時,6月17日環保部開出史上最大罰單,19家企業因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被罰脫硫電價款或追繳排汙費合計4.1億元。

有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面對越來越嚴格的國家標準,作為能耗及汙染排放大戶的陶企只有通過技術改造轉型才能實現環保生產。目前很多企業都放棄了窯爐生產而選擇天然氣,那麼,天然氣就是推動陶企轉型的唯一法寶嗎?“煤改氣”為何困難重重?

據瞭解,我國陶企業目前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煤炭、重油和水煤氣等。在人們印象中,“高汙染、高消耗”與建陶行業如影隨形,“三高”影響產業的持續發展。為改變汙染情況,不少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要求企業減少煤炭使用,鼓勵或者扶持企業多用清潔能天然氣由此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作為“潔淨環保能源”,天然氣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影響人體健康、汙染環境的二氧化硫和酚水產生,此外可同時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80%-90%,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量52%,因此被廣為推廣。

然而,劍指清潔生產的“煤改氣”工程推行起來卻困難重重。

“煤改氣”改造工程不僅對陶瓷企業帶來了經濟負擔,更對後期的生產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挑戰。新明珠陶瓷集團副總裁簡潤桐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煤改氣”將抬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以瓷磚生產為例,使用燃氣生產後,每生產一平方米的磚將增加五塊錢成本。以一條窯爐每天生產五萬平方米的瓷磚計算,每天將增加二十多萬的生產成本。

此外,天然氣供應能否滿足眾多陶瓷企業的生產需求也是個問題。今年5月份率先實現“煤改氣”的福建省泉州市,而今已出現天然氣供應不足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的現象,陶瓷企業陷入了間歇性停窯的困境。

據瞭解,201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678億立方米,加上進口氣量,全年供需缺口上升至220億立方米,2014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1860億立方米。如果全國各地改氣行動繼續推進,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拉大,本該是治霾利器的“煤改氣”工程可能成為加劇天然氣供應缺口的重要“元凶”。

接受央視採訪中,熊躍輝對於全行業實行“煤改氣”改造也表示出不支援的態度。“天然氣是極其珍貴的燃料和資源,如果說我們普通的工業、產品沒有這個要求的話,去消費和消耗天然氣,那確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不是一種科學的選擇。”他還表示,國家環保部並沒有對企業使用某種清潔燃料提出過要求,目前也已經有可替代天然氣的清潔煤氣了。

陶企轉型路在何方?

事實上,除了天然氣,仍然有其他燃料可以成為陶瓷行業“低碳”的突破口。

據瞭解,水煤氣加環保技術(脫硫),以輥道窯排放的二氧化硫含量為例,國家標準要求的是100mg/m3,不過以目前的脫硫技術來說,使用水煤氣,只要經過脫硫塔處理,能完全達到排放相應的要求。據調查,清遠一企業在二氧化硫方面的處理,能達到10 mg/m3,遠遠低於國家標準。

其次,陶瓷薄板成為陶瓷行業“低碳”突破口。陶瓷薄板因其比傳統瓷磚薄三分之一,耗材少,符合國家節能降耗的發展戰略,在誕生的十年時間裡,一直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希望其成為陶瓷行業走向“低碳”的突破口,推動陶瓷行業輕薄化發展。

與同類產品相比,單位面積建築陶瓷材料用量降低一倍以上,節約60%以上的原料資源,降低綜合能耗50%以上,無論從原材料使用量、到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都很好地實現“節材、節能”的低碳目標;另外,陶瓷薄板可以節約物流成本 減少施工碳排放。對於產品使用者而言,薄形化、輕量化大規格板材,既節約了物流運輸成本,減輕建築物的荷載,更是直接降低了物流、建築施工的碳排放。

可見,要低碳,要符合國家標準,並非只有“煤改氣”一條獨木橋可走。陶企如何從陣痛中重生,清潔生產該何去何從,這仍是行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轉自網易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