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閱兵由來 國慶慶祝活動

安居社 人氣:2.96W

國慶閱兵由來 國慶慶祝活動

對於國慶節,每一箇中華女兒都不會感覺陌生。作為國人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之一,每當國慶節的臨近,就會湧現出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最受國人矚目的莫過於國慶閱兵活動了,那麼這個活動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閱兵"這個名稱是從漢代以後才有這個稱謂。在漢代,定期閱兵常與立秋之日"祭獸"一起進行,其中增加一些打鬥的內容。以後,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閱兵儀式。但到清代,督撫三年一次的閱兵卻仍叫"大閱"。我國最早的國慶閱兵是中華民國國慶閱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10月10日便成為國慶日,每年都要組織慶祝活動。

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舉行了閱兵儀式,袁世凱派段祺瑞進行了閱兵,袁世凱穿著軍服就登上了檢閱臺,歷時一個多小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自此,每年的10月1日成為國慶日。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10週年,新中國每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前後共舉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1964年國防部頒佈的軍佇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

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國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81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閱兵,並於1984年國慶35週年時,舉行了恢復閱兵後第一次大型的國慶閱兵。

新中國建立以來共舉行過13次國慶閱兵,其中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週年、10週年、35週年和50週年的5次大閱兵。

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遊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每逢國慶佳節,街道各處,各單位辦事處都會掛上燈籠或者小旗幟,到處都是節日氛圍。用“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則擺放著標語字樣的盆景和氫氣球,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為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者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