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安居社 人氣:1.02W

設計只有堅持原創才有出路。本屆米蘭國際傢俱展上,我們採訪5位參展的中國原創設計師代表,聽設計師發表真誠感言,感慨中國設計要走出國門,不僅僅靠著幾個臉譜化的中國元素,想要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除了立足國情,走出世界,放眼國際,還需要更多的自信和努力。

  更多相關報道,請留意:

2014米蘭展專題報道:遇見東方之美 直擊2014米蘭國際傢俱展

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第2張

林學明:集美組總裁,設計總監、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主題空間設計工作室導師

我是第二次為米蘭傢俱展送展品。今年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反映出更多的文化思考,我看作品大多以思想交流的態度,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現。

我的創作來自日常生活的感受,來自小時候的記憶。家裡有閣樓就會有梯子,上下走動要用梯子,生活離不開它,工作也離不開它。它是一件工具、也是一件傢具、它更是一件移動的建築物體。竹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生長,生生不息造福人類和自然。“竹”幾千年來一直是農耕文明的基礎材料,它不僅傳達出一種久遠的東方韻味,它更傳達了中國傳統的人文情懷。這件裝置作品,試圖以不加修飾的竹為材料語言,借用抽象藝術的形式,以當代性的思維和哲理分析並強調對傳統精神源流的傳承。這既是對工業文明的重新審視,也是對本土文化精髓的呼喚。”

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第3張

張周捷:中國新銳設計師,探索數字形態生成方式

設計師的重要價值,就是把屬於未來的科學技術,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傳播給大眾。

我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基於對未來的理解,我希望用一種數字化的手段來呈現自己的作品,比如我常常在想一把數字化的椅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形態。今年是我的作品第二次參展米蘭展,儘管未能去到現場,不過從前方發回的報道看來,中國的設計力量已經越來越壯大了,我自己感覺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中國的設計作品不在是扎堆設計,而是會出現分門別類的情況,比如有的作品會側重當代性,傳達出一種觀點的東西,也有的作品會比較側重材料,或者其他社會問題的探索,不同方向的設計作品的出現,其實是很好的現象,每個作品都代表不同設計師想要傳達的不同的話語語境,我希望自己未來能以個人設計師的身份去參加米蘭設計展,這也才是中國設計師在國際舞臺展現自己設計理念的一個最好的方式。

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第4張

葉宇軒:中國十大創意總監

上次參加米蘭展還是“2012坐下來”我展出的作品是天作椅,今年是第二次參展,綠色、人文、科技、的黃金三角設計關係一直是我設計所關心,也是當下中國設計師的致力方向,更是世界的設計趨勢。

我是在2006年開始,算是中國最早從事中國原創設計的設計師之一,從傳承到對話當代生活方式的期望,從創業到創傷,中國原創設計師正面對著生存與夢想的掙扎而努力,從西方和東方的激盪中尋找自己的定位與設計語境,展開一場中國文化復興運動,創造屬於當代人文生活所欲求的設計以及具東方美學的精神符號。

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第5張

阮昊:建築設計師,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 (LYCS Architecture) 創始人

本次中國設計進行時的主題是Yu的拼音,選擇貓桌參展是以“遇”來詮釋設計師與生活相遇、設計與生命相遇的理念。設計靈感來自於貓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動關係,以及貓愛鑽洞的天性。我希望通過貓桌表達一種相遇與共存,表達設計對靈性的生命形態的尊重。

與我所瞭解的往屆相比,今年的中國展更當代,更少探討大範疇的“中國是什麼”的概念,而是更多的展現當下中國設計師在做什麼,以此探討如何通過我們的設計來改善生活,這是一種理念上的進步。

更多元化的中國設計 5位設計師談展會 第6張

盧志榮:著名海外華人設計師,生於香港,作品涉獵建築、空間、傢俱設計

我希望從生活到藝術,通過主展和同期米蘭設計周的三個主題展講述一個完整的東方理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