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佈置(一)

安居社 人氣:2.38W

不瞞大家說,其實北歐君之前私藏了不少的乾貨準備放到書中向大家講解,但鑑於修改後的稿子會偏向於生活化一些,因此這些比較“硬”的乾貨就顯得與全書的風格有些不相容。既然如此那麼北歐君就提前在公眾號上把這些內容都放出來,也好讓正在裝修的小夥伴們少走一些彎路。(此處應有掌聲!)

今天我們先從燈光的佈置講起,因為這事兒在裝修剛開始就得定下,萬一做錯了後面可不好彌補。

基本照明

只要大家有購買燈具的經驗,那麼不管是在燈飾城購買還是選擇在網上挑選,我們在選中一款燈具的時候總少不了這麼一個擔憂——這燈夠亮嗎?它足夠照亮整個空間嗎?也許是以往的生活經驗使然,我們總是習慣於用一盞燈來照亮一個空間,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環顧一下自己的家——客廳有盞主燈,餐廳、臥室書房亦如此。

但對比以往北歐君介紹的案例,我們卻發現在北歐人家中經常出現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整個空間看不到吸頂燈或是吊燈,或是一盞小小的吊燈垂得很低,大概離地一米左右的高度。這樣子的燈光設定明顯是沒辦法照亮整個空間的,難道他們家裡還藏著一個小太陽不成?

燈光佈置(一)

燈光佈置(一) 第2張

燈光佈置(一) 第3張

大家注意看上面幾張圖中北歐君用紅色圈圈圈定的範圍,由此我們可以非常輕易地發現北歐人家中關於照明設定的祕密——吊平頂,使用嵌入式的筒燈或是豆膽燈(如斜頂則順著斜坡)。一般這種燈具都有三種中性色的外觀可選——白色、不鏽鋼銀色與黑色。前兩者因為和白色吊頂的色差並不明顯,因此適用於所有層高的家居空間;而黑色雖然也是中性色,但因為與吊頂有著明顯的色彩對比,所以北歐君並不建議大家選擇。(除非你家層高很高而且空間很開闊,同時你又想來點與眾不同的。)

因為嵌入式的筒燈和豆膽燈都需要吊頂,這個時候家裡層高不理想的小夥伴們可能心裡又打起了鼓——2米6、2米7的層高如果吊個幾十釐米的頂那空間豈不是全毀了?其實大家多慮了,雖然也有高度十幾釐米的筒燈和豆膽燈(需要吊頂高度15-20釐米),但只要去馬雲家或是線下燈飾城逛逛就能發現不少5-8釐米高度的燈,這個時候吊頂的高度頂多不超過10釐米,甚至5.5釐米都足夠,那對於空間層高的影響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

再退一步講,如果大家想省去吊頂的費用,那麼選擇明裝的筒燈或是豆膽燈也沒有問題,只是在視覺的平整性方面比不上使用嵌入式筒燈的那種辦法。

兩套照明方案

也許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既然一盞燈就能照亮整個空間,那麼又有什麼必要如此地大動干戈呢?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燈光的需求,也許能夠發現一些端倪——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明亮的空間,比如家裡來了客人或是大掃除的時候;而有些時候我們卻又希望房間能夠暗一些,因為太過明亮的環境會讓我們的心緒長期處於一個亢奮的狀態,時間久了未免感到心累。

既然我們對燈光的明暗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需求,那麼考慮做“一明一暗”兩套照明方案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如果這兩種照明方案同時存在於我們的家中,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情景的需要隨意進行切換,這樣子難道不正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現在回頭看看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個辦法,這不正好解決了我們對於明亮空間的需求嗎?分佈均勻的筒燈和豆膽燈能夠照亮空間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在視覺上也不會對我們造成額外的影響。

至於另一套昏暗一些照明方案,我們留到下期《吊燈的新生》中再講。

色溫的選擇

燈光佈置(一) 第4張

在“老式”的裝修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白光和黃光了,因此從小到大我們都不得不生活在一個要麼白得發冷,要麼黃得讓人昏昏欲睡的空間之中。看看那些現在和爸媽同住的小夥伴們,想必他們還在忍受著這樣的痛苦而不自知吧。

既然這樣子的燈光並不合適,那麼正確的做法又是怎樣的?這個時候我們還得把目光拋向大自然的懷抱——毫無疑問,和煦的太陽光是最符合我們的視覺習慣,也是最能夠讓我們感覺舒適的。而在人造光源當中和太陽光最接近的就是上面圖中中間的那種——4000k左右的暖白光。不同於黃光的昏暗和白光的生冷,這種色溫是最適合大面積的基本照明的,比如客廳、餐廳、開放式書房這些地方。

因此當我們在選擇筒燈和豆膽燈的時候可以毫無顧忌地選擇暖白光,在臥室、餐桌吊燈上選擇黃光,而在浴室、廚房選擇白光。這是北歐君自己家的色溫選擇,也是我個人認為最科學、最值得被大家效仿的一個辦法。

燈光總共分為三種:基本照明、功能照明和氛圍照明。今天我們介紹了第一種基本照明,而在下一期我們會結合吊燈來為大家講解其餘的兩種照明方法,敬請期待。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直接提問,北歐君最近準備做一個【Q&A】的提問欄目,到時候可以把大家的疑惑統一到一起來回答,畢竟其中有很多都是具有一定共性的,也希望大家能夠踴躍參與,畢竟想要裝好一個北歐之家可少不了北歐君的答疑解惑,不是嗎?

-END-

燈光佈置(一)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