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開河 實木傢俱欺詐成風

安居社 人氣:2.47W

信口開河 實木傢俱欺詐成風

張先生花3萬多元買來的名貴“實木”傢俱,竟是紙殼和發泡劑壓制而成;焦女士不小心碰掉傢俱外表烤漆才發現,去年買的所謂實木傢俱其實是“樹脂模鑄”傢俱……

這些欺詐現象令人瞠目結舌,而傢俱行業業內人士自曝的“實木傢俱七成假”黑幕,更讓人憤怒。

只有頭是實木做的,就敢稱是“實木”牀

實木傢俱是指所有材料都是未經再次加工的天然實木,不使用任何人造板。市場上真有這麼多的實木傢俱嗎?那些掛着“實木”標籤的傢俱,究竟是不是實木做的?

在市中心的一家傢俱商場,記者看到一張標價8900元的雙人牀,標註材料為實木。記者詢問是什麼品種的實木,銷售人員稱是橡木,並一再表示絕對是實木。然而,當記者反覆確認是否整張牀都是橡木做的時,這名銷售人員不得已透露實情:“只有牀頭是橡木的。”並表示,不到1萬元的價格是不可能買到全實木的雙人牀的。

紅木、美國橡木、水曲柳、楠木……記者走遍整個傢俱商場,發現標註為實木的傢俱所用材料品種名目繁多,售價高於標註為木皮貼面的傢俱。但是在記者連續追問下,這些商家無不承認所售傢俱只是部分實木。銷售人員坦言,一般消費者不會問得這麼仔細,而他們也不會説自己的傢俱是全實木的,這樣,即使消費者事後質疑,他們也沒有任何過失。

但是,記者隨機採訪發現,多數消費者認為凡是標註“實木”的傢俱就應該是全實木製成的。部分較細心的消費者會有意識地搬動傢俱,試試傢俱的分量,認為重的應該是真木頭,其實這也不靠譜。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的傢俱製造技術已經很先進了,非實木的傢俱可以做得比真正的實木傢俱更華麗,分量也非常重。

標上“實木”,售價就可達進價的5倍

在同一家傢俱商場,記者發現,有的商家詳細標註了產品名稱、編號、規格尺寸、等級、產地、材質等信息,有的則只標註了價格和產地。在使用材料上,各家的標註也大不相同,很多隻簡單標註“實木類”。目前,國家還未對傢俱產品標註出台強制性規定,生產廠家、經銷商由着性子標註的現象比比皆是。

儘管價格標籤各不相同,但各商家對於打折卻是一致熱衷。一套標價上萬元的組合沙發,剛一詢價就被銷售人員打出6.5折的折扣價,再經一番議價,折扣可以更低。

“再低也有賺”,這是業內人士透露的信息,而奧祕還在於實木與非實木。原來,一款傢俱使用多種木材的情況十分普遍。以一款普通衣櫃為例,面板和背板的用材就不相同,側板和底板往往也不會使用同一種材料,一個衣櫃用六七種木材很正常。

行業內的潛規則是,只要實木材料超過30%就可以打着“實木”傢俱的招牌賣,實際只有部分主料是實木,輔料則是一些板材經過貼皮處理做成仿實木。但是,這樣標註為“實木”而實際僅為部分實木的傢俱,售價可達成本的5倍。

以一套標價一萬元的傢俱為例,進價一般只要2000元左右,即便是原價打5折還能賣到5000元,碰上特別會砍價的買家,價格壓到4折,扣除各項費用還能賺到不少。

“把僅部分為實木的傢俱當作全實木的傢俱賣,這還算是有‘良心’的廠家、商家。”一位從事傢俱銷售20多年的潘先生爆料説。據他介紹,現在有一些小作坊更是採用模鑄的方法用樹脂材料製造劣質傢俱,再以實木傢俱的名義出售,其成本僅為實木傢俱的20%。如使用更低劣的泡劑等材料,成本就更低。

賣假貨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三五年就足以讓劣質傢俱“露餡”,但到那個時候,當初賣傢俱的店可能早就易主了,因此一般傢俱商場店鋪的流動性都很大,在30%左右。

破壞性檢測,讓消費者維權難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機構,傢俱投訴不在少數。但是,當市民聽説對傢俱進行檢測需要在傢俱上鑽孔等破壞性取樣、還要自己掏錢時,最後都不了了之。畢竟一套傢俱價值不菲,普通老百姓折騰不起。而且現有的質檢技術僅能檢測傢俱是實木還是板材或其他材質,並不能檢測究竟是哪種木材。

想不拆開看而能知道傢俱用的究竟是不是實木,有業內行家教了這麼一招:在傢俱背面或底部找個不起眼的角落,用電鑽輕輕鑽一個小洞,看掉出來的是不是木屑。

但是,為避免日後麻煩,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能慎重些。如果商家宣稱是實木傢俱,儘量讓其出具證明,這是日後維權的關鍵證據。一旦決定購買,最好讓商家將傢俱各個部件的用料填寫清楚。如果商家以各種理由搪塞,不願提供票據、寫清材質,建議消費者還是不要買了。

  推薦閲讀:  話題1:買傢俱要實價還是砍價?邀您來討論  話題2:孫紅雷400萬代言毒膠囊惹罵 傢俱明星怕麼?  展會:車模李穎芝豔翻全場 展會拼產品還是拼美女?  賣場好禮送不停!家居賣場五月連番上演折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