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付費延保”進入南寧市場:噱頭還是實惠?

安居社 人氣:8K
1

近幾年,一種無形的商品——“延保”服務,開始走進人們的消費生活。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等商品之後,只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在廠家“三包”的基礎上,獲得幾個月到幾年延期保修的服務。那麼,這種“商品化的售後服務”在南寧市發展如何?消費者又如何看待?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延保”產品悄然入市

黃先生兩年前在南寧市某家電賣場,花7000餘元買了一台合資品牌液晶電視,整機保修期是一年,同時他還額外購買了一份一年期的延保服務。在此後的兩年裏,黃先生的這台彩電頻頻出現故障,先後維修了三次,待到第四次“罷工”的時候,黃先生根據延保服務的條款,置換了一台同樣價格的新機。黃先生表示,新換回的這台電視,價格雖然相同,但是性能比兩年前買的那台提升了許多,真慶幸自己當時買了“延保”。

近幾年,在南寧市,不少消費者像黃先生一樣,購買了這種“商品化的售後服務”。延保產品最早出現在大型家電綜合賣場,而記者近日走訪市場後發現,一些手機、汽車等產品的專業賣場,也推出了延保產品。

在南寧市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每張價格牌的旁邊都緊挨着一張延保價格卡,卡上標註的延保期限,一般分為一年、兩年、三年三個等級,再據此標註出不同的價格。記者注意到,產品不同、價格不同,延保價格也不同。其中,兩千元左右的手機、數碼相機,一年延保的費用在百元以下,而萬元以上的液晶電視,一年延保的費用高達800元左右。

記者向國美賣場內一位姓黃的經理了解到,國美是在2007年推出延保產品的,其價格主要是根據家電產品的價格、返修率、平均的維修成本計算出來。

推出延保產品的不止家電賣場,記者在南寧一家手機商城瞭解到,該手機商城不久前也推出了延保產品,可以使消費者在廠家保修期結束後的3~6個月內享受原廠免費維修服務,“延保”甚至還被當成贈品,用在促銷活動當中。

另外,南寧多家汽車4S店也推出了延保產品,車主只需付一定的費用,就能夠延長一年或者10萬公里的質保期,根據延保的範圍,費用在幾百至上萬元不等。

 部分消費者不買賬

去年市民樑小姐裝修,由於預算有限,所有家電統一在家電賣場購買,為的就是能享受團購價。當時她買的是一款合資品牌的液晶電視,有導購員向她介紹延保服務,她算了一下賬:如果延保兩年的話,一台電視的延保費用近千元、一台冰箱花費400元,全部算下來也要幾千元,因此,儘管她購買的電視品牌剛剛曝出質量問題,在國內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但樑小姐最後還是沒有購買延保服務。

馮先生前不久購買空調,導購員也向他推薦了延保產品,但是被馮先生一口拒絕了:“我購買的空調品牌,整機都保修六年了,我覺得沒有必要再去買這個服務。照我家的狀況,一年也用不了幾次空調,就算壞了,空調的維修費用也不貴。”

另外,有些消費者表示,像手機、數碼相機等更新換代很快,往往用不上幾年就會淘汰,手機壞了會選擇買新機,而不是去維修,所以延保意義不大。

不過,業內人士建議,對於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等高檔數碼、家電產品,購買延保產品還是划算的。前不久,黃小姐的品牌電腦使用3年後出現故障,拿到售後點維修,對方檢測後稱需更換主板,費用是3000元——這幾乎是一台新筆記本電腦的價錢,黃小姐當時就傻了眼。據瞭解,維修筆記本電腦的硬盤,費用大概是700元,而修液晶顯示屏的費用,更是高達2500元,令人難以承受。南寧國美家電賣場的導購員對記者説,液晶電視的液晶屏,成本佔到整機的七成,加上停產等原因,一些液晶屏的維修費用甚至比原先的整機購買價都要高。儘管從今年3月起,部分品牌的液晶屏保修期由1年延長至3年,但是日後還是可能產生較大的維修成本。另外,一些家電的程序控制器、進口電機,維修價格偏高,所以高端機型的用户,建議還是購買一份延保產品為好。2

“原廠維修配件”之惑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消費者顧忌的是,購買了家電、手機賣場這些非廠家提供的延保產品,在延保期內維修時,使用的不是原廠的配件,並擔心因此產生不兼容、質量不佳等狀況。南寧市民陸女士對此深有體會:她家那台合資品牌電視,過了廠家保修期後出現故障,她在一家普通的電器修理店維修,對方檢查出是顯像管的一個零部件老化,給她換了零件。結果,這個零件很不耐用,用了不到一年又壞了,她不得已又修了一次。

第三方維修能保障是原廠配件嗎?記者諮詢了一家電賣場的延保服務熱線,接線員表示,他們的延保服務能保證家電經過維修後正常使用。但是,由於可能遭遇送修型號停產、缺貨等情況,相應的零部件不一定保證是原廠的。但是這名接線員又補充説,遇到零部件缺貨時,消費者可以通過售後維修師傅,向廠家“申配”。記者隨後問申配是否一定成功,對方又表示不敢保證。

記者瞭解到,除了家電賣場之外,不少廠商也推出了延保服務。換句話説,目前市場上的延保產品,根據提供商劃分,可分為原廠延保、第三方延保兩種類別。據瞭解,一些家電廠商,如戴爾、聯想海爾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延保產品,消費者可以登錄網站或者撥打客服熱線購買。據業內人士介紹,原廠的備件質量、維修質量、維修週期都有很好的保障。

然而,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儘管原廠的延保服務更為專業,但也對承保範圍有了明確的限定。例如,記者從海爾電器的網站上看到,非授權服務網點安裝和維修造成損壞的,消費者因使用、維護和保管不當造成損壞的,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損壞等,均不在其保修範圍之內。而某家電連鎖賣場推出的延保產品,儘管不能承諾原廠維修配件,但正常磨損、液體潑濺、意外跌落等,都在承保範圍之內。該賣場還承諾,不管是在廠商保修期,還是在延保期內,只要維修超過3次以上,哪怕不是同一零部件故障,都可以置換等價新機。

由此可見,購買延保服務,就好像買保險一樣,一定要看好條款明細,權衡好各種產品的利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萌芽階段的“商品化售後服務”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延保產品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事物,不少消費者認為這是商家在變相“圈錢”,因此有一種抗拒的心理。市民樑小姐認為,延保產品作為新事物,會不會像廠家“三包”那樣足夠專業,目前誰都難以給出答案,起碼還得過幾年,消費者的口碑才能顯現出來。

記者瞭解到,延保產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40多年曆史,產業發展已非常成熟。根據網上的一組數據:上世紀80年代,美國零售商參與延保的比例不到10%;90年代,這一數字已超過80%;如今,99%以上的零售商都提供延保服務。發達國家消費者延保購買率已達到40%,電腦產品的延保購買率超過85%。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已開展延保業務多年。相比之下,我國的延保領域剛剛起步,尚處於萌芽階段。

記者向國美電器導購員樑先生了解到,消費者買延保產品的心理,和買保險挺相像,買與不買還是看人來的。有的消費者風險意識較強,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大多會購買延保產品。

業內人士建議,在購買延保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留意延保的期限是否明確,家電的關鍵零部件是否包括在內,並明確產生爭議之後的解決程序,等等。消費者最好購買大品牌的延保產品,那樣就穩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