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榮:從大自然中汲取自由和靈感

安居社 人氣:2.75W
1

  

陳日榮:從大自然中汲取自由和靈感

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美國文化中心(現為巴黎電影文化中心)、德國的黑爾福德M-Art-a博物館、美國密歇根Frederick man藝術博物館……這些西方著名建築的設計有很大一部分理念出自一位黑頭髮、黃面板的華人之手,他就是美國Gehry Partners首席建築師陳日榮。出生在香港,後又飄洋過海接受多年美國文化薰陶的陳日榮,對建築設計有著怎樣獨特的理解,又是如何看待中國建築文化的?日前,趁陳日榮先生應邀前來上海蔘加中華創意產業論壇的機會,記者與他進行了一番對話。

我最成功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個

記者:請談談對建築藝術的理解,您追求怎樣的創作理念?

陳日榮:現代社會,藝術與建築是沒有鴻溝的。創新也不僅僅侷限於建築或藝術,而是方方面面都有,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都有藝術。

搞建築創作,很重要的一點是合作。要有很好的客戶,客戶是創意的合作伙伴。把客戶的夢想實現在最後具體實施的專案中,我認為這就是成功的作品。一個好的作品能夠激發人的創作慾望,創作靈感。所以,好的客戶必須有打破常規、能夠承擔風險的品質。我要強調的是,和諧的創意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具有長久生命力的。

記者:當客戶的要求與建築師的創作理念存在偏差時,您如何處理?

陳日榮:與客戶產生分歧,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因為第一,我從來不把自己的理念強加到客戶身上;第二,在創作之前,我們就與客戶有了充分的溝通交流,聽取客戶的意見,瞭解他們的原始想法,並把這個原始想法作為創作的靈感,最終實現到圖紙上。當然,作為好的建築師,必須有足夠的自信,一開始就能讓客戶樂於接受自己的理念,和客戶的原始想法和諧地融合到一起。

記者:您與弗蘭克·蓋裡共同設計了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該博物館被譽為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建築設計作品之一,您認為這是您最成功的作品嗎?

陳日榮: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是1997年設計的作品。畢爾巴鄂的城市經濟支撐主要是鋼材、運輸,我設計這個博物館的靈感來自於這些重工業及船舶。我當時在想,這個博物館或許就是一艘像泰坦尼克號一樣的船,要讓它成為盛開在重工業城市上的一朵美麗之花。應該說,這座斥資1億美元的博物館,基本做到了建築與工程的完美結合,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作品吧。但對於我個人來說,最成功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個作品,是接下來要做的專案。

山與水是我創作靈感的源泉

記者:您出生在香港,後來為什麼要堅持去美國?

陳日榮:12歲那年夏天,我隨母親去美國洛杉磯度假,一下子就被洛杉磯開放自由的氣息所吸引。與洛杉磯相比,香港地方小,人口稠密,有點像牢籠。而美國空間大而廣博,我的心靈一下子感到自由了。搞創意的人,必須有自由的思緒,那樣才會有藝術靈感。所以後來我堅持要到美國讀書,父母也同意了。

記者:您為什麼選擇與Frank Gehry合作,而且在Gehry Partners一呆就是20多年?

陳日榮:我在哈佛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考慮和誰合作,到哪家設計機構工作。之所以選擇弗蘭克·蓋裡,首先他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很有藝術氣質的建築師,設計過很多著名的作品,在美國有很多藝術家朋友;其次,是我們有著相類似的品味,比如我們都很欣賞Brancaccio、Matisse、Jeffkoons等藝術大家,應該說志同道合吧。

記者:現在大家都在說低碳環保、綠色建築、可持續建築,從建築師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可持續建築的?

陳日榮:個人認為,做建築要講可持續是無需另行強調的,因為從歷史上看,最好的建築都有可持續的特性,也就是說,可持續是做建築的題中應有之意。在做建築的過程中,環保、可持續是從頭至尾時刻要貫徹的,而不是擺出來的噱頭,不是像化妝一樣貼上去的標籤。現在大家之所以把可持續建築擺到很高的高度,是因為目前的新技術發展太快了,而人類在很多方面與之有脫節,造成了對生態的破壞、資源的浪費。其實,從設計一開始,就應該植入環保、可持續理念。

2

記者:聽說您特別喜歡從大自然中汲取自由和靈感,請您談談體會。

陳日榮:山與水,很有氣勢,這是建築創作靈感的源泉。我前些天去了西藏,被那裡的高山所深深震撼。我感嘆,山真的是太雄偉、太神奇了,簡直就是大自然空間的“魔術師”。我也非常想去黃山,想去看看黃山與雲海的關係。設計建造出猶如黃山雲海一般神奇的建築,這是我的夢想。

建築師要學會喜歡自己的作品

記者:中國的建築設計需要注意些什麼?

陳日榮:這次到上海,發現上海發展很快,對上海的建築印象很深刻,一些建築與西方有著很多相像的地方。我以為,中國的建築,不一定要學歐洲,其實,中國本身的文化靈感就可以創作一些作品;但也不能全盤抄襲古代,要結合現代的一些理念。我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特別感興趣,對中國雕塑、蘇州園林等很喜歡,一直在想做一些融入中國傳統藝術的作品。比如,用中國的山水畫、書法作為創作的靈感。

記者:請您對中國的建築師諫言幾句。

陳日榮:作為建築師,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要學會堅持自己看法,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梵高活著的時候,有誰欣賞他了?他死後,他的作品才被認可。所以,建築師要學會喜歡自己的作品,欣賞自己的作品,堅持自己的追求。其實,我在北京、上海等這些大城市中,看到了不少很好的建築,其中一些是中國年輕建築師的作品,我非常欣賞,同時也給了我很大壓力,所以我自己要更加努力,把作品做得更好。

很期待到中國內地來創業

記者:建築師需要想象力,需要創新。您是“Gehry Partners”的合夥人,多年來一直和弗蘭克·蓋裡合作,弗蘭克·蓋裡的創作理念會否限制您的思路,使作品缺少自己的個性?您有沒有想過自立門戶成立一個設計機構?

陳日榮:與Gehry合作已經有20多年了,是不是一直要和Gehry合作下去,今後的路該怎麼走?確實,這是目前我時常在思考而導致我時常失眠的問題。我嘗試著與Gehry保持一些距離,讓自己靜下心來考慮自己的將來。比如今年年初,我就回到哈佛大學做客座教授了,重新體會了當年在校讀書時的感覺。我想,我工作20多年了,應該想到去做一些回報,把自己這些年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同時,通過與學生互動,也能找到很多創作靈感。

記者:您對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創意產業的印象怎樣?

陳日榮:我出生在香港,在香港生活了10多年,當時感覺香港缺乏創意,這也正是我離開香港要去美國的原因之一。但現在的香港以及亞洲的創意產業發展得很蓬勃,已經深入人心。對於中國內地,我沒有很多的經驗可以談,我還需要時間去體驗觀察。對於上海,我真的很驚訝,這裡的氛圍真是太好了。這幾天我參加在上海舉辦的“香港:創意生態”展活動,我才知道上海有70多個創意產業園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哪怕在美國、歐洲都沒有這麼好的氛圍,我真的很是羨慕。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我能到中國來創業,對此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