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建:新江南形式對現實有著重要意義

安居社 人氣:1.1W

宋微建:新江南形式對現實有著重要意義

悶熱的暑天在上海不會感到很舒服,燥熱加上天氣的不穩定,正午走在街頭有種落荒而逃的意味。微建設計事務所在這個十里洋場的繁華地段——淮海路。街邊不時有打扮得氣場強大的時髦女郎閃過,而我在這繁華的中央,拐個彎進入淮海公園裡。午後的蟬鳴聲裡,看到門口有個人在作畫,那便是微建設計事務所了,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地兒。

宋老師早前學習繪畫,後轉入設計專業。近來又從復旦哲學系畢業了。沒見到宋老師之前,他的助理跟我說,宋老師很像藝術家。見到真人之後,我會描述,他是一位淡然的怡然自得的藝術家。微卷的頭髮往後梳,一身黑色的裝扮,帶著久違老友之後的微醉的情緒跟我談起了中國文化,談起哲學的現實意義,談自己前沿的家裝理念。

天空雷鳴閃電,這個南方的城市等來了屬於它的甘霖,而在屋內,一場生動的談話,幾件原生態的傢俱有滋味地閃著光,伴著淅淅瀝瀝的雨聲,一種清涼快意的感覺氤氳地從我的心底蔓延開來。

時間:2009年8月19日下午3:00—4:00

地點:微建設計事務所

嘉賓:首席設計師 宋微建

主持人:新浪家居 何亞娟

以下為現場實錄

主持人:宋老師,您是蘇州人?

宋微建:是的。

主持人:我瞭解到您之前是學繪畫的?

宋微建:對。

主持人:後來怎麼轉做設計了?

宋微建:當時藝術、繪畫市場不是很好,也沒有專門賣畫的。所以學純藝術的人在當時是去向不明的。大部分學繪畫的人也都是要改到設計方向的。畢業以後很可能去畫宣傳畫。從繪畫改到設計是市場的需求,當時市場需求很大,認為畫畫的就是設計師,當時畫圖就是設計。那個年代叫做實用美術,現在看來這個意義完全不同。當時我們把設計就看成實用美術。

主持人:宋老師近年來研究“新江南形式的語言”,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創作主張?

宋微建:大多數人把中國傳統的東西定格成過去式。

主持人:靜止的。

宋微建: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當我深入去研究,我發現當時人的生活觀念和主張在現代都是非常先進的,比如簡約主義。簡約主義是在西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提出來的,中國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少即是多。我接觸到兩個專案,一個是首都博物館,一個是蘇州的千年古建改造。中國地域很大,南北有很大的分別。江南是一個整體的生活的概念。很多的生活習慣和細節造就了江南人善於思考的特徵。江南比較適合人居,所以人的密度特別大。江南的建築也好,空間也好,都是以小間居多。和北方的宮廷式的建築不一樣,江南的建築比較多變,移步換景,以小見大,人的胸懷很大。是把一塊小天地營造出大的自然來。蘇州園林是雅文化。當時知識界的這些人,讀書人,畫家等等。他們比較排斥物質性的東西,比如金、銀,比較珍惜自然的事物。而這種觀念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在的西方,又被提了出來。工業革命無休止地掠奪,開採,然後人類反思,資源遇到危機了。事實上,如果中國早就注重這種文化挖掘,也不至於走回頭路。為什麼是新江南形式語言?因為江南風格已經格式化了,基本的元素大家都很清楚。花草、平臺、樓閣,那麼新江南的風格注重的是它的形式背後的事物,注重它的自然觀,人生觀、價值觀,然後再提煉昇華出來一些風格。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對我們整個的建築業,未來可以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主持人:那麼在做設計的時候很多還是用原來江南的一些元素?

宋微建:不是,我嘗試了許多設計,就是不把元素作為主要生產來做事,具有新江南風格的建築。結果很成功,很有江南味道。當然需要提示,人在習慣當中,已經看到很多符號化的事情,把符號拿走以後會有一種陌生感,如果反過來提示就可以,這個像北京嗎,不像,這個像四川嗎,不像;這個像西安嗎,不像;那就是江南的東西,反過來找就找到了。這個也是我以前做事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的情況。比如說我做一個圖形設計,人家說這個怎麼是江南,倒過來認識它,找到自己位置。所謂新江南,我希望我們重新認識江南的觀念,它對我們現實生活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中國國學的研究,還遇到和現實對接的問題,這個從理論界並沒有解決,中國人比較務實。所以我們要從這方面嘗試著先做一點東西出來,來讓大家慢慢形成觀念。比如現在國際上也有古典主義、現代主義,簡約主義,但是它們是按照過去的古典的含義,被拋棄形成現代的一種格局,到今天是多元化出現的。但是它沒有把中國的建築納入到這裡面,假設當時我們東方的建築觀念已經融入到西方了,也許它不是古典主義,現代主義。那麼現在則是多元化的時代,我也反對那些人把中國的建築形式,把它看成是一個傳統的東西,它還有許多傳統背後的這些東西,我們把它挖掘出來。

主持人:所以你們是把傳統背後一些哲學意義上的東西,現在再進行一些思考和昇華。

宋微建:對,這個有難度,但是其實成效是顯著的。我現在做建築真正已經感覺到了人在空間裡的關係。裝飾是裝飾,人是人,裝飾是被用的,人可以融入進去,是這樣的。

主持人:現在是可以融入進去了。

宋微建:有些體會,馬上融入會達到一種境界。

主持人:據說您是在復旦學哲學的,是嗎?

宋微建:現在已經畢業了。

主持人:所以你對中國文化這塊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宋微建:比較有現實意義,我是感覺到這個世界走了彎路,沒有把中國哲學納入到這個世界體系中去。

主持人:中國古代的建築師,比如說建造房子或者說是宗教這種寺廟,一直都是以木頭為結構的。而現在,很多設計師直接把西方的理念拿回來,沒有跟中國以前銜接起來。

宋微建:對,西方現代哲學、現代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很多時候覺得這方面不能很快趕超。包括中醫,世界上對中醫的認識還是很少的。中醫攙雜著一些玄學的東西。比如,人是一個整體,人的所有的病是靠自身的能力可以治癒的。西方到現在還沒有認識到這點,還是把心、肝、肺作為獨立的學科來研究。中國很早就把它看成整體。就象我們地上發生一個漏洞,如果只補一個小面積而不找整體的原因是不行的。這些我們當代人需要花點時間去研究一下,我們千年文化積澱出來的對自然的這種理解,認識,拿來就能用。

主持人:您是蘇州人,你現在提出來的這種新江南形式語言也是跟蘇州園林有很大關係,其實這個與你成長的空間環境有很大的聯絡。

宋微建:對,小時候並沒有發現什麼,認為天下就是這樣的。看到了園林,看到了街道,看到了人,就認為世界就是這樣。當你長大了以後,和外界交往了,你會發現世界的不同。然後我就重新來認識蘇州園林,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要這樣。我現在做的設計,我發現中國的這些智慧,可以在每一個細節表達出來。中國的智慧和哲學能很好地指導你,怎麼去做,特別是有些空間關係很難處理的情況下,中國的這種活變,它的這種主張,就是變,就是它的一個核心。西方的核心不一樣,西方都是序列的,節奏感,韻律感。西方強調的是人征服自然的本領。人把有生的植物變成幾何形態,把樹變成方的,但是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覺得樹的這種自然成長才是最美的。把自然直接拿過來就可以用,因為自然是最美的。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為什麼西方的幾何化,知識化,科技化的思想,能夠創造出今天。那麼中國這種以自然,就是所謂的道法,以自然為參照物的思想,為什麼形成不出新的東西,這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反思以及努力的。所以我在任何場合,都希望大家一起參與,把未來挖掘出來。特別是年輕人以為我總是抱住過去的傳統洋洋自得,根本不是這樣。我很崇拜貝聿銘。貝聿銘講時代不同,我們一定要往前衝,語言簡單精闢,要往前走,過去的東西確實輝煌,但是今天不同了,材料不同了,工藝不同了,我們人的習慣也不同了,形式變掉了,但是精神沒有變。中國人這種內斂的生活習慣,今天還是有影響的。

主持人:中國人比較含蓄。

宋微建:所以我們要做設計,不要老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塗脂抹粉,挖掘一下自己的文化,看看我們自己,我們有許多很好的學問界的東西,西方人並不欣賞,我們欣賞就可以了。

主持人:那麼您在做一些什麼樣的專案?

宋微建:比較有意義的是在四川做一個農家樂,有一千畝。七百多家是農民的住宅,再加上一個農家樂,這也是賑災的一種義舉。現在完成了初步方案,這個專案也給了很大的收穫。做農民房子的人是一個國內比較資深的設計師,完全按照西方模式來做,這是不對的,他忽視了當地原本的生活形態。而我是做農家樂。我接受了這個方案以後,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當地的地理和生活習慣,包括建築的朝向,建築的結構、規模。然後我建出來的東西是基於他們生活習慣之上的,農民們由衷地喜歡。儘管農民嚮往著城市的洋樓,但是他還是喜歡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很奇特地發現,在整個小區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條河,慢慢流到水庫裡頭,就形成了一串水庫,其實它是一個水脈,把這個水脈連起來,依著這個水脈建起來,就形成這個走勢。所以尊重自然不是一句口號,是要付出行動的。蘇州園林當中有一個特點,,就叫“因借”。“因”就是客觀條件,“借”就是利用客觀的條件來發揮好。中國的古典文化的精髓部分,對設計大有所為。

主持人:你平時設計的靈感,都來自於你對中國文化的這種哲學上的理解,然後還有平時的一些觀察。

宋微建:其實哲學,就是能夠使人聰明的一個學問。

主持人:我覺得是能夠讓人看透一些東西。

宋微建:哲學現在這個定義有很多說法。我比較贊同一種說法,哲學是對根本問題的根本研究。它就是研究最本質上的東西,所謂本質上的,就是拋開一切現象,它最近能夠還存在的東西,比如人的共性,喜怒哀樂都有,但是它研究的是共性,不研究個案,共性都是能夠使我們看對問題,更準確。哲學的東西,有可能把它當成一種工具,把它當成開拓視野的工具。哲學它本身創造不出價值來,幫助我們理解事物的一種工具。

我比較希望就在近幾年能夠多一點呈現出這種,所謂有中國的傳統的思想精華創造出來的東西。當然這個,一個是要積極地去做,還要有一個推廣。往往現在世界物質這麼豐富的情況下,你要創造出一個新的形式是比較困難。中國有自己獨到的眼光,獨到的審美觀,你得把它塑造出來。現在我們看到都是一些洋樓,其實想想不是這麼回事,不一定適合人居的,我們現在還是大型地這樣做。

主持人:國內的很多設計師,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國外留學的,接受了這樣的教育,然後他自己在做設計的時候,很多的方法和路子都是按照西方的模式來走。

宋微建:方法是可以借鑑的,文化應該好好地尊崇。這個世界究竟怎麼去看,這時出現兩大陣營,東西方的,一是人是主宰這個世界,西方人是這麼看的;一是人與自然的對等,這兩個觀點完全不同。但是我們這個觀點,沒有形成許多讓老百姓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正在形成或者是。中國以前的觀念是和諧,共融,相互容忍,從來沒有強加於別的民族,認為自己的文化是先進的。但是中國也需要變革是真的,因為五四運動,有些東西否定得過頭了。一個世紀以來,應該重新反思一下,中國有一些,特別是哲學思想,值得我們當代好好去琢磨,去研究。我非常看好未來。

主持人:國內現在推崇東方文化的設計師多嗎?

宋微建:現在是一小撥人,因為我們都沒有用好。不是風格出了問題,而是我們能力有限。我們的影響面有限,不是我們這個過去的所謂的東方思想的問題,是我們人的問題,我們沒有做好。讀一點中國文化的東西,再看看當今這個世界,就發現中國這個文化是最具有持續發展的。西方文化跟中國文化是一個互補的關係,不是對立的。

主持人:肯定不是對立的。

宋微建:然後我們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把科技城市化了,科學技術它是一種手段,有時候把它運用到文化領域,運用到藝術領域,這個很顯然是不妥當的。

主持人:您對國內室內設計行業的現狀怎麼看?

宋微建:比較成功的就是,室內設計已經走出了裝飾的誤區。如果有人說裝飾的話,他肯定不是原來的含義,開始認識空間的自身價值,也不是建築可以取代的,也不是裝飾可以取代的,它是一個完整的。有問題的是很多人還是過度地關心著形式,外在的部分還是過度關注著,忽視功能部分。我以前在瀋陽做一次市民論壇,講室內設計,家裝就是內衣、內褲,很多老百姓懂這個道理。家裝就是以舒服為主。有很多設計師也可能恍然大悟了,不應該看形式。但是你如果不注重形式的話,可能會失去商業利益。這個問題,媒體是需要來引導的。家裝公司就是要趕時髦,要追求時尚。我記得有一個家裝公司提出一個問題,一下子把我問倒了。“你認為衛生間的‘白色革命’有意義嗎”我一聽就沒反應過來,潔具白的乾乾淨淨的有什麼不好呢?他可能要紅的、藍的。這個可能就是一個誤導。提問者可能認為這事兒已經家喻戶曉了,而我作為一個資深的設計師,也沒有聽說潔具用白色的顯得太難看,居然要展開一場革命。這些都靠商業的價值去考慮的,這個是比較有害的。目前還是這個狀態,沒有改變。市場上很多的材料,包括那些材料,原先很好的材料上面也蓋一層很漂亮的塑料,那麼這個材料就變壞了。比如地板,上面夾了很多彩色的化學物質,也許等到木板扔到的時候你還沒有摸到木製是什麼樣子,你還不知道木頭是什麼質感。我提倡用它的真實的部分,木質的,最好能夠觸及到。我們現在用的已經不是木頭了,就是塑料。

首先應該是我們從業者要對這個問題有正確的認識,然後再加以引導,現在我們不能再誤導市場。我希望裝飾應該是思考的,不需要太過頭了。我們中國古代,講的就是,內涵很深的人,不需要很多外在的東西滿足它,往往你很空洞,所以要很多的外在的東西包裝。

主持人:所以家裝就應該以最簡單的功用為主。

宋微建:對,舒適、溫馨。

主持人:自己用的就夠了。那現在是夏天的話,你覺得家裡怎麼樣佈置,或者說用什麼樣的材料,使人感覺很清涼、舒服。

宋微建:每個人只要靜下來想想,都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師。寒暑、熱烈、強烈這是在夏天都不願意看到的。反過來,平靜、淡雅、潔淨,怎麼淡雅就怎麼用色,顏色不要太強烈,用點粉色的,淺一點的顏色,冷色。有的人說家裡用一點藍色,也不對,藍色是冷嗎?冷得過頭又熱了,刺激它了。要平靜一點。用一定比較顏色帶點灰的,就是不要太純,把家裡的一些毛茸茸的東西收起來,放到櫥櫃裡。我建議夏天光著腳,在家裡,地板擦擦,好舒服的。那個時候你感覺到地板的價值了,地毯不行了。你可以冬天在地板上放一塊地毯,不要整個家裡放到地毯,然後到了夏天你就沒法過了,哪怕你開空調也不對。感覺這個機制不對。

主持人:人的心靈感覺不一樣。

宋微建:所以淡雅比較注重,每個人都會做。把一些家務理理。和冬天不一樣,冬天是,你沙發上弄點抱墊,洋娃娃,越多越感覺暖和。夏天人的心情煩燥,只好把這些東西收拾起來,乾淨一點就比較舒服。

主持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