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安居社 人氣:1.56W

張智強是誰?連續三年受邀成為世界三大權威設計獎項其一的日本Good Design Award評委之一,香港首位獲邀參加2000年及2002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香港人,曾任飛利浦(Royal Philips)公司簡約形象(Simplicity Advisory Board)全球五人顧問團一員, 入選Taschen出版社《40 Architects Under 40》書中唯一介紹的香港建築及室內設計師......

但他在中國內地的聲名遠不如在海外更廣,相當一部分年輕的設計師,甚至對他並不瞭解。然而當提起那個雲集包括隈研吾在內12名亞洲傑出建築師設計的當代建築藝術作品《長城腳下的公社》其中的“手提箱”,以及有著幾十種形態的32㎡小戶型自宅,應該說是無人不曉,其展現出的對空間結構的精妙巧思與嚴謹把控,更是為設計界以及非設計領域的設計愛好者們所稱道並模仿。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張智強

建築及室內設計師,EDGE Design Institute Ltd.創辦人及執行董事,兼任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為愛築家 舒適每一度

2018年7月26日,在與卡薩帝家用中央空調共同主辦的“為愛築家 舒適每一度——2018美好生活空間設計大賽杭州站”活動現場,很少到內地演講的張智強受邀進行了一場主題演講。他的演講主題為“用設計打造變幻空間”。在這場演講中,他重點分享了自己在小空間設計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成果。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2張

演講中的張智強

作為亞洲繁華都市,香港用僅有的土地面積負擔著幾何倍於之的人口。這種如箱盒一般的生存狀態,亦激發出張智強在有限空間創造靈活變化空間的靈感。張智強曾說,“小時候家裡的環境擠迫,活像擠進箱子裡,令我總愛將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現在就算出門公幹,我也愛將行李箱內的東西收拾得簡便、輕巧、妥當。”

小空間會讓毫無頭緒的人崩潰,但它同樣會啟發那些智慧者與自律者,前者可以創造出更多驚喜的空間規劃,後者則讓秩序變得熠熠生輝。張智強對於小空間的奇思妙想,則是將二者合二為一,這也使他成為一位比日本人還擅長研究小空間的設計師。

在不同際遇與社會身份背景下,張智強分別在1988年、1998年、2007年對32㎡自宅進行改造,1988年開始有意識地拆掉牆壁,1998年完全拆除牆壁,用布簾與燈光作為空間的區隔,並開始選擇以投影幕布作為窗簾。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3張

張智強講解32㎡自宅的幾經改造

2007年,一直沿用至今並在媒體與網路廣泛流傳,以當年風靡全球的《變形金剛(Transformers)》命名的《Domestic Transformer》版本張智強私宅問世。在乍看50%空置的環境內,可以推動的牆壁最終能夠呈現出多達24種的空間變換效果,成為名副其實的“變形金剛”。

童年並沒有自己獨立居住空間的張智強以其建築學基礎,以其對周遭生活環境的敏銳洞察力,汲取靈感進行創作與設計,將個人對家的理想主義情感,對生活本身的熱愛付之於家的每一寸細節之中:淋浴間也可以是朋友打電話的空間;通過挪動牆壁,支起吊,放一部電影,享受如叢林一般的悠然閒適;一個浴缸,讓身心舒暢......他的家讓自己與共聚的朋友都自得其樂。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4張

義大利著名設計師洛朗·居蒂耶雷曾對張智強的32㎡自宅給出這樣的評價,稱該設計“使一成不變的高密度房子的空間形式變化多端、充滿活力。這個房子真正的魅力,正在於把原本衝突的夢想和現實,合而為一。”

張智強在小空間上的探索並沒止步於自己的房子,米蘭Confluence·20+ 設計展: 借鏡香港:席捲全球的高密度生活,以及香港15㎡小住宅室內設計,都是他用一種先鋒派以及概念性的全新思維,對小空間進行的解讀,“小空間”除了是一種面積尺寸上的範疇,更體現出一種突破固有,強調靈活多變與井然有條結合的未來居住新思考。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地產商的青睞並應用於住宅建築的開發中。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5張

米蘭Confluence·20+ 設計展: 借鏡香港:席捲全球的高密度生活

巧合的是,此次活動的主題為“為愛築家,舒適每一度”,張智強在小空間設計上的熱愛與專注,又何嘗不是因為愛呢?!他熱愛行走的生活方式,愛享受與體驗生活,不被物質所累,熱愛設計,並有能力通過設計創意,讓自己在有限的空間中依然過上讓人羨慕的自如舒適生活。

旅人張智強 設計界的“酒店權威”

一年中只有四分之一時間在家中的張智強,多數時間都在世界各地的酒店中度過,除了工作因素,他還會專程去心儀的酒店,已經入住過近千家酒店的張智強曾經出版過《酒店,家的感覺》一書,用設計視覺與文字為讀者道出酒店的多元文化,用獨特角度的照片帶領讀者身臨其境。

將入住酒店變為旅行本身,張智強為酒店的短暫居住賦予更多意義。酒店內客房的設計,像是一種借鑑家居生活理念的方式之上,更強調個人住宅體驗的居住設計,並在普通的居住層面,賦予空間更多藝術性。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6張

“酒店權威” 旅行者張智強

酒店需要在短時間內抓住住客的內心,同時,還要讓人感到放鬆自在,所以酒店的舒適度對張智強來說是尤為重要的,而這種舒適度,在住過千家酒店的張智強看來,主要體現在清潔方面,看得見的乾淨與隱蔽層面的潔淨,當然,作為設計師,對酒店整體造型的要求也是毋庸置疑。

並非僅僅關注豪華酒店,平價卻有趣的酒店,張智強同樣也很喜歡,或許物有所值才是對酒店品質而言最好評價。

於張智強來說,酒店的短暫居住對整個行程而言影響頗大。敏感的他會對酒店中的每一個小的細節產生情感上的變化,比如有些酒店的客房,會貼心地將所有客房小物都印有他的英文名,舉動雖小,卻很暖人心。

當然,張智強對酒店細緻入微的研究,更是讓他收穫眾多個酒店案子。現在,每年大半時間在體驗不同酒店的人,必定已經將住酒店這件事情,從普通的吃與住上升到了一種哲學層面的思考,是旅人,同樣也是主人,酒店成了他的暫居的家,身心的體驗,早已跨入尋求精神上的情感共鳴。

藝術家張智強 多重身份體察生活樂趣

張智強將自己在世界各地遊歷的瞬間感受用影像記錄,巴黎、米蘭、曼谷、採爾馬特、邁阿密、新加坡、冰島......張智強將個人的細膩情感和敏銳洞察力傾注於一張張影像中,藝術又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017年,A+Space蘇州寶庫藝術中心,邀請張智強舉辦了一次個展——《瞬:張智強個展》,首次全面地在中國內地展出了張智強的作品,除了他的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作品,其中也涵蓋了大量的攝影作品,從多個角度展示了張智強在設計與生活方面的多維度的思考與美學意象。著名作家、電視主持人樑文道及著名建築師、策展人、建築評論家盧卡•莫利納裡(Luca Molinari)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展覽的開幕活動。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7張

《瞬:張智強個展》現場(圖片來源於網路)

正如A+Space創始人所說:“張智強對於美學的理解與要求都表現在他都生活點滴中,我們無法給他一個明確都標籤定位,他有太多都面需要大家去發現,從他的作品裡,從他的文字裡,或者從他的沉默裡……”

張智強:用設計打造變換空間 第8張

  Alessi 邀請張智強與全球22位頂尖的建築師參與《Tea & Coffee Towers》設計專案,張智強設計了《功夫》茶具

以下為現場部分採訪實錄: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舒適每一度”,那麼在生活中,您眼中的舒適是怎樣的狀態,與我們分享一下。

【張智強】對於一個家而言,舒適與否不僅侷限在一種材料、顏色或是元素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家中每位成員的關係融洽度,而空間的設計則是從側面幫助改善人與人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一個舒適的家還體現在,這個家不會帶給你很多煩惱,讓你省去很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從設計者的角度看,怎樣通過設計來營造美好生活?

【張智強】對於家的設計,現在可選擇的產品、元素都太多,但家的設計會暴露出你對自己有多瞭解。很多公認的好東西,堆砌在一起就事與願違;其二便是家中儲物空間的問題,從幾千平到小空間,收納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我給一些大空間設計衣帽間,總是要花很多心思與時間,收納就像一種留白,在有限空間裡,我們看到的東西太多會引起苦惱,所以收納是非常值得設計者關注的。

在設計住宅空間時會挑選許多家居產品,那麼您如何看待當前許多家居電器產品的設計,比如像卡薩帝家用中央空調這樣的集藝術與科技為一體的產品?

【張智強】這個問題包含很多方面,如果僅從高科技層面來談,一位法國建築大師曾說,高科技的最高境界是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卡薩帝家用中央空調就充分體現出這種精神,不需要特別強調它的存在,它從方方面面為你的生活營造更為舒適的體驗,在需要的時候它便會適時出現,這就是好的高科技產品。另外,卡薩帝家用中央空調優雅又強調極致的外觀,更是展現出一個產品藝術性的特徵,很富有美感。

此次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您來擔任“2018中國美好生活空間設計大賽”評委,那麼作為評委之一,您希望看到哪些作品,同時您對大賽有哪些期許?

【張智強】國內近幾年來設計水平上升很快,但是仍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原創的程度並不高。作為評委,我們並不想看到大賽僅僅湧現出一、兩個特別優秀的案子,而是整體參賽作品質量上的提高,不要有太多跟風,同時還要更具選擇性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