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豔明:突破空間侷限 用色彩演繹設計

安居社 人氣:2.52W

因為熱愛創作,殷豔明專注於室內設計二十多年;因為努力,他的設計手法成熟內斂,在處理複雜的大型空間時遊刃有餘;因為才華,他總能平衡人與空間、形態與色彩的關係,傳達出設計的意境及本位美。他在設計道路上不斷地突破侷限,“把設計價值轉為更有生產力的東西”是他接下來要研究的方向。

殷豔明:突破空間侷限 用色彩演繹設計

殷豔明

【殷豔明簡介】

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第三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

高階室內建築師;

2001年創立深圳市創域設計有限公司;

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常務理事;

SIID深圳市室內建築設計行業協會理事

廣東設計師聯盟常務理事

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聯盟深圳委員會委員;

《深圳晶報》《深圳商報》特約撰搞人;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中國深圳代表處委員;

2015年中國設計星華南區海選 裁判導師;

2015年房天下“東鵬杯”第六屆家裝榜樣房設計大賽決賽評委;

2015年深圳家居飾品展金汐獎評委。

從業二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室內空間的設計與表達,作品風格穩健而富於變化,擅長處理複雜而多功能的大型空間,尤其在高階酒店設計、商業地產設計、商業空間設計的把握上頗有心得。設計手法成熟內斂,注重人與空間、形態與色彩的平衡關係,著力傳達出設計的意境及本位美。2010年編著出版設計專輯《設計的日與夜》、《憶美》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所設計的專案多次在國際及國內榮獲大獎並在一級刊物發表,多篇學術文章及設計文稿發表於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晶報、商報。

殷豔明:突破空間侷限 用色彩演繹設計 第2張

殷豔明

【獲獎及發表作品】

2014榮膺深圳市裝飾行業十佳精英設計師;

2014年第一屆中國軟裝設計藝術金鳳凰傳承大獎;

2011、2013年榮膺“金堂獎”中國室內設計年度樣板間/售樓處十佳作品;

2012年榮膺首屆金鳳凰·金藝獎亞太酒店設計大賽“亞太酒店設計十大風雲人物”;

2012年榮膺中國陳設藝術發展論壇“年度室內陳設藝術先鋒人物”;

2011年榮膺第11屆中國飯店金馬獎中國十佳酒店設計機構殊榮;

2010第五屆海峽兩岸四地室內設計大賽深圳賽區商業建築空間金獎;

2010-2011年INTERIOR DESIGN CHINA中國室內設計師年度封面人物;

第十一屆APIDA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賽酒店類優秀作品獎獲得者;

……

多項設計作品發表於國內專業一級刊物:《中國建築裝飾與裝修》、《建築技術與設計》、《室內設計與裝修》、《現代裝飾》、《中外星級酒店改造例項》、《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公共空間》、《詮釋》、《家飾》。

  多元設計更精彩

擅長大型商業空間設計的殷豔明,曾經也為幾十平方的小展廳做過設計。當時的甲方因為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展示設計,特地找到殷豔明,希冀通過空間設計師的別樣眼光,為品牌形象帶來創意和突破,而結果是雙方都十分滿意。這件事促使他更堅定於不斷尋求突破,敢於挑戰不同的空間設計。

殷豔明認為,好的設計師不僅要有紮實的設計功底,還要有獨特的商業見解。設計師所能創造的空間感覺一定是會超乎業主想象的,因為設計師會將燈光、色彩等方面的藝術積累和專業解讀融入到空間中,懂得為空間策劃和“講故事”。他說:“如果能把業主的商業眼光和這些元素做一個碰撞,往往就能產生好作品。”

“我不敢說自己很時尚,但我的思想很時尚”,這是殷豔明對自己的時尚解讀。包容性極強的他喜歡研究不同的生活方式,善於發掘平凡事物中美好的一面。近年來,設計界興起了“跨界”,殷豔明也開始研究起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只能針對一定的空間,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但不一定能夠量化生產”,他目光堅毅地說,“產品設計的前景會比較廣闊,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滿足更多的需求。如何把設計價值轉為更有生產力的東西,是我們要往下研究的方向。”

殷豔明:突破空間侷限 用色彩演繹設計 第3張

殷豔明

實時對話>>>

您的設計類別繁多,如樣板房、酒店、辦公空間、商業空間等。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遊走於不同空間有什麼感想?

【殷豔明】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定位不同,設計要求也就不一樣。這些不同帶來不一樣的挑戰,需要我們去演繹不同風格的作品。設計師有時候就像一個導演,需要專業的定位,比如說擅長什麼類別。在最初階段,大家都會給自己做一些標籤化,好處是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專長,專注於做某類專案,且能做精做專。但到了一定階段就發現會遇到了瓶頸——因為同質化的專案做多了以後,就會產生一定的侷限性,需要尋求突破。這個時候去看看其它東西,反而會對設計有啟發。

我當初做設計的時候之所以會包含不同的專案類別,跟曾經在香港設計公司工作的經歷有關係。我們是一個大團隊,有些人專攻酒店,有些人只做辦公空間,有些則做商業空間。我們相互之間會交流探討,經常在對方那裡獲得啟迪,最終做出來的作品反而會更具吸引力。所以我認為設計是相通的,面對不同的專案類別,可以運用你的知識面、你的閱讀量、你的日常積累,最終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視覺。

在做設計前,您通常從什麼角度來考慮定位和風格?對家居生活的主流趨勢是否有研究?

【殷豔明】做設計之前,其實委託你的業主最開始肯定會有一些基礎想法。我們公司大多數業主都是商業地產類別,他們在商業定位上會有清晰的認知,在找到我們的時候已經有大概的想法。我們會在這個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念,設計師所能創造的空間感覺一定是會超乎業主想象的。因為設計師會將燈光、色彩等方面的藝術積累和專業解讀融入到空間中,如果能把業主的商業眼光和設計師的專業解讀做一個碰撞,往往能產生出一個好的作品。

當然一個好的設計師不能只是基礎性地操作,你必然要提出獨特的商業見解、懂策劃、會講故事,這種故事性恰恰是業主所需要的。

設計師一直被認為代表時尚和潮流,您認為“時尚設計”有什麼樣的評判標準?

【殷豔明】我覺得時尚設計是一個可變化的東西,比如說在流行簡約的時候出現一個復古的東西,它會非常時尚,因為它有差異化,在同樣的東西里面呈現自己獨特的氣質。就這一點而言,我們不能說古典的就是過時的,現代的就是時尚,如何在這裡面尋找一個平衡呢?再古典的東西也要有新意,再新鮮的東西也要接地氣。所以設計還是離不開生活,當下你做得再復古,你的人是在現代生活的,就一定要讓設計場景出現在生活裡面。

我不敢說自己是外形時尚的人,但我的思想很時尚。思想上的接受程度很重要,我們可以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但不一定就要照著那種方式生活。其實能在不同事物中看到好的一面就是做設計師最重要的一點,就像一個不漂亮的人也會有美的一面,那麼設計師就是要發掘這一點。也像是攝影,很普通的一個空間,你選的角度不一樣,拍出來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

您擅長利用中式風格詮釋傳統,同時又極具國際視野。那麼您認為,傳統文化深厚的中國,它的國際化應該是怎樣的?

【殷豔明】“國際化”就是“走出去”和“拿進來”,多溝通和交流裡的碰撞對於我們未來的設計作品能否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句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想傳達的就是,你能把自己的本土文化展現出來,實際上你就是獨有的,當然民族的前提首先是要先國際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你要表達或解讀的時候,要落實到一個點上,從點來突破,會比你在面上講東西更準確、更有衝擊力和突破性。就好像我們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設計,是基於一個點上來講故事,它有很多屬於中國的元素,但我們不可能什麼方面都去展現出來,這不是大雜燴。所以我們在做中式設計時,都會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來思考,或者運用當地的一些材質,把它的獨特性展示出來。

 現在設計界十分流行跨界,不少設計師在奠定了自身專業基礎後,嘗試著做一些跨界設計,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殷豔明】其實近年來很多設計師都在跨界,比如原來做產品設計的跨界到室內設計。其實他們做出來的作品很多都不錯。我們也有跨界的想法,且有做初步接觸,但還沒具體的產品化。室內設計會有一個瓶頸,即設計只能針對一定的空間,你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但不一定能量化。而產品設計的前景會比較廣闊,會影響更多的使用者,會滿足更多的需求。所以未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非常多,如何把設計價值轉為更有生產力的東西,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方向。

  色彩要有對比才有特色

在設計上,殷豔明十分注重人與空間、形態與色彩的平衡關係,對於用色總能獨具匠心。由他負責的深圳藝展中心外牆改造專案,就因為大膽創新的大面積色彩而驚豔眾人。他介紹說:“當時因為周邊都是工廠,如何在整體低沉的氛圍中凸顯這個建築的‘魔力’是我們要考慮的重點。”最終,殷豔明以“城市森林”、“綠洲”等主題為結合點,主樓整體設計以黃金分割的手法,通過體量的凹凸大小、綠色色彩的漸變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他強調,色彩一定要有對比才有特色,在整體灰色系的環境裡就沒必要採用暖色系了,那隻會讓空間顯得很“熱”。而黃色、綠色、深綠色的層次變化,既凸顯了色彩,又顯得春意盎然,令人心情舒暢。

殷豔明認為,設計離不開自然,否則人在當中生活就如進入一個空蕩蕩的房間,沒有生活情趣。而自然類的色彩一般是冷色系,保持空間中的冷暖平衡、碰撞,突出主色系即可。在家居設計中,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對設計的需求也不一樣,但可以通過色彩、造型上的變化來滿足不同的空間感,只要有一二個相同的元素將它們串聯在一起,就可以讓整體風格協調。

放下設計,殷豔明喜歡外出旅行。他說,設計師的心是自由的,適時放空自己,其實也是為了吸收更多的東西,創造更好的作品。設計是無處不在的,旅行路上,也許大家看的是風景,而他看的是歷史文脈。這些日積月累的觀察和思考,為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創作力。

殷豔明:突破空間侷限 用色彩演繹設計 第4張

殷豔明

實時對話>>

從色彩的冷暖、純度等方面看,您在室內設計中比較偏愛什麼顏色?

【殷豔明】從商業專案操作來說,暖色系或米灰色系相對會多一些。即使是一些辦公空間,我們也會盡量做得溫暖一些,因為人在這個空間裡的心理感受是最重要的。當然,這個冷暖是一個相對的說法,不是說要溫暖就全都是暖色系,一定要有冷色來互補。

我們在色彩體系中會保持一種冷暖的平衡、碰撞,但也有主色調。一方面是為了視覺效果,如果全部都是暖色會造成視覺疲勞;另一方面,冷色系是一種自然色,設計離不開自然,否則人在當中生活,就如進入一個空蕩蕩的房間,沒有生活情趣,冷色系的點綴可以讓空間更舒服。

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也會通過色彩呈現出不同的空間表情,您如何看中西方在室內色彩搭配上的差異?

【殷豔明】國外設計整體而言不會特別複雜,他們對空間的解讀其實是很乾淨幹練的,不會做太多裝飾意義的東西。他們特別強調空間的氛圍感,無論是造型和色彩的運用都不會特別張揚,更多的色彩會出現在軟裝的搭配上,通過這樣來調節空間的層次感。

我們國內的設計大多數會想如何在空間中加入色彩,軟裝材料也都有豐富的顏色,這反而是一種本末倒置。其實空間中的造型應該作為其次,不應該成為進入空間時關注的焦點,更重要的是要營造讓人願意溝通交流、感覺舒適的氛圍。

對於空間中出現大面積的色彩,這可以作為一種創新、突破性的嘗試,但要注意色彩的飽和度,過於刺激的話會讓人覺得比較燥熱,長期生活其中會產生視覺疲勞。用色需要考慮人的感受和協調性。

都市人工作壓力大,設計上如何能讓居者回到家中時,能放鬆身心,更好地享受生活?

【殷豔明】這個要分年齡階段,比如青年人工作壓力大,可能需要放鬆、清新、自然的空間,所以要讓空間顯得大一些,材質方面傾向自然元素,讓他們回到家感受到一種溫暖有愛的空間。

對於事業比較有成就的中年人或各方面比較穩定的家庭來說,可能會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會更注重材質和品質,比較喜歡金屬類的有質感的材料;另外,燈光的應用上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無論是什麼風格的空間,裡面都可以加入一些文化性主題,如有一定價值的飾品等,以此來彰顯品味。

對於年長的人,可能需要一些安定穩重的氛圍,這方面我們會選擇一些無論是物料還是色彩,都相對比較安靜、深色一些。針對這個年齡段,設計上更多的是考慮使用功能多於風格。

一家人往往有不同年齡的人生活在一起,可以通過色彩去融合這些不一樣的需求。比如說我們近期做的案例裡,兒童房是以白色為主,但會利用藍色和紅色的點綴讓其跟整體風格一致。不同空間的裝飾可以根據需求來變化,但可以讓部分色彩產生或者線條等來呼應,整體裡面有一兩個相同的元素即可。

您的設計靈感通常來源於哪裡?有什麼辦法讓自己旺盛的創作力持續下去?

【殷豔明】我覺得來源不是固定的,靈感可能是我看了一部電影,在這個城市裡行走時看到了某個東西,聽了某個音樂或者是我睡覺時做了一個夢等等,這些都會成為靈感的來源。設計它是無處不在的東西,我的生活習慣是無時無刻都處於觀察和思考。我曾經寫過一本《用心去閱,用眼去讀》的冊子,裡面提到的“閱讀”,其實是指廣泛的閱讀,不單是要看書籍才能積累知識,瀏覽網際網路、微信等也是一種積累,有很多的資訊在裡面。

另外一方面,做一些帶有文化感的專案時,為了解讀它的層次,我們就要大量而深入地翻閱一些史料,甚至是瞭解宗教類的知識。這個過程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往往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抓住這個靈感創造出有亮點的東西。

殷豔明:突破空間侷限 用色彩演繹設計 第5張

採訪現場

【採訪手記】

殷豔明是個開朗、親和的人,除了擅長設計,還是位文學才子,發表過多篇學術文章及設計文稿。但他最愛的始終是設計,從一開始便打算從事一輩子。他真誠地說,如果把設計當作一份工作,那麼可能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但把它上升到一份事業時,目標就會放大,路也會更寬廣,前行的道路上不單單是為了自己的成就,可能還要影響和帶動周邊一批人,讓他們生活得更好。而今,他創辦的創域設計已近十五個年頭,這份事業正在不斷地壯大和發揮著它的影響力。(採訪記者:吳佳佳)

更多資訊,請點選設計對話·明星篇之專訪殷豔明!

本文內容由“中國第一時尚家居網站”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