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章:把建築當裝置藝術

安居社 人氣:2.2W


龔書章

現任: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東海、淡江、實踐、交通大學建築系 助理教授

學歷:

東海大學建築系 建築學士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 設計、建築碩士

裸露方盒與塵囂對話

很有趣的是,龔書章解釋最新完成的這幾個接待中心,都是從數字和圖形發想,因為用最簡單的塬形來表達,最強烈也最直接,像是大型的裝置藝術,而且每個作品的風格都不一樣。「發想的時候,是從簡單的小圖例開始,想表現不同的空間特質」,這些接待中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充滿實驗性,嘗試在臺北發展一種新的建築風格和居住空間。龔書章以「遠囂近寂」描述當他站在預定的建地中,感受到的周遭與人的氛圍,他想要把人都圍在一個空間裡,外面看不到裡面的人,室內的空間是安靜的氣氛,卻有著開闊的感覺。

把建築當裝置藝術

「慕夏四季」是3個接待中心最有名的案子,純白、現代、極簡的方盒建築體浮貼於水池上,彷彿和喧譁的信義計畫區進行對話。走過大片水池,就像是從喧囂的城市過渡到屬於自己的空間,讓心情逐漸沉澱。白色網格的外牆,是用特別訂製的白色排水版,平凡的材料營造出特豐富清透的空間氛圍,白天在人聲鼎沸的鬧區有隱藏著內斂的靜謐,夜晚在燈光的變化下有著另一種表情。同樣位於信義計畫區的「新世界」接待中心,以「布的翻折」做為設計主題,白色建築外表,宛如叄宅一生的經典縐折攀扶牆面,室內天花板和牆壁延續連續翻折的概念,營造出空間的動態韻律。自然光透過落地窗灑落室內讓空間的層次感更有穿透力。另一個得獎作品是位於和平西路的箱型接待中心「植心園」,傳統木頭做為建材,以英文字形作成幾何圖騰,外表看起來就像是個木盒子,給人一種獨特的溫馨質感。透過接待中心的設計和呈現,龔書章找到了一種和都市空間對話的出口。

知識補充創作熱情

龔書章擅長觀察周遭的事物,敏感度、經驗和感覺都是他和環境的連結,他舉例也許是看見一塊餅乾,就可以激發他的想像,列入創意的資料庫裡備用。他笑稱自己有知識恐懼症,到了週日,就是看書的時間,一整天下來可以看上好幾本書,每個月至少要看十本雜誌,不但在書中做筆記,還把重點逐字打入電腦中。不但自己讀書成痴,在大學建築系任教的龔書章也要求自己的學生要多看書,每個學年,龔書章會開100本書單給學生,要求學生在一年內讀完。這份書單,也會隨著龔書章讀到了更多的好書不時更新。因為不斷地吸收新知、保持對周遭環境的敏銳度,即使是生活繁忙,建築、講師、寫書、演講……,龔書章的創作熱情始終未減。

生活決定空間

對於住家空間,龔書章也提出了新的看法,「格局最重要,要找到主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每一個人的生活重心都不同,可能在廚房書房待的時間最久。最好依照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來規劃住家格局,不一定要遵守傳統的客廳、飯廳、廚房、書房、臥房等格局把空間切割成不同區塊。龔書章也發現這些年自己家裡客廳的使用率甚低,於是在幾年前就把家裡客廳改成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子,可以讓一家人看書、吃飯、工作、上網……,這樣的改變反而讓空間變大了,空間的使用率也增加,也讓一家人可以一起工作、吃飯、看書。因此住家生活空間隨著住戶的生活方式做調整,可以讓空間發揮最大的效益,生活也更貼近自己的需求。 接下來,龔書章和吳建森在國立新港藝術高中的案子,是臺灣第一所藝術高中,預計在3年內完工,相信他們勇於突破風格的作風,藝術高中的呈現將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