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和藝術間行走 貝聿銘的設計人生

安居社 人氣:2.55W

在建築和藝術間行走 貝聿銘的設計人生

建築大師貝聿銘

建築大師貝聿銘與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譽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也許有人會說,建築是科學,為何與藝術並列?但是世界建築界人士都知道,貝聿銘不僅是傑出的建築科學家,“用筆和尺”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殿,他更是極其理想化的建築藝術家,善於把古代傳統的建築藝術和現代最新技術熔於一爐,從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貝聿銘自己說:“建築和藝術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標是尋求二者的和諧統一。”

在美國的建築界初露頭角

貝聿銘1935年遠渡重洋,依自己的愛好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築系攻讀。賓州大學以圖畫講解古典建築理論的教學方式使貝聿銘大失所望,他便先後到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攻讀建築專業。貝聿銘從純學術的象牙之塔進入實際的建築領域是在1948年。這一年紐約市極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產鉅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築界的慣例,首次聘用貝聿銘為建築師,擔任他創辦的韋布—納普建築公司的建築研究部主任。其後的十二年中,貝聿銘為柴根道夫的房地產公司完成了許多商業及住宅群的設計,也做了不少社會改建計劃。其間,貝聿銘還為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了科學大樓,為紐約大學設計了兩棟教職員工住宅大廈。這一切,使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初露頭角,也奠定了他此後數十年的事業基礎。

1960年,貝聿銘離開柴根道夫,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他在建築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地,他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在建築和藝術間行走 貝聿銘的設計人生 第2張

1961年 - 1967年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羅拉多州

在他的建築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之際,他的注意力逐漸從都市改建和重建計劃逐步轉移到巨型公共建築物的設計。60年代建於科羅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國大氣層研究中心”,可以說是他從事公共建築物設計的開始。該中心外形簡樸渾厚,塔樓式的屋頂使建築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與周圍的環境、色彩相調和。美國《新聞週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稱貝聿銘的設計是“突破性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