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安居社 人氣:1.48W

在以男性為主導的設計領域,女性設計師以其對色彩和材質的敏感、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和要求等特質,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陳設美學道路。10月23日,羊城創意園舉辦的“女性設計師空間美學聯展”暨女性設計師系列叢書新書釋出會熱鬧開幕,參展單位從各自擅長的角度對陳設美學進行詮釋,並分享從業的經驗、發表對這個行業寄望。本站藉此契機,採訪了三位女性設計師,以下是訪談實錄。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左起:鄧麗司、周倚萱、劉珂

採訪物件:

仱居藝術陳設空間設計副總監/劉珂

C&C空間策劃機構董事、設計總監/鄧麗司

萬品端設計營銷總監/周倚萱

採訪記者:

吳佳佳

圖片提供:

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

美國《今日傢俱》中文版

採訪實錄>>>>>>

請問鄧小姐,您認為東方美學的核心是什麼呢?

【鄧麗司】我覺得東方美學應該植根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因為我去很多國家:在泰國的時候,我覺得泰式風格美的不得了;去土耳其時,奧斯曼風格也把我美暈過去;到了日本,我又希望把當地所有美的東西都帶回來……回到國內,看到什麼成功的案例,能夠把我在國外看到的風格都帶回來國內,說實話她們也做的非常好。但是我還是沒有那種感動,總覺得哪兒不對呢?後來我就覺得,因為沒有根。

我覺得任何一個美學都必須要和自己文化相輔相成,是適合我們本土人的生活需求的,而不是照搬傳統和國外的元素就能實現。我覺得東方美學的核心價值就在此,希望我們可以做到既繼承傳統,又吸納西方先進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地傳承傳統。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第2張

C&C空間策劃機構董事、設計總監鄧麗司

請問三位,這次的展覽最想給參觀者傳達什麼訊息?參展作品有什麼樣的設計理念?

【劉珂】很高興可以參加這樣的展會,我們伶居的創造理念就是“以既簡單,又發自內心的思路去出發,以比較通透的理念去展現”。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其實已經融匯了我們設計師尋找材料、創造、思考、陳列,最後把作品展現出來的過程。我們希望作品與參觀者有一個互動,讓他們看到設計師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通過這樣的活動,伶居也是想傳遞給大家一個資訊:美與藝術在我們生活中從來都不缺乏,就看我們如何去發現它。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第3張

仱居藝術陳設空間設計副總監劉珂女士

【周倚萱】我們的展位正面是一面牆,上面展示了我們國內的設計團隊到國外做專案的一個經歷,原本還準備了一個視訊,但暫時來不及放出來。裝置類的東西比較少,是希望留給大家無限的想象空間,整體空間要傳遞的是一種感動,一種情感。

【鄧麗司】參展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想作為美學的一個引入者,傳遞我們公司的理念——設計不是去創造美,而是去發現美的東西,並錄製了一個簡短的介紹我們設計歷程的短片。展覽空間裡,包含了我們的設計思考、藝術家朋友的一些作品,還有我平常收集的一些小東西小玩意,並做了一個小小的互動裝置。這個裝置用意是啟發大家的好奇心,多去關注身邊的美,感受到身邊的驚喜。

所以這個展覽也呼應了我們公司一開始的發展理念:希望成為設計、文化、藝術相互整合的交流平臺,而且未來我們也會有整合型的平臺推出,讓大家可以體驗和分享。不單是設計,也可以是文創,可以是藝術,或者其它一切跟美學有關的東西。

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比以往低迷,對於軟裝市場什麼影響?怎麼看待它的前景?

【周倚萱】我覺得將來軟裝這一塊大家會產生一個共識,那就是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家居環境,有自己的概念,但是不懂得如何去搭配才能實現,這時便需要設計師的幫助。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第4張

萬品端設計營銷總監周倚萱小姐

所以現在無論甲方是地產商還是終端消費者,當他們很忙,沒事時間去挑選和打理自己的家居環境,但是又特別有追求時怎麼辦?所以設計師需要去溝通,和客戶相互交流,最後做到讓客戶滿意。不同的客戶會有不一樣的喜好,就拿風格來說,有些喜歡中式,有些喜歡歐式,有些喜歡美式……如果說房地產的話,他就是要提升整個專案、整個樓盤的品味,將來售樓的時候要給客戶提供便利,就要讓他們感覺到我這個服務是增值服務,軟裝正好去配合他們完成這些需求,讓客戶感受到方便和舒適。

平常我們會做很多種風格的設計,讓客戶去選擇。現在終端客戶也比以往增多並有更多的追求,加上三線城市以上大多是帶精裝修的,對於軟裝設計的需求量就更大。

【鄧麗司】軟裝的需求確實是多了很多,其實以前客戶要求沒有那麼高,行業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客戶對我們的軟裝陳設的重視度也沒有那麼高。但是今年以來,房地產競爭和軟裝的競爭導致了重新洗牌,客戶經過這幾年的認知或者相互的培養,對軟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設計師陳設這塊也是越來越尊重,我覺得這是好事。現在都是追求“輕裝修,重灌飾”,所以我們公司軟裝業務的佔比還是較大,和硬裝對比,營業額的佔比相信也會越來越大。

其實早些年我們並沒有“軟裝”這個名詞,在國外也不會把建築、室內、軟裝設計區分得這麼細緻。有人說軟裝市場在以後可能會消失,因為會像國外一樣融入到整體設計方案中,你們是否認同這種說法?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第5張

伶居展位

【劉珂】我們公司比較早開始從事軟裝設計,從空白到現在,客戶的需求和要求也多了許多,這讓我們很欣喜和鼓舞。我們在與客戶交流時候發現許多客戶擁有很好的品味,已經不是談論風格便能解決的時候,而是要做到從內心去感動客戶,這也是客戶促成我們的一些成績吧!像我們最近才完成的一個專案,也是大膽去完成業主的需求,將生活、藝術還有美放置到這個樣板房裡面,而不是去在乎這是什麼樣的風格,完成後也得到了客戶的好評。

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在軟裝市場走的路還是很遠,還是有很大空間的。我們從2002年開始就是做軟裝的,到了2012年就專門成立了從設計、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服務的公司,去滿足和服務於我們專業上的需求。目前這麼完善的服務還不多,所以我們伶居也就在市場上得到了很好的位置,再次創立了一個跨界的品牌。

我們希望喚起人們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設計不是用華麗的語言去描述,也不是單純用裝飾去體現美,其實你的內心是怎麼樣的,你自然而然就會去做什麼樣的設計。我們創立的品牌就是服務於軟裝,讓生活、藝術、美學回歸到案例當中去,相信未來軟裝市場也會往這方面完善和發展。

【鄧麗司】你說的對,往後發展下去的話,國外的模式就是我們以後的發展趨勢。但是你說軟裝陳設會不會消失?我覺得肯定不會,只不過它的專業名詞可能會消失,實質性的需求是絕對不會消失的,而且還會普及化生活化,而不是我們現在只是服務於一些專業客戶,以展示為目的,它可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你在國外旅行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普通的人家對美學的感知、呈現出來的狀態都不會比我們現在任何一個陳設設計師水平低。我們未來就是要往這個方向去發展,這也是我覺得陳設設計對室內設計最大的一個貢獻。所以軟裝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但是延伸的面會越來越廣,我覺得這個是剛需,而不是因為時代變了就會消失了。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第6張

C&C展位

今天還是一個新書釋出會,可以透露下即將推出的新書會給我們帶來什麼精彩的內容嗎?

【鄧麗司】因為現在書的內容還是保密的,詳情我們都不清楚。但是這是一個《女性設計師系列叢書》,三本新書《伶居羅豔》、《C&C鄧麗司》、《WPD萬品端》除了展現主創設計師作為知識女性的獨特風采,還包括設計師的求學、從業、創作、團隊建設、事業發展、以及個人特別經歷等內容,傳遞三位女性設計師獨有的價值觀和對設計的追求。

女性設計師:詮釋陳設美學 解讀軟裝發展 第7張

萬品端展位

點選閱讀【女性設計師空間美學聯展】開幕資訊>>>>>>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網站領導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