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安居社 人氣:2.05W

來自荷蘭公司的設計師Koen Olthuis致力於設計“未來水世界”,他一直處於這個曾經新奇、如今風行的行業前沿。設計師稱,“幾千年來,人類一直試圖與潮溼環境抗爭,未來設計想法卻發生了反轉,人們希望讓水景進入住宅空間,並與水環境成為朋友。”暢言網將某國外媒體對設計師的採訪文章整理出來,呈現給大家。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設計師koen olthuis

Q:荷蘭是完全建立在溼地上的國家嗎?

A:是的,景觀是完全人造的。人造景觀的含義是荷蘭人通過抽乾河水,建造堤壩,如果沒有這些堤壩,那麼建築物全位於水面以下。荷蘭共用3500塊類似區域,儘管荷蘭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可觀的數量。來自美國和中國的人們希望消防我們排水造地的模式,荷蘭人自身卻希望擺脫這種生活。如今,峰迴路轉,我們認識到與其和水環境作鬥爭,不如和諧相處,因為堤壩防洪一旦失效,荷蘭就會面臨洪水災害。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2張

Q:荷蘭最初是如何排水造地的?

A:當法國和德國人最初遷徙到荷蘭海岸區域時,他們在沼澤溼地中尋覓到居住環境並建造人工小山,繼而在小山之間築壩。其後,就有了一個個由堤壩間隔的小山,人們有了排水造地的想法。不過,為了保持土地乾燥,人們需要持續抽水,否則48小時後,平地會產生30到60釐米的水面。從這種意義上,荷蘭是完全人造的國家。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3張

Q:您設計的一些住宅漂浮在水面上,另外一些是墊高或兩棲式。能否解釋下之間的差別?船屋在阿姆斯特丹隨處可見,與您設計的房屋相比,有何不同?

A:阿姆斯特丹有大約6萬棟船屋,不過所有的尺寸都是5-6*20*25米。我設計的房屋截然不同,尺寸上大得多,穩定性也更高。我們擁有采用泡沫和混凝土材料製作的漂浮地基的專利技術。這種建築基礎可以在樁上浮動,因而可以設計可達200-200米尺寸的更大結構。地基設在乾燥土地上,當河水來到時,基礎會鬆動,建築變成了漂浮房屋。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4張

Q:您一共設計了多少座建築?我在工作室中看到了許多CAD圖紙,但是圖片卻不多。

A:我們一共建造了24所住宅,其中大約有20座是現代船屋,比普通住宅要新潮些,不過依然是船屋。

我認為這些專案中,有四棟建築非常美觀、特別,此外還有27個專案正在進行過程中,比如迪拜漂浮清真寺、安特衛普漂浮大道還有阿盧巴島健康村。

我們處理水環境的建築技術的優點是建築以及漂浮基礎僅需很少的維護成本。藉助漂浮房屋科技,防水房屋、公寓可以建設在圩田上的普通結構基礎之上,還能維持原有景觀的樣貌。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5張

Q:通過您的介紹,這種設計能夠取得更好的環境影響和效率。是否不需要進行維護工作?

A:是的,唯一需要做的是保證大型建築結構下方水體質量,通常取決於氧氣、水流等因素。這項技術適用於多個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鹿特丹、哥本哈根。目前,我們還接到來自東京、胡志明市、孟買和布達佩斯的設計邀約。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6張

Q: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凡大城市均由河流,是這樣吧?

A:是的,河流是城市形成的原因之一。報紙常常宣稱“漂浮城市擁有未來”,可人們往往不知所以。我們向人們宣傳,阿姆斯特丹的水量比威尼斯更豐富。由於土壤條件不佳,整個城市由無數小島組成,而威尼斯是個靜止的城市。如果我們在多年前已經開始在浮動地基上造房,那麼城市就會隨水面起伏,無需不斷使用機械排水。

我們接觸到的城市中最有趣的要數迪拜了,濱水區吸引了大量投資,迪拜是首個在水中設計與建造的城市。我們收到了設計水中的士的請求,當我們展示設計成果時,甲方非常欣賞,並希望得到更多的設計。我們現在正在設計Palm度假場所的部分建築,另外還有漂浮清真寺專案。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7張

Q:您有沒有參與美國的專案設計?

A:沒有,完成美國的專案難度太大,美國的保護主義太興盛,我們只能以合作設計方的身份出現,不可能得到屬於自身的專案。這點非常奇怪,因為我們在澳洲、英國和加拿大都受到了歡迎,我們可以將新鮮的想法帶到這些國家,並且獲得專案機會。我認為美國應當適當開放下市場。

Koen Olthuis:建築與水環境和諧並存 第8張

Q:根據我觀察到的新奧爾良的狀況,他們當然可以用到你們的理念。

A:是的,美國的問題在於:一旦有類似卡特里娜颶風那樣的災害,所有媒體都會關注這個問題。人們會興奮的議論,“我們需要立即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幾個月後,沒有任何進展,媒體不再關注,等待下個災害發生。

我們需要做的是制定一個規劃,並採用全新的方法。在得到創新理念時,創新也帶來了新的經濟機遇。譬如由於荷蘭人工費用高昂,我們工作室沒有工業工廠。儘管如此,我們可以倚靠科技創新,將理念和技術向全世界輸出。美國的情況是類似的,美國人工費用高,創新和科技標準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