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中:我的摩登中國情結

安居社 人氣:2.8W

林振中:我的摩登中國情結

林振中

設計師簡介

林振中(美國)

d Lin(A.S.I.D)

清華大學環藝系教授

北京聖拓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代表作:

2000年澳門葡京賭場外觀和夜間燈光設計改造

2002-2005年為北京開發商超過70個專案設計規劃樣板間和室內標準

2004-2006年浙江九龍山多功能度假村(高爾夫球及遊艇港)總室內設計師

2006年北京2008奧運選手村賽前賽後室內設計及會所設計

2006年-今三亞亞龍灣高爾夫球會所(中國十大高爾夫球會場)

2007年華彬高爾夫球會所(中國十大高爾夫球會場)

設計理念:

以當代前沿的國際設計思想為切入點,結合東方的細緻與理性,依託我們20年國際設計專業背景,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國內外市場概況以及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的超卓設計與專業服務。

“父親問我為什麼總呆在北京不回去陪他,我說是您把我的名字取成這樣啊,‘振興中國,振興中華文化......’冥冥中我特別喜歡北京......”。

記者:很多人認知您是通過中國十大高爾夫球會場,您成功設計了北京、三亞、上海等地的多個高爾夫會所(尤其是華彬高爾夫會所被評為全中國最好的高爾夫會所),並根據高爾夫會所的獨特性提出“五覺”設計化理論(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請您和我們分享您和高爾夫球會所間的淵源。

林振中:設計高爾夫會所應該說是機緣巧合。我2001年回到中國,第一個專案是上海浦西恆隆廣場頂層,接下來就接手了浙江九龍山高爾夫球場。當時開發商邀請的都是全世界一流的設計師,我有幸加入其中。這是我第一個高爾夫球會所專案,我也是從設計這個專案開始去研究了很多高爾夫球會所設計的風格,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從歷史、地理、背景這樣一路研究進去。

當時九龍山會所專案是托斯卡納風格,我研究之後營造了上世紀十五、十六世紀意大利托斯卡納省那種藝術大師們嚮往的世外桃源般的氛圍。九龍山專案給了我很大的發揮餘地,後來被評為中國前十大高爾夫會所,之後A.S.I.D(美國室內設計協會)又推薦我做了亞龍灣高爾夫會所,就是在那裡我提出五覺設計理論。當時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改造原來的建築,怎麼把舊的建築體發揮到最好。亞龍灣改造之後得到了更高的評價,在中國現有將近六百個高爾夫球會所中還能夠脫穎而出。

那之後就做了華彬會所,華彬專案我主要營造的是家庭會員的休閒場所。那個專案中我有很多項突破。華彬有馬術,我把馬術和和歐洲貴族喬治亞風格結合在了一起。華彬的球道是“金熊”球王傑克·尼克勞斯設計的。華彬第一個會所是用尼克勞斯的別號“金熊”命名,我做的是第二個會所,球王要用自己的名字“尼克勞斯”命名,所以他們對設計的要求更加嚴格。尼克勞斯團隊也反覆和我交涉,看我做的設計,最後他們同意由我來設計並命名為尼克勞斯高爾夫球會所。後來華彬會所被評為中國最好的高爾夫會所。其實並不是說她很豪華,而在於她的有文化、有藝術的感覺。

華彬之後就有很多人找我做高爾夫會所,從北京雁棲湖、到川西、湖南株洲、廈門、昆明......一路做下來,所以我說是當年做九龍山的機緣巧合奠定了我現在發展休閒旅遊業設計的方向。

記者:除了高爾夫會所,您還設計了很多別墅住宅空間,也因此在地產商圈內有很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您認為在您的別墅樣板間設計中,什麼是最打動客戶的?

林振中:別墅樣板間確實做了很多。第一個是北京東壩的奧林匹克花園,當時他們的策劃公司請我做評委,幫他們評選好的設計。但一直沒評出特別好的,最後他們就請我直接做了。那個專案之後就有很多人來找我做別墅樣板間了。

其實我做別墅樣板間也好,做高爾夫會所也好,我都很用心去體會使用者的感受。比如現在很多策劃公司售樓的時候都會把主人模擬出來,現在叫情景式設計,其實很早我就提出擬人化設計了。我們有一個4W+1H定位法則,就是Who?What?Where?When?+How?

Who ,誰住在這裡?主人是房子的靈魂,一個房子不能沒有靈魂。事先擬定一個主人,就是開發商的關注人群,把他們的集體特性加到這個人身上。

What,這裡是什麼?第一居所、第二居所還是商務性的?不同的屬性自然需要的元素是不一樣的。

Where,樣板間在哪裡?在第幾層?朝向在哪裡?有些房子為了強調周邊的景觀會把樣板間拉到很高。有些房間朝向向北或西,在選擇配飾顏色時就不要太深......

When,這個專案什麼時候推出?如果五一推出,那麼接下來天氣越來越熱,房間整體色調要清爽一些,如果十一推出,馬上就到深秋入冬了,那麼顏色就要溫暖一些。

How,how to do that。我怎麼去實施這些設計。

4W+1H定位清楚之後,我就要把“五覺”放進去了。如何讓客人在眾多樣板間中記住你的設計從而決定買這套房子,僅僅靠視覺是不夠的,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都要做進去。我舉個例子來說明:現在要做一個Art Deco風格的樣板間,首先我會擬定出一個指令碼,所謂指令碼,就是模擬主人和他的家庭成員的身份、嗜好和生活習慣,這樣對銷售也很有幫助,因為有些客人就會對號入座。指令碼做好後針對模擬主人的嗜好就開始加進去五覺了。視覺已經出來了,包括Art Deco風格視覺化的元素、主人喜歡收集什麼東西......然後聽覺很重要,如果是Art Deco風格,要放什麼音樂?一定是Jazz,聽起來就給人感覺到紐約那種嘈雜的、奢華的、繁榮的感覺。你不可能放古典音樂輕音樂什麼的。然後是嗅覺,房間裡味道是什麼樣的?假設男主人進去,我們可以事先點起雪茄,聞到雪茄的味道就立刻讓人感覺到奢華的氛圍,聯想到下午靠在陽光下閉目養神的畫面。接著味覺上,吃東西可能不太現實,但是可以泡咖啡給客人,本身咖啡的香氣也非常符合Art Deco的氣質。觸覺上,要讓客人充分去體驗,好的樣板間絕對不是限制客人體驗的,這裡不許坐那裡不許碰,一定是要讓客人隨意試坐。坐下來喝杯咖啡,我相信這樣全方位的設計一定是最打動客人的。

記者:現在的別墅或住宅設計出現了重灌飾的趨勢,軟裝設計師也應運而生。您認為這種趨勢是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嗎?如果是,那麼設計會不會變成設計元素的堆砌和累加?

林振中:其實在國外一直就有Decorator這個職業。當初清華開設配飾陳設班的時候,我就開始講,陳設(Decorate)和設計(Design)是一對孿生兄弟。陳設是一種發現,是一種經驗的累積。陳設師在國外很少有年輕人可以做,因為經驗不夠,歷練不夠,基本上都是中年人甚或是老年人在做,陳設需要很深厚的閱歷,看過的東西要足夠多,積累的東西要足夠多。一個配飾拿在手上,應該放在哪裡?怎樣放?比例關係是怎樣的?如果沒有很好的把控是應用不好的。

陳設需要主題,主題並不需要很大,有的時候主題是顏色、一種形體、一個動物、一種花,有的時候可以是一個話題。我不喜歡一來就混搭,搭的亂七八糟,還沒有對材料配飾把握非常到位就隨意搭配。

每個風格的領域很寬泛,設計師要熟知這些風格。比如Art Deco其實就是很寬泛的一個面,很多東西都包容在裡面。你讀懂之後做現代設計的時候也可以把這些風格元素帶進去。所以有經驗的人也會混搭,但這種混搭是有主軸線的,6:3:1法則是我常常講到的,但還是要在弄懂各種風格的精髓之後進行混搭。沒有靈魂的混搭就會變成材料的堆砌。

記者:所以還是要和諧、和平衡。正如您提到的“秩序、平衡、和諧的建築物產生‘摩登中國’......”,您提出的“摩登中國”的概念強烈的震撼了設計界和媒體界。請您闡述一下您當時的心境,摩登中國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在您的作品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平衡、和諧這些理念,在當下風格當道的設計界,您是如何做到平衡、和諧的呢?

林振中:任何的風格為什麼能夠形成並留下來,跟國力有關。為什麼有喬治亞、維多利亞、Art Deco這些風格?Art deco如果沒有紐約大財團炒作的話,也許至今還留在法國。還有比如“禪”,禪為什麼會成為風格,因為日本有很大的推力,日本把禪的意境提的很高。風格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影響的。

中國的實力一直在提升,現在很多的風格里面都會加進去一些Chinese touch,任何的風格之間都是融合的,不是混搭是融合(Fusion)。比如我就在研究,Art Deco 和包豪斯都是在1925-1930年間出現的,他們之間一定有關聯,我就開始搜尋,結果讓我查到確實有些大師的作品又屬於包豪斯,又屬於Art Deco。他們之間就有某種融合的東西。但是中國的東西無論怎麼融合,永遠都是中國的DNA,不會變成美國人的DNA,那麼中國的DNA我說是有秩序,因為我們從小就講究秩序——父子、君臣、夫妻、兄弟,中國人認為有秩序感是很美的。中國還特別講究平衡,易經裡面就有左青龍右北虎前朱雀後玄武,這些就開始講平衡的道理,天安門、故宮都是平衡的傑作。作為設計師你只要把這個哲理放到設計裡面,你的東西配飾元素變化一點都沒關係,中國最後講究的就是天人合一。借景是天人合一的表現,我的樣板間裡常常有很多借景的東西,屋子是人住的不是傢俱住的,你住在裡面能看見什麼?我常把中國的哲理放到設計裡面。

現在很多Art Deco風格里面也會加入中國元素,有太多的品牌設計在這樣做,一定會把摩登中國的概念帶進去的,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的魅力。

記者:是的,您的作品中也經常能夠看到現代中式的元素。正如您的設計理念是“以當代前沿的國際設計思想為切入點,結合東方的細緻與理性......”,但其實當人們談到東方文化的時候很少會提到“理性”這個詞,您為何會這樣梳理東方的文化屬性?

林振中:現在很多影視劇中國式結婚、離婚,很多人不理解什麼是中國式。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很包容的。就想中國的太極拳,看起來推、拉、拖節奏很慢,但一旦發力威力了得。中國文化滲透的過程,就好像打太極一樣,看似包容,但就在這種包容中慢慢改造對方,力度很大。

中國的理性也是這樣。我常常理解中國的文化中“借”字很重要,借力打力、順勢而為。我也一直在尋找一種中西合璧最好的融合方式。

記者:我們都知道水晶燈是一種歐洲巴洛克風格的配飾元素,那麼您怎樣處理水晶燈和您多元化設計作品風格之間的關係?

林振中:歐洲使用水晶的歷史很長久,就像中國使用琉璃一樣各有各的文化。但其實水晶燈用法很多,不要認為很豪華或者只有巴洛克風格才可以採用,其實托斯卡納風格、Art Deco風格,很多風格都可以用到,包括中式風格中也可以用到。我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用到水晶燈這個元素。比如中式風格的酒店大堂或者會所的樓梯間,我曾經設想過這樣一款水晶燈設計,外形像竹節一樣,用金屬框架和薄紗作出一個竹節般的外形,把水晶燈包在裡面,水晶燈的亮度和水晶的剔透折射被薄紗降低了銳度,但隱約還可以看到水晶的靈動,形成一種朦朦朧朧的美,這也剛好符合中國文化之中庸之道。

記者:就是說您認為水晶燈在運用中需要一些再設計的過程?

林振中:是的,水晶燈要自己創新一些用法。我們把水晶燈當做一個配飾元素,在設計裡面可以圍繞同一個主題造型用,並且配飾和檯燈等都可以用到,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大多數水晶燈造型比較傳統,使用時要有個再設計的過程。現在市場上水晶燈設計的變化很多,技術革新使得可能性越來越多。已經有那種玻璃管造型款式,還有各種顏色的。這些都為設計注入了更多新鮮的元素。水晶這種元素可以給我們很多的想法是沒錯的,不過這個再設計的過程最好是室內設計師和燈光設計師共同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