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中國情結 陳紹華作品欣賞

安居社 人氣:1.27W

鍾情中國情結 陳紹華作品欣賞

陳紹華作品欣賞

陳紹華的獨特之處在於他不但早年接受了以實用美術教育為特徵的高等教育,而且有意識地將民族性的傳承作為一種藝術觀融入其設計創作中,他的作品也鮮明地體現出這樣的傳承性。從他1984年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的招貼畫作品《綠,來自您的手》,到1995年中國郵政為聯合國世界第四次婦女大會所發行的紀念郵票設計,直至新近的2004“甲申年”生肖郵票圖案,陳氏顯示出的裝飾繪畫功底與民族情結都讓人驚歎。他在這方面的優勢在“第一屆平面設計中國展”海報設計、《香港1997.7.1》等作品中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陳氏作品中又有國際化風格的一路,這以他參加國際設計大展的一些海報作品最為突出。

在陳紹華的設計作品中,最大限度地被國人和世界所熟知的是“北京申奧會徽·五環太極”。一個設計師要不是對本土設計元素有著強烈的熱愛和敏銳的洞察力,是設計不出如此優秀的作品的。此作品一經問世就得到了一致好評,無論是廣大群眾還是業內專家,都給予該作品很高的評價,有人認為這是奧運史上最美的申奧標誌,是奧運史上最有活力的形象標識之一。

北京申奧標誌是一幅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圖案,即“同心結”或“中國結”,它採用的是奧林匹克五環標誌的典型顏色。圖案表現了一個人打太極拳的動感姿態,其簡潔的動作線條蘊含著優美、和諧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合作和交流,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陳紹華自己是這樣介紹此標誌誕生過程的:“申奧標誌在視覺上既要代表國家形象,蘊含傳統文化,又要現代、國際化,更要突出奧林匹克的運動主題。在決賽評審前的最後兩天,我完成了這件作品。設計前我問了很多人,什麼是最簡單最純粹反映中國文化的元素?結果不約而同:太極圖。太極圖包含中國人的古典哲學觀,反映了中國人對萬物、生命的解釋,它延展了藝術的規律‘氣韻’,是人們對力量、運動的理解,以中國人的理念體現了奧運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在設計這個標誌時,我想表達的就是這種力量和它執行的軌跡。申奧標誌表現出了這種氣韻關係,將五環組成練太極拳的人形,這種人形不同於西方的人形,其似與不似間的意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其實設計作品的誕生大都要經過以上步驟,關鍵問題是能將設計理念與具體的實物作品如此完美地結合的平面設計那真的是鳳毛麟角了。在運用中國傳統元素時,目前的中國平面設計往往要不是理念不足,要不就是理念有了,但落實到具體的設計作品又會走了模樣。這裡就不得不提理論結合實踐的重要性。設計更是如此,兩者缺一不可。陳紹華正是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與苦苦探索,加上自己對中國傳統元素的情有獨鍾,才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做到遊刃有餘,設計作品傳統情結濃厚又不失現代時尚感,這點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能只是抄襲模仿,那樣永遠沒有出路。只有體現本民族特色的設計,才能被世人所牢記。

鍾情中國情結 陳紹華作品欣賞 第2張

陳紹華作品欣賞

隨著自己的不斷積累沉澱,此時的陳紹華已經從張揚、炫目以及傳統紋樣新表達的風格轉向含蓄、單純而洗練的黑白風格,在這種外在的洗練表達裡他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內心空間,這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和表達他所關注的東西。《溝通》系列海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老到、成熟地體現了他的設計取向和文化取向。《溝通》展覽主題海報裡閃耀著無限光芒的電閘以及《溝通》(一)裡對放著的繁體與簡體“溝”字之間的四點水,皆在準確表達主題的同時體現了陳氏設計風格的張力,以及在浩瀚無邊的傳統文化裡提煉新創意的敏銳。

陳紹華在談到平面設計時,也一直會談到返璞歸真。他對設計師和好設計都會有八個字的概括——設計師之四要素:修養、品位、睿智、創造;好設計之四要素:切題、新意、經濟、可行。現在年輕的設計師,由於資訊的開放,國外的學術思想和作品大量地湧進來,面對一個本土設計師,我們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想不失掉自我品質,是需要一番努力和積極探索的。面對這一問題,陳紹華也提到:“資訊開放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巨大的資訊量也的確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我們可能要經常迫使自己返璞歸真。二十年前我在教書的時候,經常叫學生回到原點想問題,不要被眼前眼花繚亂的現象所迷惑,想最基本的問題,找最簡單的道理。”

在中國,陳紹華一直強調一種“大設計”觀。他認為,所謂的“大設計”觀的道理很簡單,就是兩點:一是開發國人的智慧、創造性;二是要加速培養國人的基本審美素質。目前,我們總是嚷嚷沒有國際名牌,這兩點是根本的根本,尤其是審美素質!他希望在中國上上下下都能夠真正重視起來。不然,我們永遠是在替別人做嫁衣。陳紹華還提倡年輕設計師的自我修煉。其實設計在大學裡是學不到的,大學最多隻能讓你入門,是否成才完全要靠自己。他強調任何一門學問你要有所成首先要成為發燒友,為其廢寢忘食,永遠充滿好奇,充滿激情,只要你真正下了工夫就肯定會有所成。

“中國設計的根源問題是創造力與審美教育的缺失,我們應該從普及和提高社會大眾的審美出發,通過大眾品位的提升,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陳紹華多次在重要場合這樣談到。願陳紹華的苦口婆心能對中國本土設計帶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