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碧林:真正理解生活才能做出好的設計

安居社 人氣:1.79W

雷碧林:真正理解生活才能做出好的設計

雷碧林

前言:很多一直堅持在設計之路的設計師,心中對於設計的熱愛是他們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愛最初往往源自於小時候的興趣和愛好。對於雷碧林而言,他的設計理想的起源與父親是木匠有一定緣故,“小時候看著父親做傢俱前在圖紙上和現場實地測量繪畫計算,然後就用工具從一根根木頭把它變成一件件傢俱,過程中的耳濡目染令我對設計有了最初的認識。”回想起小時候對設計最初的認識,雷碧林認為自己對於圖紙的理解以及對設計的喜歡是小時候就開始培養起來的,除了看著父親設計製作傢俱之後,雷碧林在採訪中也和我們分享了他自己用家裡的工具設計一些小東西的經歷,這些出自興趣使然的設計,雖然談不上專業,但卻成為了雷碧林走上設計之路一個很好的基點。

“設計源自於生活,生活也是源自於實踐,實踐經驗豐富了,才會真正理解生活究竟需要怎樣的設計,才能設計出客戶真正想要的家。”在平時的設計工作中,雷碧林的設計靈感更多的是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和生活經歷,他認為設計師需要更多地去體驗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客戶的真正需要,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有所感悟也是他設計靈感的來源之一。

記者:根據您的觀察,您覺得今年室內設計最新的流行趨勢是怎樣的?

雷碧林:目前來說比較流行的是簡歐風格設計,客戶問的最多的就是簡歐風格,要不就是現代風格,要不中式風格,要麼現代中式風格這樣,因為這主要看市場的狀態,但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跡象就是風格細分化比較明顯,比如說歐式裡面的托斯卡納風格,還是歐式的維也納風格的,還是不同風格的,其實細分歐式有法式、義大利、羅馬、希臘等,這樣就更加明顯化,實際上地中海風格也屬於歐式,但是完全不同的歐式,地中海風格跟一般的歐式是不一樣,這個細分更加明顯。另外今年開始市場上流行的Art Deco風格,也就是新裝飾主義,在中國的土壤上現在很多設計師運用得爐火純青了,因為很多可搭配的傢俱,很多可搭配的裝飾品做這些東西。

記者:您剛剛說的Art Deco風格有一些怎樣的特點?

雷碧林: ArtDeco起源於法國,名稱來自1925年巴黎舉辦的“巴黎國際現代化工業裝飾藝術展覽會”(The 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tifs)。它反對古典主義單純手工藝的傾向,而主張機械化的美,所以大量使用直線、對稱和幾何圖形的構成,並大量使用了當時的新材料,如鋼筋混凝土和合成樹脂玻璃。ArtDeco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建築、藝術品和傢俱的設計上。

記者:目前裝飾市場上很多消費者都會想要做Art Deco風格的設計嗎?

雷碧林:我們設計師知道Art Deco風格,但是業主現在還不知道有Art Deco這種風格,他們對於風格理解也是僅限於歐式,中式,現代簡約,地中海之類的風格,所以這需要設計師更深的去了解風格的演變,包括每種風格的特性,我覺得設計師對每一種風格的特性掌握瞭解後,在去跟客戶傳授或者溝通的時候,也能讓客戶在裝修過程中得到學習和提升,其實只有設計師提升得更快,才能夠帶領客戶跟著你去提升。

記者:據您的瞭解,現在消費者在裝修的時候比較傾向於選擇怎樣的風格?

雷碧林:據我目前所瞭解的,消費者選擇的風格要麼是簡約奢華,或者是歐式風格,這個比較多,因為稍微寬裕的客戶會比較喜歡歐式偏多點,但我們這次去了希臘和義大利後,對歐式有一個不一樣的瞭解,我覺得這個也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成長,整理學習,再提升,當你對自己擅長的風格思路理清以後,你就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方向去給客戶想要裝修的風格準確定位。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設計中的潮流變化的?

雷碧林:看史知今,多瞭解室內設計歷史,就知道設計風格的演變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知道室內設計史從史前到早期文明時代的古埃及,到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文明,然後到拜占庭與羅馬風,以及到晚期中世紀的哥特式,還有後來的義大利和北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然後由洛可可到新古典主義的轉變,再到殖民時期及工業革命時期風格的轉變,到後來的維多利亞時期各種變化,然後到工藝美術運動的興起,再後來新藝術運動與維也納分離派,折中主義、現代主義的出現,等等後面出現的當代設計都是整個西方室內設計的潮流變化。

目前湧現的一些設計流行風格,比如簡歐風格,新中式,現代風,Art Deco,新Art Deco……在中國特別流行,對於萬千風格,設計師本身來說應該找好自己的位置, 然後認識設計潮流的變化對設計的影響,真正理解客戶的需求,做出自己和客戶都滿意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在您踏入設計圈這十年時間裡,您感覺中國室內設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雷碧林:這10年來我有一個很大的體會就是中國的設計市場在進步,而且有很大的進步,從02年我們剛接觸室內設計的時候,我們可參考的書大部分好的作品都是國外的,比如說美國、日本、韓國的,還有就是兩岸臺灣和香港的,那時候看到他們的作品都在感嘆國內設計的東西都這麼土,但從07年08年後在設計作品的書籍上,以及出現的建築上都是國內的居多,而且越做越好,當然這跟國內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但仔細回想出現在國內的有名的建築以及好的設計作品的設計師卻大部分都是國外的,從北京赫爾佐格設計的鳥巢,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扎哈設計的廣州歌劇院,以及這兩天剛剛完工的庫哈斯設計央視新大樓等等,所以這裡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中國有市場提供了世界各地著名的設計師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這也提供了很多機會讓我們國內設計師可以近距離地直接地接觸到很好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這讓我們中國的設計和設計師確實進步很多。

記者:在您的設計工作生涯中,您覺得誰給了你設計方面最好的建議?您最欣賞哪些設計師?

雷碧林:實踐吧,設計即是創造,即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你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去經歷,去學習,去模仿,去實踐,這個過程本身就會讓你得到最好的經驗,不用別人說,但榜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設計師對於自己設計的想法和理解是非常值得去學習的。比如安藤忠雄從18歲起,帶著關於“日本人應該如何學習建築”的思考,開始了他的考察建築之旅。他先到京都和奈良等文化古城考察廟宇、神殿、茶室等古建築,在庭園中感受到了希望的淨土所展現的空白之美。隨後又開始遊歷歐美,遍訪西方文明中的偉大建築,並在旅途中繪製了大量速寫草圖。這些經歷使他逐漸發現繪圖桌上與現場真實建造的建築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並由此確定了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正是後者。也正是這些早年遊歷中對建築的深入思考,決定了他日後的從業經歷——“從建築實踐的現場起步”。因此,縱觀安藤的整個職業生涯,以及他對工藝重要性的貢獻和理解時,才能更深地瞭解他緣何可以同時贏得建築師和工匠這一雙重稱號。實際上青年時代的安藤也是這樣學習建築的,對他影響最深的,正是那位極具矛盾個性的人物:勒•柯布西耶,而安藤也恰好具備與這位現代主義大師相似的特點:既熱情又富想象,既崇尚秩序又偏愛撲朔迷離。

記者:您覺得一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雷碧林:學習力,還要有最起碼的藝術修養,另外還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你要把這個作品完成,為你自己的作品負責,也為客戶的作品負責,這樣才能做出好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