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志天:設計由心而生

安居社 人氣:1.88W

  毫無疑問,這位1957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的設計師,是目前國內最成功的商業設計代表。樑志天25歲出道,彼時身份是建築師。“建築專案通常都要做五年、十年,如果過程中遇到經濟不景氣,整個專案可能要立刻停止。”建築設計費高,但風險也大。做了幾個建築專案後,他發現室內設計專案週期相對要短得多、工作成果立竿見影,這些特點更符合他的胃口。

樑志天打高爾夫球時,習慣把動作節奏放得很慢,據說,這樣做讓他可以細心推敲手腕的發力方式,並藉此調整心性。“平時的工作節奏非常快,就像高速列車。高爾夫是最適合我的調整身心的方式。”樑志天講普通話帶著濃重的港腔,但其語速和表達效率之高,卻與悠閒打球時的樣子判若兩人。

快,或許是樑志天擁有的一件重要武器。

過去15年時間,他和自己的室內設計團隊一手打造了包括美心MX、天匯、香港W酒店星宴中餐廳等專案,還將觸角伸向了迪拜和阿布扎比。1999年到2012年,憑藉簡潔利落的當代設計風格,他十度捧得素有“室內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安德魯·馬丁國內室內設計獎”。迄今為止,樑志天已經拿下80多項國際和亞太地區室內設計大獎,從最七年級人單打獨鬥,變成坐擁350人團隊、堪稱亞洲最大規模室內設計公司的領軍者。

一絲不苟的線條

樑志天的現代設計風格不誇張,但足夠鮮明,線條直白簡潔,極少有曖昧的隔斷,整個空間通常顯得大氣利落。他進軍室內設計的年代,奢華的古典主義正在香港大行其道。“彼時,西方的古典設計在人們心目中代表的就是奢華和典雅,幾乎是高質量、有品位生活的唯一符號。”年輕的樑志天卻對此不以為然,他更喜歡現代設計中一絲不苟的線條,乾淨整潔不帶一點瑕疵。按照他的想法,如果能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為人處事也會變得頭腦清晰、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這種設計風格理應符合快節奏都市生活的需要。於是,他向自己的老客戶新鴻基集團請纓,要打造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樣板房。

一個小有名氣的建築師試圖“跨界”在商品房設計裡一試身手,這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當時的香港,還沒有先例。開發商的高層中也有人擔心消費者是否能接受這種與古典主義背道而馳的設計。“這是一次冒險,我設計了兩間簡潔得不能再簡潔的樣板房,並不知道開發商為了保險起見把其他六間樣板房做成了清一色古典式樣。”回憶起當年的“華麗冒險”,樑志天坦言,“在一個微妙的時間推出了與眾不同的設計,我很幸運選對了時間,所以成功了。”

“說到底,設計由心而生。一旦進入到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我考慮的東西很簡單,你認為怎麼做是對的,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樣才能真正快起來。”其實,樑志天一入行就能如此嫻熟地勾勒簡練的室內線條,和他本人的生活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出身家教嚴格的大家庭,他從小就被要求衣著一絲不苟,物品擺放整齊。“我就是一個這麼愛整齊的人,不僅工作臺的東西放得整齊,連錢包裡面的錢都是,100塊、20塊、50塊都要把分開,甚至連正反都要放對。”樑志天半開玩笑地說,這種愛整齊的習慣已經有“強迫症”之嫌。

眼下已57歲的他雖然已經過了傳統意義上的設計巔峰期,但依然有著充沛的精力。年前,“55 25 15 樑志天作品巡迴展”剛在上海落下帷幕,他又以樑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Steve Leung Designers Limited)唯一股東的身份,接受了江河建立3.5億港元的股權收購。搭上資本“直通車”的樑志天,未來幾年,也許會在“快”設計上有更多符合商業邏輯的發揮。“現在遠不是我退休的時候”,他這樣解釋道。

影象記憶式變通

年歲的增加、視野的開拓,讓樑志天的設計風格逐漸有了厚重感。就在這幾年,隨著與內地客戶的往來越發頻繁,中式的鏤空圖案、高掛的大紅燈籠、光線造就的剪紙般的婆娑陰影,時不時閃現在他的作品中。“我受到的是英式教育,但骨子裡還是中國人。只不過,接受了兩種不同文化的薰陶,我更懂得變通。”

在設計九龍尖沙咀帝苑酒店東來順餐廳時,對北京文化原本並不熟悉的樑志天,為了揣摩出京味的特點,特意去北京老城區小住。成日流連在大柵欄、南鑼鼓巷一帶的樑志天,終於在潘家園的老胡同裡遇到剪紙手工藝高超的老人。當他看著老人用佈滿老繭的靈活雙手,將一張再普通不過的紙變成美妙的藝術品,光線透過那些規整的鏤空隱隱透攝入他的瞳孔,樑志天在腦海中默默將中式元素納入到他的設計素材庫之中。“中式古典的設計巧妙得讓我吃驚,原來裝飾物件的實用功能也很強大。這種智慧要比德國的包豪斯早得多。”樑志天為東來順設計了一種燈籠,之前這種“貼標籤”的手法,在樑志天的作品中很少出現。這不是設計師偷懶,用餐時人們才會知道這些裝飾物品真正的祕密——燈籠不只是具象的裝飾,在吃火鍋時,它們會搖身一變成為一臺臺抽風機。

“我不太愛讀書,很多東西都是憑視覺去記憶。你要跟我說歷史,我很難掰扯出什麼,但這不是障礙。”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資料,僅看影象來記憶,反而成為樑志天能迅速將他不熟悉的文化元素納入自己的設計體系的良方。有美食家評論說,由他操刀的迪拜Mango Tree餐廳和阿布扎比的Ushna餐廳,比中東人設計得還要“入鄉隨俗”。迅速的變通,成為樑志天作品被大量抄襲和拷貝之後,“自我救贖”的一把鑰匙。

“誰說不是北京人就沒辦法設計東來順?這就好比說,男性設計師不能為女性設計美容院?那麼,殯儀館誰來設計呢?監獄是不是要在裡面蹲過多長時間才會設計呢?”樑志天認為,室內設計師不是歷史學家,沒有必要弄清楚每一個生活細節,他們應該練就的是一雙迅速捕捉重點與核心內容的“慧眼”。

當圈內不少設計師開始用美學家和哲學家重新定位自己時,樑志天並沒有這麼做。他仍然像個商人,以務實的影象思維、迅速靈巧的變通能力,執著於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房產賣得好不好、酒店入住率高不高、餐廳上座率如何,都與他的設計直接關聯。樑志天說:“既然我選擇了直面市場的設計領域,那我就用商業邏輯去串聯生活、美學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