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強:做有品質感的設計

安居社 人氣:1.1W

於強:做有品質感的設計

於強,著名室內設計師,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深圳專業委員會委員、香港室內設計學會(IDA)深圳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於強室內設計師事務所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於強從事設計這一行至今已14個年頭了,他的室內設計生涯幾乎是與亞太室內設計大賽同時起步的。由於以前國內關於室內設計方面的書較少,不知不覺中他就喜歡上了每年亞太設計大賽所出的作品集,並從中吸取精華,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亞太設計大賽及其獲獎作品集的評價在國內是很高的,因為現在中國大陸在這種大賽上獲獎的人一般只有一到兩個,它與2002年後的中國區室內設計大賽不同,中國區大賽的獲獎人數大概有三四十個。而且亞太大賽是封閉評選,高度權威。於強也知道參賽的好處,非常向往(亞太區)大賽,但感覺又很遙遠,一直沒有參賽。無意中獎,也就沒抱什麼希望。

要說2001年那次參賽和獲獎,於強說既是偶然,又是必然。那年深圳室內設計學會推薦了7個人參加第九屆亞太室內設計大賽,他是其中之一。當時他向大賽呈報了兩個作品,一個是深圳國基地產總部世貿寫字樓的設計方案,一個是深圳波爾卡NO.1迪士高廣場的設計方案。當時於強認為寫字樓作品比迪士高要好,因為它比較精細,但當評選結果出來後,寫字樓作品不僅沒獲獎而且連入圍的資格都不夠,迪士高作品反倒獲了一個二等獎。

當時於強也沒明白獲獎的具體原因,後來通過分析比較,發現那個自認很好的作品沒獲獎,是因為它只是體現在技術上,是在比技術、解決技術的問題。比如其中的孤形玻璃門,國內根本就沒有成品,為滿足設計所需,只好自已動手一點一點地設制了一個,雖然其中涉及的工藝高超、設計前衛,但與國外成熟的工藝、技術相比卻顯得沒有亮點、沒有原創,自然也就平淡多了,所以沒入圍也不足為怪。

為什麼那個自認不怎樣的作品獲獎了呢?於強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融入了許多原創性的、情感性的設計元素,特別是在思想上有大的突破,有敢想敢做、敢為天下先的成份,從而使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中反映出某種文化壓抑下的爆發狀態,有一種令人震撼的激情和感動,所以說它能獲獎又是某種條件下的必然。

仔細欣賞他的一些設計作品,你會感覺其中有很多讓人無法言說卻耳目一新的東西。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就是具有未來感的生活空間”。

於強說設計的形式感來源於廣泛的藝術領域,設計的內涵來自於設計師對生活的態度和感受。他希望設計具備紮實的內涵和完美的形式。通過設計給人們展示具有未來感的生活空間。

他的個人風格簡單、直接,不喜歡繞彎路和羅裡羅嗦,所以更傾向於用簡單的設計、簡單的形式展示激情、體現創新,表達出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內涵,但又不僅僅是內涵。於強的作品要表達的是設計師對生活的態度和感受,反映的是一種原創的、綜合的、深層的文化沉澱。它包括可以讓人充分體會的空間感、科技感、未來感,讓你看了有一定的啟發性,能超越現代、體現未來,有一種文化的穿透力。

於強的設計團隊匯聚了來自兩岸三地的設計精英,他不太喜歡現在比較流行的但較為清苦、封閉的設計(工作)室生活,認為設計師一個人閉門造車顯得很小器、很累,不可能有什麼大的發展。他說自己嚮往先進、龐大的團隊協作,喜歡和一些具有不同思想與創意的人在一起交流、碰撞、“打群架”。而且基於一個強大的平臺,大家能發揮各自的優勢、互相配合,工作起來輕鬆不說,要想成功也更快一些。

於強設計師事務所的,吸引了一批來自大陸和港臺的優秀設計師加盟,完成國際化團隊的建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使團隊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得以確立。比如設計、三維表現、配飾、效果圖、業務、財務等方面的人才都配套齊全,只有這樣才好打大仗。因為現在的客戶都基本定位在地產發展商之類的大客戶,比如中信、星河、金地、海南一投等等。他笑說做大客戶的好處是,“我們只需要“考試”一次,就可穩定發展、重複地滾動發展。 ”

於強喜歡藝術、繪畫、音樂,愛好廣泛,他希望我自己的團隊也能在積累和沉澱之後,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現在他的事務所已經涉足酒店、辦公樓、銀行等領域的設計業務了。但他並不滿足於僅定位在做單純的設計,還要傳播先進的理念。一方面直接做一些設計,為客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給客戶介紹好的東西,告訴他“你還可以這樣”。比如同樣一個杯子,他就會把在深圳肯定找不到的,很漂亮的杯子找過來,你在喝水的同時,可以有很美的藝術享受。事實上做設計這個行業,一部分的意義是幫客戶“花好錢”——花得好是不容易的,你要有很好的眼光、見識、閱歷才行。所以於強常說,可能大多數設計師能按客戶要求去省錢,但是如果給你足夠的錢讓你去做設計,看誰“花”得最到位,可能90%的設計師都會被淘汰,因為那個時候你就不夠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