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安居社 人氣:1.94W

隨著3月份的到來,今年的普利茲克建築獎再次在建築界引起遐想。而回顧去年的大獎獲得者——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這位曾被戲稱為“建築界的村上春樹”的建築師,終於在年過七旬歲時眾望所歸地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這個獎比他的“老對手”安藤忠雄晚了足足18年,比他的學生妹島和世晚了3年。究竟他是什麼樣的人?有怎樣的設計思想?為何備受業界認可,卻又“大獎晚得”呢?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伊東豐雄(Toyo Ito)

【伊東豐雄簡介】

1941年 出生於日治時代的京城(今韓國首爾)

1965年 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

1965-69年任職於菊竹清訓建築設計事務所

1971年 創辦名為都市機器人(URBOT)的設計事務所

1979年 事務所更名為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現為該公司董事長

1986年 代表作“風之塔”將其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列

2002年 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

2013年 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代表作】

1981年 《樣式主義與近代建築》克林·勞苦,鬆永安光共譯,彰國社

1989年 《風的變樣體》,青土社

1991年 《Monograph Toyo Ito》,Editions du Moniteur(法國)

1997年 《2GMonographToyoIto》,GG,DtitorialGustavoGfli(西班牙)

2000年 《透層建築》,青土社

2001年 《GA Architect H Tovo lto 1970-2001》,A D A EDITA nky0

2001年 《Monograph“Toyo Ito"》,Electa architecture(義大利)

2003年 《PLOT》,AD A EDITATokyo

……

伊東豐雄的作品受到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和日本哲學家Sosuke Mita的影響,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透過“遊牧”(Nomad)的概念發揮,相當具有特色。他曾負責日本國內外多項公共和私人建築專案,建於2001年的仙台媒體中心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對全球年輕建築師都有深遠影響。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出版和展出他的作品,並擔任多間大學的客座講師。

【人物訪談

拒絕風格的人,期望擺脫限制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2張

伊東豐雄(Toyo Ito)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70多歲的伊東豐雄卻仍然十分靈敏,完全看不出真實年齡,一副白色邊框眼鏡更是顯得時尚有活力。從業40多年、碩果累累的他,青年時期對建築學並無太大興趣,更多地是沉迷於棒球運動。或許是因為祖父是木材經銷商、父親喜歡為朋友繪製住房平面圖,多少受到些薰陶,就讀東京大學時,他開始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本科的畢業作品,伊東豐雄提交了一份上野公園的重建方案,一舉贏得了東京大學最高獎,為他帶來了許多信心,繼而正式踏上建築設計之路。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3張

201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現場

如今,回顧伊東豐雄40多年來的作品,範圍涵蓋了住宅、寫字樓、公園、圖書館、商場、劇院等諸多型別,且都十分具有特色。如普利茲克評審團所說,他創作了一些列將概念創新與建造精美相結合的建築,作品不僅涵蓋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且還蘊含著豐富的建築語言。他的建築形式既不依從於極簡主義也不追求引數化設計。伊東豐雄不向西方設計師和建築思想妥協,也不盲目認可日本國內比他更有名氣的建築師,而是擁有自己的思考,旗幟鮮明地拒絕風格,有些思想甚至是跟西方對立的。他每個作品都獨具匠心卻毫無關聯性,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同一位建築師。加之過分低調,被普利茲克建築獎忽視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業界一度為其“喊冤”。終於迎來該有的榮譽後,伊東豐雄感慨道:“建築必然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在從事建築設計時,我始終銘記:如果我們能夠擺脫所有這些限制哪怕是一點,就能設計出更舒適的空間。但是,當一棟建築完成後,我會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而它又轉化成我挑戰下一個專案的動力。因此這個過程也許在未來還要不斷地重演。”

締造永恆建築,期待大陸小專案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4張

伊東豐雄(Toyo Ito)

伊東豐雄的作品雖然早已享譽國際,但真正引起中國大陸關注的代表作,應該是日本仙台媒體中心。這座由仙台市政府出資興建的複合文化設施於2001年開館,整個建築是由六塊金屬地板、十三根形狀如搖晃海草般的鐵骨獨立軸單純構造而成,外觀全部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傳統的現代派“玻璃箱”。仙台媒體中心為伊東豐雄帶來了2002年的“亞洲最佳建築獎”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全新的建築形式對世界、特別是歐洲建築界造成了極大的衝擊。而最讓世人驚歎的是,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中,這棟地處重災區的建築物僅僅只掉落了部分天花板和玻璃破碎,堅定地向世人驗證了奇特結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仙台媒體中心經受住地震的考驗,同時也改變了伊東豐雄對公共建築的思考和看法。“一個經歷災難洗禮、失去全部的城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從頭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建築”,伊東豐雄真誠地說,“我希望自己可以儘快設計出一個安全的地方讓無家可歸的民眾可以安心躲避和互相談話,‘home-for-all’這個計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延伸了仙台媒體中心的存在意義和價值,規模雖然小,但影響範圍更廣。”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5張

201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伊東豐雄和湯姆士

近幾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國際頂級設計師設計的地標式建築,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國內沒有伊東豐雄的作品。而其實,他也曾參與過大陸的一些專案競標,比如CCTV新大樓。但在大家都喜歡庫哈斯那種高聳的建築時,伊東豐雄“不合時宜”地提交了注重公眾共享空間的低矮建築方案,最終未能被選中。而今再問及是否會參與中國大陸的專案,伊東豐雄毫不諱言地說:“我當然也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在深圳或者中國的其它地方工作,但是大規模的工作邀約讓我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應對,如果是小規模的工作邀約或是我有較寬裕的時間安排的話,我會更有興趣,更願意商談合作事宜。”

德才兼備獲友誼,期盼建築迴歸自然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6張

伊東豐雄(Toyo Ito)

私底下,伊東豐雄會和隈研吾、安藤忠雄等聯絡和交流,但一般不會談論建築哲學,他笑言:“相反地,我跟庫哈斯的聯絡更加緊密,儘管我們的想法也很不一樣,但跟他談論我的建築理論的時候感覺更加親近,更志同道合。”《紐約時報》的建築評論家尼古拉·奧羅索夫(Nicolai Ouroussoff)說,伊東豐雄沒有庫哈斯那種令人生畏的、有英雄色彩的外表,也沒有哈迪德那種豔麗的女王姿態,“相比之下,他是不招搖的。他性格溫和而沉穩,他擁有少見的才智,總是用挑剔的眼光考慮他的專案,甚至指出一般參觀者可能忽略的缺陷”。日籍建築評論家方振寧與伊東豐雄接觸過後,也讚賞道:“他是一個非常謙和的人,但在這種柔軟裡面,有一種非常剛強的東西。他德才兼備,有的設計師可能作品不錯,但缺少人格魅力。我覺得在普利茲克的獲獎建築師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伊東豐雄這樣的雙重魅力。”

這種德才兼備讓伊東豐雄獲得了不少友誼,去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他收到了有史以來最多的祝福郵件。“我覺得最讓我開心的是我不僅收到了朋友的祝福,還得到了很多素未謀面的人的恭喜,就像跟全世界分享了我的喜悅一樣,讓我十分滿足。”而他也期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跟來自其他行業的設計師或藝術家合作,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7張

伊東豐雄作品

(結語)

“亞洲建築雖然很有活力,但很多建築都太過於現代化,與世隔絕得太厲害”。對於亞洲的建築現狀及自己未來的設計規劃,他期盼迴歸到建築與自然之間的聯絡中,用他曾說過的一段話來概括最合適不過了: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

【訪談實錄】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8張

伊東豐雄(Toyo Ito)

Q:您目前有想要跟哪位建築師合作嗎?覺得亞洲的建築發展得如何?

A:在建築方面,我暫時還沒有想過要跟誰合作,但我希望可以與來自其它行業的設計師或藝術家合作。當然,我不否認建築師與建築師之間交流互動的重要性,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解,突然之間我也回答不上想具體合作的人。

我覺得現在亞洲建築從某個程度上說是很出色、很有影響力,比如中國和新加坡都有很多在建的建築,發展十分迅速,這就表示亞洲建築是很有活力的。然而,周圍的很多建築都太過於現代化,與外界隔絕得太厲害,我覺得(亞洲建築)應該更多地親近自然。基本上,我的願望就是能夠完善亞洲建築平臺,使其能夠與世界更接近。總而言之,建築與自然之間的聯絡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Q:您在臺灣也有一些設計專案,您覺得臺灣人和日本人對建築的喜好和要求有很大區別嗎?

A:臺灣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地方,一旦完成了一個設計,就會有很多其它的設計或工作洶湧而至,基本上都是來自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的開發商和贊助商。其實日本人與臺灣人、香港人對建築的喜好和要求並沒有太大區別,只是臺灣和香港的人們更有活力,更有修建建築的熱情,而且他們對於建築給予了更多願景。相對而言,日本人現在對於修建建築已經沒有太大的熱情,而且日本政府和人民對於建築設計並沒有報以過多的期望。我覺得熱情和活力是很重要的,也希望這種熱情和活力能給我們創造出更多傑出的建築物,把活力傳遞開來。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9張

伊東豐雄作品

Q:日本的很多建築都採用把內外部邊界模糊化的方法使其更加親近自然,您覺得像中國上海、廣州這種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建築應該怎麼應用這種概念呢?

A:不僅日本的傳統建築有把內部和外部空間邊界模糊化的習慣,亞洲的建築都有模糊內外部邊界的概念。這不僅是要回歸到那種古老的做法,而更應該把模糊邊界這種概念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當中,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巨集大的設計主題和概念。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希望將來能利用亞洲這個平臺傳播這種概念並使之實現,進而使這個大平臺更加完善。

Q:您的作品涵蓋的範圍十分廣,且都十分具有創意和獨特性,設計靈感通常來源於哪裡?

A:我的設計靈感大多都來源於與他人的談話,我認為與他人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成為我最容易得到設計靈感的一個途徑。比如說,在做某個專案的時候,我會先了解它的基本狀況,設定一些我自己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案,然後會去跟專案成員、客戶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的思維和想法都會有改變,也會根據討論的內容和結果調整我的設計方案。因此,在說到獲取設計靈感這東西時,“談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有效方式。

【作品集】

▼Tod's大樓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0張

Tod's大樓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1張

Tod's大樓

▼東京Tama大學圖書館(Tama Art University Library)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2張

東京Tama大學圖書館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3張

東京Tama大學圖書館

▼白銀小屋(Silver Hut)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4張

白銀小屋

▼日本岐阜縣市政殯儀館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5張

日本岐阜縣市政殯儀館

▼仙台媒體中心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6張

仙台媒體中心

▼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7張

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

▼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

伊東豐雄:永恆建築的締造者 第18張

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

特別鳴謝:香港設計營商周提供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