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綠色低碳建築 只能在圖紙上漫步

安居社 人氣:7.42K

“拿美國的leed體系來說,是不是綠色建築,它有一個碳審計的標準,覆蓋建築全生命週期。例如地塊裡有無喬木、小河,如果有就不能隨意改造,得適應環境進行建築設計和施工;例如石頭水泥等建築材料的購買須在工地500公里以內,因為距離太遠用交通工具運輸要消耗大量汽油;例如瓷磚用了多少,建成後建築的通風度和太陽能利用率等等,都能計算出來,以100分為例,有時甚至精確到零點幾分。”大賽策劃人、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顏為昕介紹,這種“碳審計”標準香港也有,但內地還沒有。

 國內綠色低碳建築普遍實踐前景堪憂

既然國內關於綠色低碳建築的標準與實施尚存在爭議,那麼綠色低碳建築自然難以進入普遍實踐環節,但真正阻礙綠色低碳建築進入實施的不僅僅是認識上的多頭,更有諸多客觀因素甚至根源性因素的影響。

“上下游產業鏈缺失。”顏為昕指出,以美國leed體系500公里以內購買建築材料的標準為例,在中國,很多專案周邊500公里內並無材料可買,更不用說綠色低碳建築材料。

“成本非常高,尤其是要應用很多新技術,官方說法是成本增加30%,說誇張點,真實成本恐怕要翻倍。開發商的房子本來就不愁賣,運用綠色低碳技術增加了成本以後,房價還是根據周邊樓盤價格來定,漲不上去,如果要漲就賣不出去。消費者買房不會管你這棟樓以後是不是能替自己省電費,房價低才是第一要素。”馮果川告訴記者,現在誰都知道綠色低碳好,如果誰先幹成行業標準,能把競爭對手置於死地,“問題在於,這個概念的成本太高,開發商要增加建樓成本還賣不起價,設計公司要賣軟體、培訓人員,設計費又不漲,誰先幹誰就有可能先死,那麼大家就都不動,等別人先去做,我用你的成果。”

 國內設計師們對綠色低碳建築不重視

“國內的綠色低碳建築設計力量也比較弱。綠色低碳建築在國內屬於跨越式發展,本身又是需要複雜技術和策略的精宜設計,要求設計師多花時間、精力去鑽研,不斷試錯。一個綠色低碳建築專案設計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時間和設計成本都要增加。首先開發商等不了,其次國內的設計師職業精神普遍不足,要麼只顧著賺錢,要麼流於精英化,只關注著那些巨集大主題、示範性專案,難以進入普通建築領域。”王欣表示,對綠色低碳建築,市場需要度不足,國內設計師們也不重視,技術上不成熟。

“中國房地產業還是粗放式的經營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為了保證業績均衡,必須快速拿地、開發和銷售,來不及做綠色低碳建築的調整,一旦轉型,銷售收入就會受影響。”顏為昕用浮躁來形容當下中國的土地開發心態,“房子又不愁賣,有什麼理由去做成本高、風險高的綠色低碳建築?”

“拿美國的leed體系來說,是不是綠色建築,它有一個碳審計的標準,覆蓋建築全生命週期。例如地塊裡有無喬木、小河,如果有就不能隨意改造,得適應環境進行建築設計和施工;例如石頭水泥等建築材料的購買須在工地500公里以內,因為距離太遠用交通工具運輸要消耗大量汽油;例如瓷磚用了多少,建成後建築的通風度和太陽能利用率等等,都能計算出來,以100分為例,有時甚至精確到零點幾分。

”大賽策劃人、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顏為昕介紹,這種“碳審計”標準香港也有,但內地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