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到底有幾個 業界傻傻分不清

安居社 人氣:2.05W

近日成都市工商局釋出質量抽檢結果,品牌為“蒙娜麗莎”的衛生潔具登上質量黑榜。然而事實上,為大眾熟知的品牌蒙娜麗莎卻表示只生產瓷磚產品,並未生產任何衛生潔具。但對於這種現象,業內人卻表示,這已經司空見慣了。因為同一個品牌名而被無辜連累的企業已不再是新聞,但是被連累的企業卻表示,這樣的事情不僅影響企業名譽,同時也使企業的維權道路變得更加艱難。

蒙娜麗莎到底有幾個 業界傻傻分不清

“蒙娜麗莎”又上質量黑榜 此“蒙娜麗莎”非彼“蒙娜麗莎”

近日成都市工商局釋出質量抽檢結果,品牌為“蒙娜麗莎”的衛生潔具登上質量黑榜。蒙娜麗莎集團方面表示,公司只生產瓷磚產品,市面上所有蒙娜麗莎衛浴均為傍名牌的侵權產品,堅決予以打擊。

2013年10月22日,北京市工商局釋出《流通領域室內裝飾裝修材料類商品質量監測公示》中,一款標稱商標為“蒙娜麗莎”的坐便器因洗淨功能不合格成為質量黑榜主角。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品牌為“蒙娜麗莎”的衛浴產品兩度登上質量黑榜。2014年6月27日,成都市工商局釋出《衛生潔具質量抽檢結果公告》,蒙娜麗莎衛生潔具因“便器用水量、安全水位技術要求不合格”赫然位於不合格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發現,這兩款同樣打著“蒙娜麗莎”品牌的不合格衛浴產品,生產單位並不相同。

此外,經過調查,記者還發現了三大疑點。

一,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建築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祕書長黃芯紅表示,雖然成都工商局釋出的這款不合格蒙娜麗莎衛浴產品是由蒙娜麗莎(義大利)國際陶瓷實業有限公司監製的,但是監製只是並非廠家,也不同於廠家,監製僅是為了更容易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再者,“這家企業雖然與蒙娜麗莎同名,但和著名的蒙娜麗莎並無關係,連我都沒聽說過,是否真是監製要打個問號”;

二,記者通過多種方式,手段均無法取得關於這個監製單位的任何詳細資訊;

三,蒙娜麗莎集團總裁辦主任周亞超也表示,“這家企業是假的,已經列入打假物件,它應該是在香港註冊一個空殼公司,在國內的一些小作坊、小公司貼牌”。

家居業司空見慣 同名之傷如何破?

蒙娜麗莎衛浴與蒙娜麗莎瓷磚,大多數人會以為,蒙娜麗莎衛浴是蒙娜麗莎集團多元化發展的一個分支。然而,蒙娜麗莎集團卻稱,他們只生產瓷磚,所有衛浴產品都是傍名牌。事實上,一些小企業為擴大銷量而使用另一個領域裡大企業的品牌名稱,最終卻又因質量問題而連累真正的品牌大企業的新聞,在家居行業裡可謂時有發生。

蒙娜麗莎到底有幾個 業界傻傻分不清 第2張

不只是這次的蒙娜麗莎瓷磚,許多大品牌企業也遭遇過這種同名之傷。如在2013年北京市工商局公佈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不合格商品名單中,家居行業的著名品牌諾貝爾和恆潔赫然登上了“黑榜”。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上“黑榜”的諾貝爾是一款坐便器,恆潔則是一款熱水管,這與人們耳熟能詳的諾貝爾瓷磚和恆潔衛浴風馬牛不相及。

當然,不只諾貝爾和恆潔,還有其他的品牌,也曾不同程度地遭遇過這種尷尬的事情。企業在某個領域打出了名氣,卻在另一個領域受到同名牌子的傷害,這樣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絕對是不利的。暫且不去論是否會影響品牌未來之路的發展,但就僅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就已經影響到品牌企業的名譽了。

市面七八個蒙娜麗莎 維權之路何其漫長

即使這些傍品牌已經影響了蒙娜麗莎瓷磚的名聲,在最近公佈的三起與蒙娜麗莎商標相關的案件中,蒙娜麗莎集團卻依舊是兩勝一敗。一時間,到底衛浴是否對瓷磚構成侵權就變成疑案。而前面記者調查發現,與蒙娜麗莎瓷磚同名的衛浴企業並非只有一兩家,多個蒙娜麗莎衛浴混戰市場,這就直接導致了蒙娜麗莎的維權之路變得越發困難。

蒙娜麗莎到底有幾個 業界傻傻分不清 第3張

據悉,除了登上質量黑榜的蒙娜麗莎(義大利)國際陶瓷實業有限公司、潮安縣蒙娜麗莎陶瓷實業有限公司,以及侵權案中的潮安縣柏嘉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柏嘉陶瓷有限公司、潮安縣萬興陶瓷實業有限公司以外,還有蒙娜麗莎衛浴(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蒙娜麗莎瓷業有限公司、廣州蒙娜麗莎衛浴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種各樣的蒙娜麗莎衛浴,一片混亂景象。

周亞超向記者表示,蒙娜麗莎並不是沒想過涉足衛浴行業,只是目前市場上同名的假冒偽劣品太多,就算有心想做也不敢下手,至少不敢直接用蒙娜麗莎的名字,就怕做不成,還把原來的領域弄垮了。當記者詢問企業是否做過一些措施來保護企業時,周亞超表示,蒙娜麗莎集團正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進行打假,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行業內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但實際判賠和拿到錢的還是不多,主要是由於大環境不怎麼好,想造假的人多,維權成本高,效果不理想,這些都變相縱容了造假行為。

結語:試想如果有一個人名字與你一樣,且在同一個範圍內活動,可想而知,烏龍事件可能天天會發生。同理可證,雖然家居業裡又分為多個支點,同名企業不會在相同的領域裡真正遇上,但不可否認的是,都是同屬於家居行業裡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再者,對於消費者來講,企業名稱就是一個標誌,如同一個符號,當領域太相近時,消費者就很難直接辨別這個標誌的真偽了。而當維權之路對於企業又是漫長之路時,這時候,政府是否可以出臺一些政策來維護消費者和企業家的利益了呢?是否可以給企業一個保障,給消費者一個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