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傢俱展:以設計和創新反擊

安居社 人氣:9.77K

2014年9月10日至14日,第20屆中國國際傢俱展(下文簡稱“上海展”)在上海如期而至。據筆者瞭解,今年上海展仍以原創設計、材料升級、電商渠道等為著力點吸引觀眾和經銷商參展。不過,本屆上海展的展會面積和參展規模均為歷年之最,絲毫沒有受到行業“寒氣”的影響。

2014上海傢俱展:以設計和創新反擊

相比於同以外銷為主的廣州展,今年上海展則表現突出——海外軍團從數量和地域分佈上都有改變,除每年都會如約而至的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團外,還迎來韓國、巴西及波蘭展團。同時,國內重要品牌也基本均設立了大面積的展位。

據悉,上海展創始於1993年的中國國際傢俱展覽會,經過21年發展已經成為了業內享有盛名的國際性傢俱盛宴。同時作為繼美國高點傢俱展和義大利米蘭傢俱展之後擠身“世界三大”的傢俱展覽會,亦見證了著中國傢俱從製造向創造轉型的重要轉折。

“設計”仍是最大賣點

在一定程度上,上海展的雛形就是一個傢俱專業小型展覽會,在1993至1995年的兩年間,展出面積僅為3000平方米,參展商只有幾十家、觀眾只有幾千人。而作為重要的發展節點,1997年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傢俱展覽會”展覽規模達到了30000平方米,參展質量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其中海外參展商達50%,成為展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中國傢俱市場“走出去、請進來”的一個“分水嶺”。

時間到了2000年,中國國際傢俱展將進口和內銷為主的展會“定位”,改為以出口導向,奠定了傢俱展進入21世紀以來的大發展。在2008年,展會將“以出口導向”改為“內外銷相結合”。到了2011年,展會新設了“W5號”設計館也標誌著上海展在設計創新領域的動作。上海展的真正成型可以說是在2012年後,上海展又增加了設計師作品展示交易會,繼而進一步鞏固了以“設計創新”來區分與國內其他大型傢俱展覽的差別。

從最初偏居一隅的設計館到2個整館的設計品牌,150名獨立設計師,4天1夜的設計師活動,上海展的“設計創新”已經滲透進展會的每個環節,憑藉參展企業龐大的陣容,上海展每年在業內都會引發一場設計革命。據主辦方透露,作為獻禮中國傢俱20年的壓軸戲,上海展的設計亮點會更加層出不窮。

對於創於2011年的“設計館”來說,可謂每年都匯聚了國內傢俱設計最頂尖最活躍的原創力量,從最初的半個館擴容至今年的兩個館,主辦方將設計館分為原創設計館及品牌設計館,吸引了更多致力於原創傢俱品牌的設計師和傢俱人的入駐。

原創設計作為上海展的亮點,位於新國際博覽中心W4、W5號館的設計館則匯聚了上百家原創設計企業和設計品牌。據筆者從展會了解到,除了目前中國知名的原創傢俱品牌外,還匯聚了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瑞士、德國、美國等16家海外設計品牌,對採購商來說,9月的上海展也逐漸成了下一年設計潮流和走勢的方向標。

“轉型”因行業變動

將“設計”作為展示的重點,對於傢俱展會來說,無論主辦方是誰,都意味著巨大的突破與挑戰。“上海展立足“設計”的這些發展節點和改變,不僅是根據市場的變化去改變展會的走向,更是預見市場的走向,先於市場的改變而改變,正因為如此,今天的中國國際傢俱展才與眾不同吧。”一位15年來一直堅持參加上海展的傢俱商如此評價上海展。

2014上海傢俱展:以設計和創新反擊 第2張

對早期的傢俱展來說,其只是一個招商平臺,為傢俱企業迅速佔領市場終端做出了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品牌不再需要通過展會來招商,依賴性也漸漸降低,而上海傢俱展邁入第20屆的關鍵時期,正在從一個企業招商平臺轉向引領行業流行趨勢。

以面向海外的上海國際傢俱展為例,過去那種進口代理商越來越少,眾多參展企業大多為生產型企業,直接面對買家,自產自銷。許多都是根據國外品牌訂單裡提到的設計樣式進行批量生產,要聽取不同國家設計師的改造建議。

筆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展會模式的改變是因為原來習慣於OEM代工模式的外銷導向傢俱企業轉向國內市場,成為內銷型企業後有著不小的挑戰,畢竟內銷和外銷的商業模式和生態環境都不一樣。“從訂單型的外需市場轉做內需市場,面對不同的銷售物件,品牌化運作是首要課題,而展會雖然沒有往年火熱,但仍是快速令自由品牌走向國內市場的捷徑。”上述商家如此評價。

筆者認為,上海展作為外銷傢俱商的一個重要展示平臺,也充分體現了市場運作的不同——外銷屬於製造型思維,企業無須過多的營銷動作,以銷定產,實行規模化的製造,產品結構單一,一個款式一批量產,且因為不需要庫存,得以控制成本;而內銷則屬於營銷型思維,營銷動作複雜而精準,產品要適應市場,滿足需求多樣化。而這些不同都會在展會上有所展示。

本屆上海展除了“設計”和“國際化”外,還做了其他轉型的嘗試,例如作為世界傢俱貿易重要平臺的中國國際傢俱展覽會首次舉辦電商採購訂貨會。據筆者瞭解,上海展的電商採購訂貨會雲集了對電商渠道感興趣的參展企業,以及來自美樂樂、阿里系、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採購商,在此區域還將舉辦為期一天半的電商論壇,解析熱門關鍵詞“電商”、“O2O”等,並預測未來行業發展模式。

“雙巨頭”聯姻還是血拼?

目前,在國內還處於“四展鼎立”的局面——中國國際傢俱(上海)展覽會(上海展)、國際名傢俱(東莞)展覽會(名家展)、中國廣州國際傢俱博覽會(廣州展)、深圳國際傢俱展覽會(深圳展),是國內傢俱業界公認的四大傢俱展覽會,廣州展和上海展均偏重外銷。不過縱觀數展,在外銷領域,上海展是國內唯一能與廣東幾大傢俱展分庭抗禮的,海外採購商的人流量也可以與廣州展平分秋色。

2014上海傢俱展:以設計和創新反擊 第3張

筆者瞭解到,早在2008年,為與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傢俱展覽會”分享和競爭海外買家,原本歷屆於每年8月舉辦的中國(廣州)秋季國際傢俱博覽會和東莞名傢俱秋季展都改在9月舉辦。

但如果在優勢仍然相對的情況下,廣州展把九月的展會搬到上海,上海展的老大哥地位又將如何呢?對於廣州展為何遷都,鑑於廣州秋季展的開幕式大牌缺席,人氣大不如前等狀況頻出,即便是開幕首日也並沒有出現往年人山人海的景象。廣州展把秋季重點放在上海,也是一種新的轉型嘗試。

筆者在4月曾撰文分析過粵滬兩地的比較優勢——廣東雖為傢俱製造業的基地,但是品牌效應卻在不斷弱化。廣東雖然為傢俱產地的叢集地,但是品牌效應並不在廣東。上海作為更國際化的經濟體,展會經濟在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化、品牌化顯然更有經驗和優勢。隨著行業轉型,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尋求品牌化之路,能夠依靠上海展會的獨特優勢提升品牌形象無疑對企業更具吸引力。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廣東樂從、厚街、中山、深圳擁有傢俱製造業的渾厚功底和一線品牌陣營,而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國際化都市,擁有其它城市都難以企及的眾多海外專業傢俱買家資源優勢。

展會對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有很重要的功能,對於傢俱企業來說,在一個平臺、四天時間,與全球專業買家洽談、招商,這是最省錢的貿易方法。因此,傢俱行業市場巨大,長三角地區的會展業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廣州展移師上海舉辦,將為行業人士和企業提供更多選擇和資源。

珠三角和長三角素來是中國傢俱製造業兩大陣營,也使得上海傢俱展與廣州傢俱展多年來兩軍對壘。但從2015年9月,開始粵滬兩地的展會會產生如何的火花,現在還是未知數,不過,業內人士預計,無論此前“鬥嘴”如何激烈,強強聯合才能使中國傢俱業迎來“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原則)。業內人士指出,從展會的異地聯盟到同場競技,如果國內傢俱展覽業一旦放下競爭成見,打破地域壟斷,將呈現共榮格局。

縱觀傢俱展會發展歷程,有變革才有發展,合作才能共贏。全國傢俱企業眾多,正處在群雄並起之際,各企業紛紛都想借助展會之力打響品牌,有利地支撐起傢俱展會的發展。但隨著展會增多,以及傢俱生產經營門檻提高,在傢俱產業整合加速背景下,傢俱展會“轉為何型”讓參展商和觀眾滿意,是各個展會都需要審視的問題。

9月上海展強勢拉開帷幕迎客,作為2014年秋季傢俱展最後登場的“選手”,我們對其成績單還是抱有厚望。不過,相比成績單,更讓人關注的是,2015年9月廣州展的遷都,屆時與上海展一江之隔、同臺競爭時,上海傢俱圈子乃至全國傢俱業又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是聯姻還是血拼,我們拭目以待。(文/李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