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淨化器淨化率被誇大 可致二次汙染

安居社 人氣:2.67W

在霧霾天氣、PM2.5高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空氣淨化器的銷量也隨之直線上升。但是,對於商家所宣傳的“PM2.5去除率99.99%”、“甲醛淨化率99%”是否屬實呢?調查顯示,空氣淨化器的淨化率並沒有那麼強大。

央視質量報告:空氣淨化器淨化率被誇大

如果評選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新聞熱詞,霧霾天氣、PM2.5都會名列前茅,空氣質量問題的熱度由此可見一斑,由此,空氣淨化器的銷量也在近一段時間裡大幅上升。而市面上聲稱“PM2.5去除率99.99%”、“甲醛淨化率99%”的淨化器真的有那麼強大嗎?最近,央視節目《每週質量報告》給出了一個答覆:空氣淨化器並沒那麼其宣傳地如此強大。

記者隨機選取了市場上5種銷量和市場佔有率比較高的空氣淨化器,送到上海市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總站進行檢測。而檢測結果卻顯示,五臺淨化器中甲醛去除率最高的只有78%,都遠遠達不到標稱的效能,而檢測中甲醛去除率最低的只有16%,這樣的結果讓檢測專家也覺得出乎意料。

對此,專家表示,空氣淨化器是一種電器裝置,具有去除固態顆粒物、氣態汙染物或微生物的功能。而衡量空氣淨化器的標準就是對有害物質的去除能力。但因為國家並沒有出臺強制性國家標準,因此有些產品執行的是推薦性的國家標準,而有的產品執行的是自己的企業標準。因此市面上的空氣淨化器所標誌的“強大”的功能從何而來便無法知道了。

除此之外檢測專家還指出,對於空氣淨化器淨化能力的判斷需要綜合淨化空間大小、淨化時間長短、有害物質初始濃度等多個指標,簡單宣傳高效率是不科學的。


【專題】城外誠劉洋:品牌化時代 拼的是服務

主流空氣淨化器或將明確標籤資料

央視節目《每週質量報告》曝光空氣淨化器的宣傳過高後,6月7日,空氣淨化器行業聯盟召開了一場業內自律會議。

為使消費者不再困擾於“99.9%去除率”這樣的廣告宣傳,同時也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今後北京的主流品牌空氣淨化器將以貼標形式,明確告知產品的適用面積、PM2.5去除效能以及能效評價等方面。

同時年內計劃增加甲醛去除率以及淨化壽命兩項指標,讓消費者得以在同樣檢測前提條件下所得資料的基礎上,擇取適合自己的產品。

同時,空氣淨化器行業聯盟也表態,這些標籤上的資料也將由第三方機構在同一標準下檢測得出,從而避免標準不同而引發的爭議。

聯盟祕書長沈浩說,預計在本月底,首批貼標產品將上市,而在今年秋冬兩季,隨著貼標產品的增多,人們可以在消費期間得到更直觀的參考資料,從而開始行業內部的“洗牌”。


【專題】城外誠劉洋:品牌化時代 拼的是服務

空氣淨化器定時清理 避免二次汙染

小編走訪發現,儘管市場上空氣淨化器的種類有很多,但是淨化方式最多的還是使用過濾型的。顧名思義,即用多孔過濾材料,把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截留並收集起來,起到淨化室內空氣的作用。

一般來說,空氣淨化器的濾網有三層。第一層是預過濾網,主要為了除去顆粒較大的灰塵毛髮等;第二層是高效HEPA過濾網,可過濾直徑在0.3微米~2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其中就包括PM2.5;第三層是活性炭濾網,主要用於祛除異味。但是時間一久,這些過濾網便會沾上東西,從而會導致淨化器的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在室內造成二次汙染。

小編還發現,現在很多空氣淨化器都有更換濾網的提示燈。根據說明書檢視,當指示燈亮後,消費者就需要更換過濾網。如果沒有指示燈,也需要根據自己的使用頻率,觀察並對照產品說明書上的使用年限,做好清潔和更換工作。

購買空氣淨化器時,店員常會告訴消費者,“過濾網直接拿出來晾晒就可以再用了,不會產生太多的維護費用,特別經濟實惠。”然而,行業人士表示,暴晒的方式並不能起到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作用,為了保證空氣淨化器的淨化效果,還是應該定期更換濾網。


【專題】城外誠劉洋:品牌化時代 拼的是服務

空氣淨化器知識普及:二級煙霧汙染

據《生活科學》10日報道,據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目前廣受城市消費者歡迎的空氣淨化器實際上會產生相當於二級煙霧汙染的臭氧濃度。該研究表明,利用一種稱為電離作用過程的空氣淨化裝置在室內產生的臭氧濃度甚至超過洛杉磯汙染最嚴重煙霧天氣的臭氧濃度。

據悉,作為空氣淨化裝置的一種,離子空氣淨化器能使空氣汙染顆粒帶上電荷,接著將它們吸附到金屬電極上,在這一被稱為電離作用的程序中,空氣淨化器會將臭氧作為副產品排出。在通風不暢的小房間裡,空氣淨化器排出的臭氧會使房間內原有的臭氧數量增加,從而產生不利於人體健康的臭氧濃度。

此外,大量科學證據也並未表明空氣淨化裝置確實能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美國環保總署的一份情況說明書在談到空氣淨化器時稱:“現有科學證據表明,若其濃度未超過公共衛生標準,臭氧祛除室內空氣汙染物的潛力則幾乎沒有。

一些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宣稱,由於其化學反應只會產生諸如二氧化碳、氧氣、水等副產品,因此臭氧對使用者健康並無害處。行業人士則認為,這種宣傳是在誤導消費者。


【專題】城外誠劉洋:品牌化時代 拼的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