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博餅活動

安居社 人氣:7.77K

“中秋博餅”是以廈門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一項重要的民間習俗。它起源於廈門,流傳於漳州的龍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門縣等地。每年中秋佳節,該地區的家家戶戶和社會上的單位、企業或團體,都會自發舉行“中秋博餅”活動。它通過擲六個骰子的方式,獲得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共六個等次,大小不等的月餅。因為遊戲法則公平、簡單、有趣,是一項高雅的節慶娛樂和帶有競技遊戲性質的民俗文化活動,歷來為公眾所喜愛。

“中秋博餅”最早的歷史已不可考,遲至明末清初閩臺民間已有中秋博一個月餅的習俗。鴉片戰爭後,廈門逐步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港口城市、閩南經濟、文化的中心和華僑出入境的口岸。民間利用中秋佳節的機會,把月餅改良成為按科舉級別製成的一整套會餅,同時結合古代博弈遊戲的《骰子選格》和明代中期江南流行的“狀元籌”遊戲法則進行活動。由家庭發展到親友然後普及到社會群體。

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利用中秋節博“狀元餅”,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每個人在中秋節前後可能會參加多次博餅活動。而且,如今博餅會的內容也逐漸豐富,獎品也變了味,月餅悄然隱之,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藝品等替而代之。曾有人一夜博回兩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後只得轉送親朋好友。當然,博餅的樂趣不在於禮品的大小,也不管獎品如何變換,人們看重的是圍在一起博弈的樂趣,是大家團圓共享的時刻。

“中秋博餅”延續至今,具有其社會價值:經過正確引導和弘揚,可以使之為建造和諧社會、增進社會精神文明發揮積極作用;學術價值:納入閩南文化範疇進行研究,有利於全面瞭解閩南社會發展史;經濟價值:可促進第三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近年來,它也逐漸傳播到閩南周邊地區,甚至港、臺以及部分閩南籍華僑華人僑居地,作為鄉邦文化被接受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