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展上 中國傢俱商度過最尷尬的時期

安居社 人氣:9.65K

當米蘭展在中國傢俱人心中不再充滿刺激意味的時候,就說明兩者之間距離已在漸漸拉近。每年一度,米蘭國際傢俱展讓國內傢俱商心嚮往之,通往米蘭之路就像一條朝聖之路,世界頂尖的傢俱業內商、專業設計師們在這裡展示最前衛最時尚的產品和設計,引來無數業內外人士圍觀。而圍觀人群中,中國商人和設計師越來越多,記者獲悉,本次前往米蘭展觀展的中國人士多達上千甚至幾千人,有板材商、有賣場商、有傢俱製造商,但中國觀展商們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從原來的趨從到現在的挑刺、批判吸收,就在審美品味日益強大和獨立的過程中,中國傢俱商們的意識逐漸實現了又一次的轉身。

 不再是僅“看熱鬧”

中國傢俱商可能已經度過了那個最尷尬的時期。在米蘭展上懷著新奇的心態看熱鬧,隨時準備著把好的東西買回去“山寨”一把,長此以往,國內傢俱商們遭遇了不少白眼。但是作為潮流、時尚、前衛的代名詞,米蘭展每年以強大的誘惑力吸引著中國傢俱老闆們,奔向義大利。隨著國內傢俱行業的發展,老總們也已經意識到該如何學習與借鑑,而不是原版照抄或者僅僅歎為觀止一番,回國後苦於無法實現最終落空,就像是在異國做了一場美夢。

紅星美凱龍東四環店長焦富徵今年第一次去米蘭觀展就遭遇到了失望,但是在產品細節觀摩上找到了收穫。從產品標新立異的角度看,本屆米蘭展確實很難滿足獵奇的心理,但榮麟世佳董事長戚麟認為突破不大恰恰說明這個市場的穩定,而中國傢俱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是一種不成熟階段。因此用一種成熟的心態去看待一個成熟的市場是很有必要的。在經歷瞭望塵莫及、盲目追隨的過程到目前用理性的角度思考,中國傢俱商不再是看熱鬧而已,而是從產業鏈打造、工藝、文化表現等方面尋找到差距、吸收借鑑,真正推動行業的發展。居然之家家之尊店長邢振強表示,“米蘭展在大家眼中充滿了光環,這次去了跟印象中不太一樣,並沒有覺得他是高高在上,跟我們家之尊好像沒有太大區別,這從側面上也給了我們自己信心,完全可以把第一線的產品帶到中國來。”

 色彩流行搭配

 迴歸,是一種流行

跟中國傢俱人對米蘭展的心情由極致轉為理性一樣,今年米蘭展自身也實現了從設計到功能上的迴歸。東日易盛設計總監車延衝認為,前兩年流行的感官主義風格在今年繼續退卻,自然主義風潮逐漸佔據主流。米蘭展也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展,它逐漸走向追求極致的、誇張的藝術表現形式,然後又再走回來,迴歸到設計與功能主義的和諧平衡。全球頂尖級的傢俱製造企業,也開始將實用價值作為傢俱設計的主導。科寶博洛尼CEO蔡明從米蘭展上回來後這樣評價:“這次展會上傢俱產品賣相很好,自然主義、科技化、有人文關懷,可賣性特強”。所謂賣相好,體現了米蘭展開始意識到並且逐漸走出展品難以形成產品的境地,由極端向中性迴歸。

迴歸是一種流行,不僅在設計和功用上,在顏色上、用材上,米蘭展都體現了向自然的迴歸。可能和受到經濟危機以及近一年全球提倡的低碳有關,免漆類以及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在展會上被許多業內人士關注到,這也代表了國外和國內傢俱的一種新的趨勢。

米蘭展不是酸葡萄

國內傢俱商們的心態發生改變,也側面映射出中國傢俱與米蘭的距離在縮小。

回國的企業老總們在桌上一方面承認在設計、工藝上還有很多差距,一方面也信心滿滿地表示國內很多傢俱企業都具備參展的能力。一名傢俱企業老總表示,中國傢俱在國際上競爭力已經大大提高,米蘭展上很多客戶搶著要訂單。但事實上,國內不少傢俱企業老總認為其實參加義大利展並沒有實質意義,因為義大利是一個非常依賴設計的展會,而在國內單靠設計一條腿走路的傢俱企業還很少,顯然不符合其定位。對於世界頂尖的傢俱盛會,國內企業老總一面趨之若鶩觀展,一面說參展“沒必要”,難怪有人說米蘭展是一顆酸葡萄。

但是米蘭展並非中國傢俱老總心中的酸葡萄,因為國內行業現狀決定了務實與利潤是多數企業第一要義。在中國傢俱業所處的與義大利全然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玩藝術是一件奢侈並且曲高和寡的事情,於是中國傢俱商走的是另外一條路:量化、利潤化。一位傢俱商表示:在中國,再不好看的產品也有人要,因為市場太大了。在國內賺得盆滿缽圓的時代,有多少人願意買個藝術的虛名呢。

在現階段,中國缺乏培養藝術的肥沃土壤,所以也無需附庸別人華麗的外衣,義大利展很多產品是無法走入市場的,相比之下,科隆展對國內傢俱企業商更具有吸引力,所以說參展無意義並非酸葡萄心理,而是體現了中國企業最為精明的一面:從米蘭展學東西,在其他展上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