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馬桶為何變身“費水大戶”?

安居社 人氣:3.09W

儘管單次用水不多,但有時衝不乾淨要衝第二次

有資料調查顯示,衛生間用水量佔家庭用水的60%到70%,其中馬桶成為用水大戶,佔生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減少馬桶沖水量對節約日常用水至關重要,市面上的節水馬桶因此很受歡迎。

日前,卻有市民吳女士向記者反映,家裡新裝修時購買了一個號稱節水的坐便器,但是搬進新家,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她購買的節水坐便器不但不節水,反而有些費水。

節水當中有不便

“我買的是虹吸式節水坐便器,號稱大水只消耗4升左右,但是使用下來之後發現,有時候較大的東西會衝不下去,需要再衝一次,甚至是兩次才能衝下去。” 吳女士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家裡的馬桶不像自己當初想的一樣。

關於節水坐便器的標準,《衛生陶瓷》國家標準中將節水強調為重點,其中規定,坐便器用水量在6升以下的為節水產品;用水量等於或小於7.5升的,為合格產品;大於7.5升的,為不合格產品。而目前市場上的節水產品有的甚至只有3-4升的用水量,大大低於這個標準。

如果吳女士需要衝兩次水的話,按其坐便器4升的用水量,等於使用8升,高於國家規定的節水標準2升,甚至高於標準產品0.5升。

記者還諮詢了從事衛浴行業十多年的王剛,他認為,節水坐便器,就是能夠在沖洗乾淨,不返味、不堵塞的前提下,有限地節約用水的便器,考慮衝淨率和換水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低用水量。

他進一步解釋,不達標的節水坐便器不僅導致浪費水,影響更大的是馬桶的衝汙功能不只是衝出馬桶就算,還要衝出管道12米直至下水管道。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標準,那麼就容易堵塞管道,給消費者造成進一步的困擾。

現場甄別鑑好壞

記者在家居建材市場看到,幾乎每家品牌都號稱自己的產品是節水坐便器,有的則是作為營銷重點大肆宣傳。但是當記者問其是否有國家鑑定的標誌時,他們稱坐便器上貼的“認證標識”就是國標,但是記者想要看進一步的書面材料時,營業員便含糊其辭。

據瞭解,申請節水認證流程複雜,需要企業專門花人力、精力來完成。業內人士透露,因此市場上能夠做到的企業少之又少,不少打著節水旗號的坐便器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合理節水。

消費者如何可以放心購買節水坐便器呢?消費者除了檢視是否有國家給出的鑑定證書,還可以通過自己現場觀察來辨別,同時,有些品牌還會在現場放出沖水裝置,讓消費者對衝水有個直觀的體驗。

王先生給出幾個小妙招,水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沖水效果,選購時可摁動按鈕聽聲音,發出清脆的聲音為最好;質量好的馬桶,釉面光滑,外觀光潔順滑無起泡,色澤也很柔和;可以把手放進馬桶口,手進出越自如的越好。

過度節水不可取

3月22日就是第22個世界水日,成立的目的便是提高公眾節水意識,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我市節水辦公室主任袁乃華。

袁乃華介紹,鎮江從表面看是個水資源十分發達的城市,從整個大市來看,過境的水系就有長江水系、秦淮水系以及湖西水系,總量達31億立方左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資源量也有9億立方左右,其中包括長江、運河和湖泊。

但是和我國整體水資源情況相似,總量大但是人均小,節水任務迫在眉睫。節水有三個原則,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以及限制納汙這三條。

他強調,我國倡導的節水為合理用水、科學用水。而家庭節水當中,節水型坐便器則恰恰是做到了用水量的控制,但要注意的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型坐便器才能做到科學用水,不然一味強調單次的節水,反而造成用水效率低下,那就得不償失了,造成我們所說的過度節水,最終因反覆操作,反而浪費水。

來源:京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