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家居”是否真的“低碳”

安居社 人氣:9.73K

從去年冬天的哥本哈根會議,到今年春天的“兩會”召開,再至今夏火熱的上海世博會,“低碳”一詞藉助這些議題成為當下最為走紅的詞語,各式論壇上、電視上、報紙上充斥著“低碳”二字。

目前,不少家居行業也都大打”低碳”概念,適時地推出了“低碳家居”、“低碳建材”等新技術、新產品。這在業內專家看來,無疑會對家居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以目前情況看,商家也難逃以“低碳”為噱頭,藉機進行炒作的嫌疑。專家表示,發展低碳家居業是大勢所趨,只有理性的思考這種現象,拿出合理對策才能更好的促進整個行業發展。

低碳不“低價”

到家裝建材市場轉轉,到處可以看到很多瓷磚、地板、馬桶等家居裝置更有甚者一些油漆、塗料產品等都冠以“低碳”名號。日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在北京某家裝建材市場以顧客身份向賣場專櫃營業員詢問“低碳家居”產品時,卻難以得到明晰答覆。在現場翻閱了產品說明書後,賣場專櫃營業員對所銷售的“低碳家居”有了一知半解,但對低碳材料如何節能卻依然說不清。

《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從一位新婚朋友處得知,她在新房裝修中,全部購買的是高於普通產品價格的“低碳家居”,可是在使用過程中卻並未獲得“節能減排”的效果。“節能馬桶不節水,‘低碳灶具’沒少油煙,這些低碳家居用起來也沒感覺有多實用,但是價格卻高出普通產品的四分之一。以後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低碳時尚’而衝動了。”上述新婚的朋友抱怨道。《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在多家建材市場發現,很多冠以“低碳”名號的產品價格要遠遠高於同類的非低碳產品。

“由於目前低碳產品尚無統一的標準,所以‘低碳’成了眼下不少廠家與賣場促銷、提價的新手段。”山東某報的家居編輯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說道:“低碳標準未定,低碳產品已然先行,這不得不說是低碳家居的一種尷尬。”

難逃炒作嫌疑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出現新一輪的“低碳”“環保”產品熱只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就像過去被商家力推的E0級板,這種板對技術和工藝的要求非常高,國家標準都還沒有看,怎麼就有那麼多人生產出來了呢?當前不少家居廠家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

該人士表示:“終端做到節能環保的產品未必是低碳產品,真正的低碳產品是指在原材料採集、生產環節、運輸過程以及全壽命週期中均能做到儘可能減少碳排放,才能稱得上低碳。有些在生產過程中做不到節能減排並對環境有害的,即使產品做到低碳,也不能被稱為低碳產品”。

“很多商家之所以急於給產品穿上‘低碳’的時裝,是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產品的身價,獲得更大利益。”上述家居編輯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透露。比如桌布如果以石油提煉的PVC為原料,生產過程本身能耗非常高,而用植物纖維製成的可迴圈桌布則相對“低碳”,但這種“低碳”桌布的價格卻比PVC的價格一般高出三分之一。再如一些由舊地板改造的實木地板可以減少因砍伐原木而產生的碳排放量。但這種通過回收再加工的實木地板再次銷售時,不僅不按“二手價”售出,反而會比一般的地板價格高。

商家倡導低碳並且以實際行動來實踐低碳發展理念,這本是無可厚非的,而現實卻是很多商家只是打著節能的旗號,給產品披上了“低碳”的外衣,以此來抬高身價,謀取暴利,最後傷害的還是消費者和整個家居行業。

思考突圍之路

雖然家居業的環保低碳在國外已開發國家已經盛行多年,但對於中國家居行業來說,仍然是一個新興的概念。業內專家表示,每一個初生的產品,總會面臨標準缺失、監管無力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環保低碳產品也不例外。由於缺乏相應的標準,很多產品所號稱的低碳指標往往只是空談,而即使有了相應的標準,例如國家強制節水節能標準,但由於缺乏相應的監管機構,很多所謂的節水節能多少多少,就成了商家用來糊弄消費者的口號……由此帶來的種種現象導致整個“低碳家居”很難突破現有的尷尬局面。

中國品牌策劃聯盟副會長、傢俱委員會主任曹洪福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低碳家居”要想突破目前的尷尬局面,要從選材、觀念等各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到環保,從原材料選用、加工技術改良、生產體系管理等環節做到實處,傢俱業才進入了低碳生活的門檻;其次做到節約能源,傢俱產業的第一材料就是木材,只有從產品款式開發、工藝改進、流程管理等連貫化解進行有效控制和節約,才能為低碳生活的目標添磚加瓦;最後要做到創新。

曹洪福認為,創新對發展低碳家居非常關鍵。針對原材創新,企業可以嘗試一些實木與金屬、塑料、玻璃、皮革、纖維等多種材料的融合,以降低實木材料的採伐週期,擴大綠化面積。工藝創新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提升加工裝置的技術含量提高加工效率、人均產值等,以此減少生產週期、節約能源損耗。管理創新層面,企業要提升企業文化,增強工人自主性,提升產品文化,增強產品價值感,提升渠道服務,增強客戶滿意度,以此提升產品接觸人群的愉悅感,擴大品牌的社會價值,以此達成迴圈低碳的生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