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房屋的公攤面積到底有多少?

安居社 人氣:2.61W

本來歡天喜地地來收房,卻意外發現房子被“隱形縮水”
100平方的房子,較後真正屬於你的只有70平
不僅僅如此
你還得為公共走廊、電梯井、過道、管道井等公共區域買單
甚至連小區看門大爺的警衛室,都要被要求分擔
看到這裡,珍房君就想問你一句,心涼不涼?
辛辛苦苦節衣縮食買下來的房子,卻被無情地吞噬著你的面積
這就叫:公攤!
與其同時,一篇題為《買100平方的房子只得70平方,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是怎麼來的?》的文章在網路熱傳,激起了很多網民的共鳴,一再將公攤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具體事件:
公攤事件回顧:
7月下旬,武漢多名業主維權,抗議某樓盤開發商在公攤問題上有貓膩。由業主反映,該樓盤開發商對電梯、走廊等公攤面積也按室內精裝價收費,而且價格虛高。
一套125平米的房子,精裝標準價是2500元/m²,公攤比例是28%,這樣算下來,一套房子就公攤了8萬多!!!
一套房子被公攤差不多三成面積!!!珍房君只想說一句,怕且家裡有礦才會不在乎這8萬塊吧?!
不僅僅是武漢,全國各地的樓盤都存在著公攤面積的現象,珍房君用“公攤”的關鍵詞隨意百度了一下,就彈出12,200,000個搜尋結果,網民對“公攤”的怨言深多,甚至對“公攤”一事提出了聲討,要求取消公攤面積!

說了大半天,為什麼大家對“公攤”表現出如此討厭的態度呢?這個引起全民公憤的公攤到底又是什麼東西?雖然珍房君買不起房,原則上不存在這個問題的顧慮,但轉念一想,還是先做做功課吧,萬一哪天中彩票了呢?
關於公攤,珍房君總結了一下,主要的盲點有以下四個:
什麼是公攤?
公攤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面積產權歸屬是什麼?
公攤面積有沒有取消的可能?
1
什麼是公攤面積?

從百度的定義來說,“公攤面積”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
公攤具體包括哪些
1、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裝置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棟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2、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的起源
從1998年進入商品房時代開始,關於購房者分攤購買的共有建築面積就一直為人詬病。但是,這麼些年過去了,因為知識盲點,很多人只是知道有公攤,卻不知道公攤包含那些,比如地下室、小區門口的警衛室,其實也是算到公攤面積裡。
2
公攤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公攤係數
公攤係數=建築總公攤面積/建築總建築面積
以下這些資料來自測繪公司的經驗值:
1、住宅的公攤係數一般在0.18-0.25
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分攤面積要大於多層的分攤面積。
普通多層住宅樓在沒有地下裝置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係數約在0,10—0,15之間;
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係數約在0,15—0,20之間;
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約在0,20—0,25之間。
2、商業用房一般在0.3-0.4
但近年來,隨著房價上漲,公攤係數也迅速攀升,部分住宅超過了30%。部分開發商更利用普通購房者對公攤面積缺乏深入瞭解與測算能力,不斷推高公攤面積和公攤係數。2010年,山東某樓盤推出後的公攤係數甚至超過52%。去年,南京某商 住公寓一些戶型的公攤面積竟然比套內面積還大,得房率只有42%。
問題在於,現有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對公攤係數設定上限。
關於分攤面積目前還沒有法律加以約束,只有建設部的規章,以及地方政府的部門檔案做出的原則性的規定。
公攤面積背後的貓膩
拿到購房合同,如房屋建築面積88㎡,套內面積67㎡,分攤建築面積:21㎡。但無法清楚知道公攤面積到底包括哪些?這些盲點,就很容易被開發商做文章。
貓膩一:重複公攤
在很多小區裡,消防應急場所等區域是已經被算作公攤了,後期開發商卻把這些區域劃成車位再次出售。這,就屬於重複公攤。
假設開發商違規規劃200個停車位,按照10萬的車位來算,1個小區至少賺取2000萬。何況在廣州一個車位的價錢也不止10萬元。
貓膩二:小區廣告
小區常見的爭議地方,如樓梯、電梯、社群燈箱、社群戶外、停車場樓道等廣告位,經常被物業售賣盈利。而,很多位置其實被算入業主公攤範圍,按理屬於業主所有,物業需要向業主繳納一部分費用。
貓膩三:供暖費、物業費按建築面積算
再比如供暖費和物業費,也有一些小區都按照建築面積計算,也是很、很、很奇怪。
供暖費算上公攤部分,可是公攤區域一般又木有暖氣裝置,業主也享受不到公攤區域的暖氣。小區物業費算上套內,可是花了錢的房子內部,也木有見小區物業上門打掃啊,攤手~~
貓膩四:多出來的公攤面積
比如,某購房者購買了建築面積為84㎡的小兩室,交房時卻多了2.2㎡,建築面積變成了86.2㎡。那麼,按照正常流程,該購房者就需要補給開發商2.2㎡的錢。(PS:交付後的面積誤差在3%以內的部分房款由業主承擔,超出部分應由開發商承擔,業主也可以申請退房)
可經過驗房後,發現這2.2㎡屬於公攤面積。按照這個模式,一套房多個2.2㎡,一個小區假設有4千套房,均價30000元/㎡,那就額外多賺接近三億啊!!!
數學不好的珍房君,算到這裡,莫名感到有點心塞。
3
公攤面積的歸屬權是誰?

公用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按道理,小區電梯、樓道、門廳的一些廣告位,歸業主所有,前期開發商或後期物業公司接管後出售廣告位謀利,應該把廣告的收入反饋給業主。
據瞭解,一箇中型的高階社群,如果把廣告的收入反饋給業主,業主實際繳納的物業費其實可以減少50%。
還有一些被算作公攤的物業用房,按道理是業主所有,物業公司應當向業主繳納一部分費用,但現實中很少有人會這麼做。
也就是說,你支付了公攤面積的購房款和高昂的使用成本,卻很難享受到與之相應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