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菜的做法

安居社 人氣:1.76W

作為鹹味的醬以及其他各類鹹味食品,毫無疑問都離不開必須有的鹹味調料——鹽。人的日常飲食和生命維繫離不開鹽(其他動物和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也離不開鹽分的滋養),醬類食品的發明,顯然是基於這種生活需求和生命依存需要的結果。它是規律的必然,是早早晚晚必然會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

紅薯泥是杞縣的一道名菜。它的製作方法很講究,需先把紅薯煮熟,剝掉外皮,去其內絲,用乾淨的白布包裹起來軋壓成泥。然後將白糖倒入鍋內化成糖漿,再兌入香油、紅薯泥不斷攪拌,呈柿紅泥狀出鍋。裝盤時,分層放山檀丁、玫瑰片、青紅絲、桂花糖。此菜味道甘甜,爽口開胃,色澤鮮豔,營養豐富。人稱“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盤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

以紅薯為主料,成品形似泥狀,始產於杞縣而得名。其配料比例是:一斤熟紅薯,五兩白糖,二兩半香油及少量的山楂丁、玫瑰片、青紅絲、桂花糖等。製法先將紅薯煮熟,剝皮去絲,以淨白布包之軋壓成泥,作為備用、然後把白糖拼命倒至炒鍋內化成糖漿,兌入香油、泥紅薯,加熟烹飪,攪拌均勻,至三者溶化為一體,呈現柿紅色為止。盛至盤內,上面依次分層放上山楂丁、玫瑰片、青紅絲、桂花糖即成。此菜,斑駁陸離,色澤鮮豔,甜爽可口,營養豐富。據食品衛生部門測定,每斤(500克)紅薯泥含糖200克,蛋白質5克,脂肪45克,胡蘿蔔素30克,維生素C50毫克等多種營養物質。有健脾、補虛、益氣之功能,對霍亂吐瀉、水膨腹脹、夜盲等症也有良好療效,經常食用,可使人長壽。因此,品嚐者對它無不交口稱讚。

紅薯泥不僅是杞縣的名產,也是中原地區粗糧細作的典型。紅薯從粗製到細作,從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也是我國食品製作技術的發揮和創造。

TAGS: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