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種植技術 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安居社 人氣:1.87W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種植技術 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地榆

目錄
1、地榆的鑑別與應用
2、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3、地榆的種植技術
4、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5、地榆簡介

1地榆的鑑別與應用

地榆在鑑別上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先看外形:根莖為不規則柱狀,其下生根,根呈紡錘形或上粗下細的圓柱形,稍彎曲,通常已折斷,長約5~15釐米,直徑約0.5~2釐米。近蘆頭處較粗,頂端具有莖痕。外皮棕褐色或紫褐色,粗糙,顯瘤朽,有縱皺紋及少數鬚根痕。質堅硬,折斷面黃白色,紅棕色或帶紫棕色,形成層明顯,木質部黃色,呈放射狀排列。再聞氣溫,氣微,味苦澀。

地榆含有大量鞣質,有較強的收斂性和收縮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同時還有明顯的殺菌作用,能對抗綠膿桿菌感染。

將地榆焙乾研成極細粉末,過篩;另用麻油煮沸,然後迅速投入地榆粉,攪拌使成糊狀,盛於消毒缸內備用。用時將藥糊直接塗於創面,可以很快形成1層厚厚的藥痂,能起到預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進創面迅速癒合等作用。一般適用於一、二度燒傷、燙傷病人。

地榆用於血熱崩漏,常與生地黃、牡丹皮、白芍等同用;用於便血、痔血,多與槐花、枳殼等同用;用於血痢,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用於多種出血證,尤適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

2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種植技術 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第2張

地榆是一種含豐富營養物質的植物,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量比一般蔬菜高几倍或十幾倍,地榆是補充人體礦物質、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好食品。民間的食療偏方中,有用地榆煎湯服,治大便出血、痔瘡出血。豐富的鉀質,有利於防治心血管疾病。

鮮地榆適量搗攔敷患處,可治燒傷。地榆的根具有收斂止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降壓等作用。洗淨泥土,除去莖葉及鬚根,晒乾切片。

虛寒性出血症禁服地榆,血虛有瘀者慎服。惡麥門冬;癰瘡久病無火,並陽衰血證,並禁用之。氣虛下陷而崩帶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又為切禁。效能傷胃,誤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雖可用於身體各部分急慢性出血,但以治慢性便血為主,效果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治燒傷生用,止血炒用。 地榆含有大量鞣質,有較強的收斂性和收縮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同時還有明顯的殺菌作用,能對抗綠膿桿菌感染。

3地榆的種植技術

地榆別名山紅棗、小紫草、白地榆、鼠尾地榆,地榆是一種含豐富營養物質的植物,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量比一般蔬菜高几倍或十幾倍,每100克嫩葉中含粗蛋白4.2克、粗纖維1.8克、粗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0.67克、維生素B20.72毫克、胡蘿蔔素8.30毫克、維生素C229毫克。

栽培地榆過去多為藥用,可用種子繁殖,也可分根繁殖,選擇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土壤水分條件要好,播前要把地整平耙細、上松下實。播種期宜在早春或8月份,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用條播方法,行距40~50cm,用種子繁殖時,畝播種量1~1.5kg,播種深度1.5~2.0cm,苗高10cm時可進行一次間苗,株距30~40cm,分根繁殖可於早春萌芽前,將根挖出,根據根的大小,分成3~4株不等,按行距45cm,株距30cm,穴播。

秋播或春播均可,北方露地栽培,可從春季至夏末進行直播,條播或穴播均可,種植前,最好選樣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地。

灌溉地榆雖然生長粗放,也少見病蟲為害,但若長期乾旱缺肥,會使植株提早抽薹開花,趨向野生狀態,為取得品質好,產量高的產品,需經常灌溉,使土壤保持見於見溼狀態,並少量多次施用氮肥,特別是每次採割後,宜增施肥料,少施勤施。越冬前澆一凍水。翌春為提早採收上市,宜早灌水。

4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種植技術 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第3張

中藥地榆能瀉火解毒,並有收斂作用。用於燙傷,取生地榆研末,麻油調敷,或配大黃、黃柏、生石膏等製成散,外用調搽,可使滲出液減少,疼痛減輕。用於溼疹,可用生地榆濃煎液,紗布浸溼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石膏粉、枯礬、研勻,撒於患處,或加麻油調敷。

著名中醫地榆升白片是由地榆等組成的純中藥製劑。主要有效成份為皁甙、鞣質等。經過藥效試驗及臨應用證明,地榆升白片能恢復外周血象,提高白血球、血小板水平,升高骨髓有核細胞數,促進造血幹祖細胞增殖、分化,防護放、化療對骨髓造血組織的損傷、破壞,改善骨髓造血微迴圈,調節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將地榆炙黃,研細末過篩,以凡士林配成30%藥膏,外敷患部。敷膏前依皮損的不同情況先以油類擦洗或1:8000高錳酸鉀溶液溼敷。經治溼疹及溼疹樣皮炎,脂溢性溼疹,下肢靜脈曲張性溼疹及糜爛感染型足癬等疾患共109例,結果治癒47例,顯效及有效50例。

地榆治燒燙傷: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調成50%軟膏,塗於創面,每日數次。地榆治溼疹:地榆一兩,加水兩碗,煎成半碗,用紗布沾藥液溼敷。地榆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參各一兩,或加懷牛膝一兩,水煎服,連服二月。

5地榆簡介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種植技術 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第4張

地榆生於草地、山坡、林緣灌叢及田邊。主產江蘇、浙江等地。莖有時帶紫色,羽狀複葉,基生葉有長柄,莖生葉互生。中藥地榆味苦沉降,酸澀收斂,微寒清熱,有涼血洩熱,收斂止血之功。用於多種出血證,尤適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用於便血、痔血,多與槐花、枳殼等同用;用於血熱崩漏,常與生地黃、牡丹皮、白芍等同用;用於血痢,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地榆用於燒傷創面用藥,以地榆配漆大姑、黃柏等,製成糊劑或乳劑外用,敷藥後可見區域性分泌物減少。此外,也有用於治潰瘍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區域性外敷,可治皮炎。

地榆也可用於抗菌作用,主要對腸內致病菌(如傷寒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副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對腦膜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菌、大型結核桿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地榆外用調搽,可使滲出液減少,疼痛減輕。用於溼疹,可用生地榆濃煎液,紗布浸溼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石膏粉、枯礬、研勻,撒於患處,或加麻油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