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圖片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安居社 人氣:8.83K
萬聖節圖片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萬聖節

目錄
1、萬聖節的介紹
2、萬聖節傳說
3、萬聖節裝扮
4、萬聖節服裝
5、萬聖節傳說
6、萬聖節的由來

1萬聖節的介紹

萬聖節圖片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第2張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意思為:“萬聖節之夜”。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稱“鬼節”。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是天主教、聖公宗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在天主教會和聖公會中,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會中,諸聖節是聖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因而標誌著復活節季度的結束。

萬聖節圖片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第3張

也有說法是萬聖節為每年的11月1日,是古代塞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萬聖節圖片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第4張

萬聖節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作相應的佈置:諸如各式鬼怪、南瓜燈、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也會穿上每年不同的萬聖節服裝,拎著南瓜燈挨家挨 戶地去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t”。現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到了萬聖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櫃賣萬聖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聖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面具,吸引了年輕人的眼光。人們往往就將西方的“萬聖夜”認為是萬聖節,因為當夜過了12點,就算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2萬聖節傳說

每當萬聖節來臨的時候,孩子們今天著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瞭解這個習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

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佈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此外,萬聖節人們也離不開南瓜燈。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才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南瓜燈也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有傳言稱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更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兒。

3萬聖節裝扮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有哪些說法呢?其中最為人們所知的,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萬聖節的腳步正在臨近,在這樣一個盛大的節日,大家會換上奇裝異服,挨家挨戶以敲門騙取糖果的方式來慶祝。接下來介紹一些萬聖節的幾款特色裝扮。

人們可以扮演貓夫人的經典形象。她很友善,也有點奇怪,總是喝著茶,沒人知道她的家裡到底住著多少隻貓。喜歡弄亂髮型,越亂越好。身穿一條長裙或一雙高領的平底鞋。帶著一副超大眼鏡,隨身還會攜帶一些毛絨玩具小貓。

在好萊塢演員的眼裡,神奇女俠都是人們想要扮演的造型,今年蓋兒·加朵在電影中對這個角色的完美演繹,讓這個人物更加迷人。這部電影創下女性執導動作片的總計最高票房,今年萬聖節的制服就選擇Wonder Woman吧,既能吸引眼球,同時讚頌女性力量!

作為學生,人們可以借鑑穿著標準的紅白相間的條紋衫搭配藍色牛仔褲或者藍色的裙子。外加一副眼鏡,對了,你就是那個英雄沃爾多和他的女主角,文達。

另一方面你的專業不是科學學科,你沒有那件實驗室外套,或許你會在你朋友那裡借到。像貓小姐一樣,弄亂你的頭髮,讓它越凌亂捲曲越好。戴上護目鏡或是超大眼鏡,在試管裡放上綠色液體,在夜晚時分現身吧。

4萬聖節服裝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傳統的“鬼節”——萬聖節,在這個節日裡面,人們都會以各種古怪精靈的服裝都將出現,或許你想精心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造型,好在萬聖之夜引發尖叫、大出風頭。

萬聖節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如今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到了萬聖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櫃賣萬聖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聖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吸引年輕人的眼光。儘管萬聖節中國這個節日並不那麼普及,但它對於外國人來說可是相當重要的,很多人早早的就開始思考自己要在這天如何裝扮,來在萬聖節趴體和遊行活動中吸引眼球。

對於萬聖節的服裝,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說:“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的遊戲。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在萬聖節的製作上,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5萬聖節傳說

西方有著各種各樣的節日,萬聖節就是其中之一。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萬聖節在英語上的“Hallow”,它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據悉,南瓜也是萬聖節的標誌性象徵。南瓜是橘黃色的,所以橘黃色也成了傳統的萬聖節顏色。用南瓜雕制南瓜燈也是一個萬聖節傳統,其歷史也可追溯到愛爾蘭。

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6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圖片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第5張

隨著萬聖節文化的不斷傳播,萬聖節的由來也蒙上了傳說的面紗,流傳著很多種說法:

1、萬聖節源於古代克勒特人的屬陰節。克勒特人原是遊牧民族,在基督教傳入後,為同化異教,就把原有的萬聖節改在同一日,即十一月一日,而十月三十一日就變成萬聖節前夕。屬陰是他們所信仰的神明之一,其祭司叫招逸。屬陰節,既是他們準備冬天來臨和迎接新年的節日;也是宗教節日。克勒特人相信在屬陰節,人們能看見靈界的事物,如迴歸的故人靈魂或靈界的邪魔。並且這些鬼靈會在屬陰節那天加害於人,所以克勒特人就要討好這些鬼靈,免得它們作惡。有人會在家門前放置食物,供鬼靈享用。同時,當晚招逸祭司還會舉行宗教典禮,還有占卜邪術之類的事。

2、最普遍的說法是萬聖節起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凱爾特人。十一月一日是凱爾特的新年,這實際是一種秋收的慶典。新年前夜,凱爾特人會集合起來,戴上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蔔燈,在村落中游行(後期逐漸演變出現南瓜燈)。也有人說這是“鬼節”。傳說在萬聖節的前夜,死去的人的靈魂會來到人世。人們以圓滿的的收成及豐盛的食物款待鬼魂。篝火及燈火是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它們照亮路線,引導其迴歸。後來因基督教的出現改變了原本萬聖節的形式,以巫術的形式出現。所以現在的萬聖節裡,會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據說當天遇見黑貓,一年都會倒大黴,因此那天,大家都要喬裝打扮,驅走那些不吉利的象徵。

3、還有一種說法是,萬聖節在10月31日。愛爾蘭、蘇格蘭的凱爾特人認為該日是夏冬交替的一天,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人間,尋找替身,藉此再生,據說這是人在死後唯一能獲得重生的機會。活著的人懼怕鬼魂來再生,於是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鬼魂找不到活人;有人為了把死人的靈魂嚇走,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這天過後,他們照常生活,迎接新的一年。

萬聖節的其他習俗也有些邪術和迷信的起源,例如挖人臉的大南瓜、萬聖節的奇裝異服、各式面具等都是從驅邪、宗教的儀式中流傳了下來。萬聖節的意義也逐漸起了變化,變得輕鬆快樂起來,喜慶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