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活動主題

安居社 人氣:3.31W

元宵節活動主題

圓圓糯糯的元宵,寄託了中國人對團圓的嚮往,臨行前的一碗餃子,流露出中國人對於平安的期盼。吃過元宵,一起來回味元宵節的有關活動把!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又稱“燈節”,在這天觀燈、賞燈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內容。

元宵賞燈歷代相沿,到唐宋時期,達到極盛。當然這也得益於東漢末年蠟燭的出現,以及蠟燭在魏晉時期的廣泛應用。唐代詩人蘇味道在他的《正月十五夜》一詩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宵盛況描述得淋漓盡致。

元宵節的燈賞作為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和吃元宵一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各式各樣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整個城市就沉醉在了光與影的世界裡,花燈說不上有多傳神,但是卻把元宵節的喜慶與熱鬧錶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吃著剛出爐的米糕,手上提著精心挑選的花燈,向著城市的北方走,據說這樣可以去除上一年的晦氣,為家人帶來好運

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燈會,把人們帶進了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更加鋪張,將元宵放燈從三夜改為十夜。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遊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除了遊玩欣賞供人娛樂以外,元宵的花燈還有祈求生育的功能。據傳,元宵花燈是象徵子嗣繁衍、人丁興旺的生育吉祥物。賞花燈離不開猜燈打謎,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南北朝時期,元宵節最熱衷的就是“化裝遊戲”,亦即戴上面具鬧元宵。在隋朝每年正月十五之夜,大街小巷都是人,大家聚在一起遊戲玩耍。敲鑼打鼓,響聲震天,火把、蠟燭照亮大地。人人戴著野獸面具,男扮女裝,歌伎戲子、雜耍子弟,奇形怪狀。可以看出,戴面具的鬧元宵風俗在隋初仍很盛行,且場面很大。

如今的元宵節,也可以舉行相應的“面具舞會”的活動。元宵節戴面具風俗,或與儺戲等驅鬼、祭祀活動有關。但不知是何原因,後來“化裝歌舞”消失了,觀燈、猜謎等更流行,元宵節少了許多瘋狂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

《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京劇大師荀慧生的《元宵謎》也是講述男女愛情的,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而不是有人認為的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