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尋找真實 做“不裝”的設計

安居社 人氣:3.19W

設計師故事:

生於重慶,長於成都,被很多設計師朋友稱作“火山哥”的設計師張燦的人生經歷中,繞不去成都和重慶這兩座西南名城。如果你問他哪裡更讓自己喜歡,他會列舉出這兩地的各自優勢,然後,難分高下。

或許這位西南知名設計師骨子裡對這兩地有著很深的愛,他覺得這兩座城市一個潑辣一個婉約的美,互補中豐富了川渝之地的氣質。同樣他也很欣慰地看到兩城各自設計界的蓬勃發展,作為一位由心而發喜愛設計的設計師,張燦從設計過程的辛苦中,找到最終成就的那一刻的滿足感,以及設計這一工作帶給自己人生閱歷上不斷豐富的充實感。

張燦:尋找真實 做“不裝”的設計

人物介紹:

張燦

四川創視達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創作總監

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環境藝術系特聘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環境藝術系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

IAI亞太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聯盟資深會員

採訪現場:

:從業多年,設計帶來哪些樂趣?

張燦:人生豐富了,閱歷增加了。設計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它讓你去看更多的世界,去體驗去體會,得到更多的東西。設計需要接觸的領域很廣,你會從這其中會獲取很多,採風時你會看到很多好設計,跟設計師交流。

設計的過程會有很多痛苦,但痛苦如果能出來東西,能出成果,最終是有滿足感的,設計從學習到工作到完成,讓人很有幸福感。設計會帶給你更多新享受。

:作為一位從業多年的知名設計師,能否為我們分享下您的生活觀與設計觀?

張燦:我的生活觀就是,簡單。我們平時的生活很忙碌,我不希望自己設計的空間讓人很緊張,我希望我的設計帶給人們愉悅的狀態。

對於設計觀,我想應該是,通心、真實。我現在跟建築師合作比較多,我喜歡做沒有太多裝飾的設計,不需要用眼睛看到太多裝飾。

或許是因為我出道的專案更多是美術館和博物館,沒做太多家裝、裝飾感特別強的內容。現在做得更多的是度假酒店、精品酒店。這類酒店不同於城市酒店需要很多裝飾,因為度假酒店的外部環境大都太好了。

你不需要太“裝”,就像我們常說的那句:我們不要太裝修,也就不裝了,我們要那種真實的感覺。

: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大家對於健康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那麼作為優質空間締造者的設計師們,應該怎樣為客戶營造一個健康、環保的居住、生活環境?

張燦: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設計師可能會在“皮”上做文章,比如說材料用得是不是環保,其實還有很多新的健康標準值得我們關注,像人的行為健康,也需要設計師注意到。

並不光是使用了一款無甲醛的材料,這個設計就叫健康了。燈光刺眼,帶來的色彩可能讓別人緊張,帶來的心理上的不適;或者空間設計上的一些行為,比如一個很複雜的空間,也會容易讓人緊張,帶來不舒適的心裡,這也是一種不健康的體現。

所以一個空間環境的健康不僅限於空氣好,材料環保,還包括燈光、色彩、空間結構等方面,能否給人的心裡帶來舒適感的健康。

張燦:尋找真實 做“不裝”的設計 第2張

:對於成都和重慶兩地,很多人西南地區以外的人總是分不清,您覺得這兩座城市的不同之處體現在哪裡?

張燦:我是重慶人,在成都長大,讀大學又在重慶。成渝兩地有很多文化方面的不同,性格也截然不同。兩地的生活方式也有一些不同,至於語言上,外地人是分不清這兩城語言上的不同的。

重慶在長江沿線,跟武漢相似,帶有碼頭文化,性格比較剛烈,相對耿直些,節奏相對來說更快;成都更休閒,成都是個古城,人文的東西多,像杭州,更小資些。在吃的方面,重慶更辣,成都更麻,偏溫和。重慶設計的火鍋文化更碼頭文化,可以脫了膀子吃。成都火鍋吃起來更精緻。


重慶的設計在賴旭東、謝柯、孔翔等中國非常優秀的設計師的帶動下越來越有溫度和情感,越來越有文藝範兒,但這種文藝範兒不同於成都,成都更偏文創和小資。

兩座城市因為地形原因造成巨大生活差異,由此也形成了休閒方式上的差異,成渝兩座城市相互補充,相互感染。

:除了平時的設計工作之外,您還從事一些教學方面的事務,那麼能否從這個角度來談談,當下中國青年設計師的發展。

張燦:我們當年初做設計,資訊沒有那麼發達,都是在堅持自己的東西。現在的年輕孩子們,沒有了資訊接收方面的障礙,拿著手機就能看到全球的東西。我前段時間在西安做演講時說,現在你們沒有任何理由說自己是落後地區了,從前大家會說,高文安、樑志天他們可以全世界走看到更新的東西,而自己沒有那個條件,現在不一樣了,大家接收資訊的渠道都非常多,發展的路也變得多了。

發展的機會多了或許也帶來一些問題,那便是無法堅持做一件事情。路太多,機會太多,誘惑太多。現在出現的很多青年設計師,出道起點比我們當時要高,有些設計師當人們知道他名字的時候,他已經登上國際舞臺。

:現在很多明星設計師湧現出來,您怎麼看設計界所謂的“造星運動”呢?

張燦: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看,好的一面在於,“造星”鍛鍊自己成長。壞的方面是,在成名之後,心態的膨脹是一定會有的,很難平和得下來。

設計師有時和藝人很像,而媒體和做選秀節目的,是促使他們更快速成長,但這其中沒有絕對成功的道理,整個過程中,媒體與設計師們就是相互陪伴的關係。我們會發現很多設計師會說材料商怎樣怎樣,或者有些設計師被追捧起來後就會有種不得了的心態,這個是最怕的一個問題。設計圈應該組織積極的、良性的活動,讓設計師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採訪手記:

“視覺到思想的過程,是一個設計師從普通轉變為好設計師的一個過程。”這是張燦對設計深度的考量。單就“健康的空間”這個概念,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環保的材質、健康的器物,張燦說,讓空間裡的人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一個空間的結構、燈光的亮度、色調的選擇,這些都需要設計師用專業知識與生活積累做最終的解答,如果不然,也會對這其中的人造成困擾。潔淨與環保滿足了我們對健康的最基本要求,而心理上的深層次需求,卻值得設計者們仔細思考,光在“皮”上做文章,想必是不夠的。

TAGS:張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