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安居社 人氣:5.14K

“一個人要從遠處回,從高處下,從深處出。”一九八九年元月以後,木心在紐約為陳丹青等人講授“世界文學史”,這句話便出自據講義整理成書的《文學回憶錄》。

在正式開始採訪汪昶行時,我們恰巧聊起木心,卻意外發現生於87年的他與木心先生擁有幾分相似的人生經歷:上海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地方;追尋藝術之路從東方到西方,又回到東方;一個是擁有文明氣脈託舉出的雅緻文人,一個在追尋獨特東方韻味的路上……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汪昶行作品:上海蘇州河畔私宅

從某種意義上說,汪昶行也在用設計生涯迴應著木心的那句話。“從遠處回”,屬海歸一派;“從高處下”,獲碩士博士學位,深受藝術家父親的薰陶,站在文化的金字塔尖;“從深處出”,他的專案所涉及面之廣、文化研究之透,和探討的獨特東方美學,早已比同處這一階段的設計師走得更遠更深。

出身上海弄堂,留學西方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汪昶行,打小便在父親的工作室裡度過,父親的繪畫作品、紅木傢俱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最直接的記憶。同濟建築專業畢業以後,帶著一絲反叛精神的他先後去了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和紐約帕森斯藝術學院學習,拿到博士文憑,涉獵了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專案工程管理等領域。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2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3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4張

汪昶行作品:上海音樂廳

30歲之前的汪昶行沒幹“正經事”,到處玩,利用訪問學者的身份,玩遍了七大洲的50多個國家,300多個城市。他的玩兒不是去景點打卡,墨西哥的黑幫區、非洲最貧困的部落深深震撼到他,“如果說那段經歷給我留下了什麼,那就是後面我碰到任何事都覺得不是事。”一起玩的朋友,有攝影家,有驢友,遇到了就一起同行,下一段旅行再分開。這些積累的旅行素材成為他很多設計的靈感來源。

出生於石庫門弄堂的汪昶行,博士期間研究的是近代上海室內設計史,在國外留學、訪問學習、在全球知名設計事務所YabuPushelberg工作後,“弄堂”成了他對上海的一種鄉愁。就像他喜歡的建築師卡洛·斯卡帕這樣描述自己的故鄉威尼斯:“我是威尼斯的兒子,我出生在威尼斯,威尼斯給了我所有的這一切的設計語言。”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5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6張

汪昶行作品:MYDREAMWEDDING高定禮服精品店

2016年汪昶行回國,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NONGSTUDIO弄設計,並在米蘭及紐約設立分公司。作為一家跨界建築空間設計事務所,NONGSTUDIO弄設計的業務涵蓋了高階商業空間、居住空間、軟裝陳設以及視覺傳達設計等。

“弄,是把玩的意思,同時也是里弄的意思,這是上海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所以取名弄設計。”汪昶行如此解讀事務所命名來源。經歷了四年的發展,NONGSTUDIO弄設計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海派裝飾藝術之路,汪昶行也被媒體稱之為“海上頑家”。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7張

汪昶行作品:上海徐匯老宅室內改造設計

當代設計語境下的海派文化

“上海人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這裡是有一種奇異的智慧。”張愛玲對近代上海人的理解是相當深刻的。

這種奇異的智慧也潛藏於汪昶行的基因中,長期浸淫於傳統文化暴露出的叛逆心理,在遇到西方文化的撞擊後,反而生髮出更多獨特的思考:曾經西方的裝飾美學奠定了近代上海的城市風貌,如今,該怎樣用當代設計語境為海派文化帶來新的生命力?

2016年,在打造位於上海蘇州河邊的私宅時,汪昶行便開始了他的設計探索——中世紀風格的“劇院”桌布,與中式工筆畫桌布相映成趣;30年代的海派傢俱,維多利亞時期鑲嵌貝母的櫥櫃,古董傢俱們也能完美融合;用中式異域風表現故宮硃砂紅牆面;民國海派儲物櫃搭配波西米亞風椅子;限量版義大利孟菲斯球泡燈與牆面中國壁畫透出一股和諧的衝突感……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8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9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0張

汪昶行作品:上海蘇州河畔私宅

貝聿銘說:“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建築跨越時間的長河而存在,是人類文化和歷史的載體;空間可以傳承文化亦可以表述當下,體現出當下的審美趣味,一切又都在變化之中。汪昶行希望能用自己獨具個性的設計語言為海派設計注入新的活力。

NONGSTUDIO弄設計的工作室位於上海南蘇州路1247號,這裡曾是上海灘風雲人物杜月笙的私人糧倉,汪昶行對它進行了外立面和內部空間的還原,將百年原結構木樑木柱保留並裸露出來,讓人與空間來了一場百年曆史間的對話。空間中黃銅、玻璃、大理石、不鏽鋼等現代材質凸顯了這是一個摩登的時尚空間,與他的收藏品一起“弄”設計。

呈現設計,退隱設計

木心一直記著福樓拜的忠告:“呈現藝術,退隱藝術家。”

“我不喜歡談論風格,標籤只是外界的評價,如果我給自己定義了風格,也就意味著自我設限,設計到最後一定是在探討哲學層面的問題,而不是審美。”汪昶行愛冒險的性格也滲透在了作品裡,每一個專案他都渴望做一些新的嘗試,探討一些新的話題。

最新作品「得雲茶樓」牆面取材自故宮倦勤齋的月洞門和仙鶴圖,柱上裝飾以法式黃銅紅色絲絨燈,頂面的電扇最早使用於19世紀西方老酒館,茶桌取形於八仙桌,椅子則重構了維也納分離派大師霍夫曼設計的蝙蝠椅。中西合璧,以現代技藝重新演繹歷史形態。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1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2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3張

汪昶行作品:得雲茶樓

如果說汪昶行的作品有何共性之處,那就是他把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已經融入到血液中,它們也許沒有具體的形態、表現形式、色調,但是總能與當代人的審美結合得恰到好處,將中式文化的積澱、文人的雅緻託舉出來,為世俗生活帶來一些精神層面的享受,隨時間流逝而恆久珍貴。

自由的創作方式,輕鬆戲謔的人生態度讓他的設計超越常規,像是西方設計師眼中的東方文化,但又比本土設計師更懂傳統藝術,在其中游刃有餘。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4張

汪昶行作品:OROTiramisuteca3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5張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6張

汪昶行作品:香港華心糖水鋪

汪昶行說:“我其實希望通過設計讓西方更關注中國青年設計師,讓外國人知道我們也能做出好設計,讓他們知道東方設計並不只有日本設計,中國也有自己獨特的我覺得這是我們這個時代設計師的責任。”

策劃 :lili

撰文:子溪

關於汪昶行

對話汪昶行:在找尋東方設計的路上,做一個冒險家 第17張

NongStudio創始人,一位不拘一格的室內建築師、藝術家。其父汪家芳,是滬上知名國畫藝術家,自幼成長在藝術之家,後又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院,赴米蘭理工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博士期間訪學全球頂尖設計院校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曾遊歷過六大洲五十多個國家,一中一西的教育與生活背景,加之從小的藝術薰陶,造就了他如今獨特而又自由的“當代海派”設計風格。他始終強調設計、藝術與文化相融合的設計理念,時刻保有一顆好奇心去探索未知。

2016年回國成立NONGSTUDIO設計事務所,並在米蘭及紐約設立分部,其藝術化的“中西融合”設計理念受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及認可,斬獲各大世界頂級設計類獎項如GermanDesignAward、SBID、A&D、GrandPrixDesignParis、APIDA以及諸多國內設計大獎,其作品大量被國內外媒體如義大利版ELLEDECOR、香港Perspective、AD安邸、荷蘭FRAME、Kinflok、尚流Tatler、美國InteriorDesign等報道,並受邀如DesignMatters全球巡迴上海站演講等大型設計類論壇及講座,受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

顛覆性,幽默感,人性化,好奇心,優雅度,是設計致於我的責任。”是汪昶行對設計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