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康: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設計師

安居社 人氣:2.2W

劉小康: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設計師

劉小康

自1984年以來,劉小康已經獲得300多個國內、國際設計獎項,2004年為屈臣氏設計的礦泉水更是獲得了“Bottled water world design award”,在滿足水瓶的基本功能外,融合了藝術、文化、設計與商業等因素,同時也達到提升品牌市場佔有率和促進本土文化的效果。除了商業方面的設計,劉小康對純藝術創作也有著濃厚的熱愛,2005年,他的椅子戲展分別在北京、香港、臺北、東京巡迴展出。透過各種造型的椅子,探尋各種社會關係。劉小康的創作非常多元,平面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裝置、珠寶設計等等,有人說他是跨界設計師,而他更願意將其歸結為香港人的生存方式本來如此。

記者:如果讓你跟一位老奶奶去解釋設計是什麼,你會怎麼說?

劉小康:我會告訴她弄頭髮也是一個設計啊,她就會明白了。每個人都是設計師,大家都是自己的設計師。以前傳統裡的手藝,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技巧,這也是一種設計。比如窗花,從奶奶時代傳下來的,一直到媽媽、到女兒。

記者:上世紀80年代香港設計剛起步的時候,那個年代的背景對你設計有什麼影響嗎?

劉小康:80年代的設計做得不錯了,我去看80年代的設計展覽,都是非常國際性的,因為有很多從外國來香港工作的設計師,有做廣告的、做設計的。

記者:可以說國際化的設計理念對香港的設計師們影響很大是嗎?

劉小康:我們生活在一種中間的地方,不是西方也不是東方的地方,有一些非常中國的東西,也有很多非常英國的東西。比如說我早晨起來喝一杯英國茶,中午喝一杯中國茶,晚上喝一杯咖啡。很複雜,多半是這樣子。早上要回學校,因為是基督教,要去教堂,但是又拜祖先,這都是同在一天發生的。生活都是中西融合的。

記者:你的創作設計非常廣泛,設定、裝置、雕塑、舞臺等方方面面的東西,所以有人稱你為跨界設計師,你怎麼看呢?

劉小康:我們香港人覺得我們什麼都做, 香港生存的方法就是這樣子。什麼可以做得好就去做,有機會做得好就去做。

記者:這是香港人的生存理念?

劉小康:這是香港人的生存方法。對我來說,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做這麼多事情。有一位日本的大師跟我說,你這樣不容易。我說不容易?我們大家都是這樣子的。日本的設計師現在開始比較跨界了,但是在以前的前一輩、兩輩來說,他們平面就是平面的,你做別的領域會被看不起。但是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多資源啊,香港很多元化,不是我們特意要做出來的多元性。就像你們說的生存條件,從生存條件變成一種多元性。

記者:你覺得是不是有一個特定的香港設計風格?

劉小康:從來都沒有一種風格的,香港很難有一種風格。香港都是不中也不西,中跟西中間這麼多不一樣,也可以說多元性是一種風格。比如說電影裡面,你們看這個電影,香港電影有風格嗎?看香港電影裡面有很多不同單元本身都是很強的風格。王晶的、王家衛的都有很多不同的風格,王晶蠻香港風格的(笑)。

記者:對於專業藝術設計院校的學生和想要成為設計師的人有什麼建議?

劉小康:年輕一代的中國人現在適逢人類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好時光。他們首先要先去了解這個世界是怎麼樣,多理解設計可以加入哪些東西,不光是美學的東西。設計師有很多方面,不僅可以選擇設計很強的設計師,也可以選擇其他。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很厲害,所以我們可以多看一下。

記者:那您認為在設計教育裡面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重要,還是培養他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

劉小康:培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比較重要。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太單一了。有很多年輕朋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只是通過電腦。而電腦給你的只是一種平面,只是一個物件,是什麼樣的形狀、有多重不知道,設計師體驗很重要。所以有關設計的技巧跟創意,我覺得不難培養。學生用電腦都比我們厲害,但是我們是希望把我們的經驗,怎麼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怎麼理解我們,把這個經驗交給他們,他們設計東西的時候可以找技巧去做。

記者:內地很多新生代設計師可能會面臨兩大困境,他有好的構想找不到好的廠家來幫他做。或者說他做出來以後也找不到好的渠道,香港有這樣的問題嗎?

劉小康:你講的這個問題全世界都一樣,所以他們要多努力一點,設計師不能說創意就是第一。從創意到產業,創意不是第一的。要解決很多問題,才能把創意變成產業。所以你不能說創意天下無敵,為什麼你不來找我,這個沒有用,要先去學習一點其他的部分,要明白生產條件怎麼樣,怎麼控制生產成本,怎麼做推廣,怎麼找通路。全世界的設計師都一樣。

記者:還是跟一個設計產業的環境有關係?

劉小康:從觀念上來說,設計師不能說我的創意最重要,創意在這個社會裡面,如果沒有做出來用,就只是創意。設計師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的需求和明白專家們的想法。如果覺得單創意就是很厲害的,那應該去教書。如果你覺得創意很厲害,要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帶上你的創意去找企業,而不是坐在這裡等。

記者:可以講下香港設計的優勢和劣勢嗎?

劉小康:香港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國際的平臺,所謂國際中心,我們談的國際中心不但是大家都站在一種國際中心裡面談,因為香港真的是國際性,語言方面,在其他的通行方面,大家都理解到了什麼水平,大家對品質的要求,大家比較清楚。所以為什麼我們有自己的時裝週呢,這麼多人的幫助,這麼多外國的大師都希望來,他們來到香港之後覺得有一種交流。這種交流就是香港的商人、香港的設計師,還有其他來香港的朋友,他們之間有一種對話。這種對話每年都有一種增長。所以來的設計師們,以前談的什麼,現在發展什麼,大家創意什麼,這種規劃可能在內地比較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