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反傾銷:湖南陶瓷出口壓力山大

安居社 人氣:1.28W

受歐盟、巴西等地密集的反傾銷手段影響,去年以來中國陶瓷出口遭遇了嚴重的外部挑戰。記者在中國重要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湖南醴陵市調查發現,除了國外的貿易壁壘,中國陶瓷“走出去”還面臨不少內部制約。

作為國內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醴陵陶瓷產品多達4000餘種。其中釉下五彩瓷遠銷五大洲。資料顯示,目前醴陵陶瓷業產值已超過424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2.8萬人,每年陶瓷出口額約6.7億美元。

然而,受金融危機、國外市場不景氣和歐盟、巴西等地反傾銷制裁影響,醴陵陶瓷出口近年來遭遇不小衝擊。

2013年5月,歐盟作出終裁,對原產地為中國的陶瓷餐具徵收13.1%-36.1%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醴陵市共有53家陶瓷企業被制裁。

繼歐盟發起反傾銷調查之後,印尼、墨西哥、巴西等國相繼宣佈對中國家用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

2013年9月,巴西公佈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決定對中國出口的陶瓷徵收每公斤1.34-4.66美元的臨時反傾銷稅。業內人士透露,這讓包括醴陵在內的中國陶瓷出口企業“壓力山大”,不得不考慮退出巴西市場。

受反傾銷制裁影響,2013年醴陵陶瓷出口增幅從以往的10%急劇萎縮至約3%。

湖南泰鑫瓷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婷表示,該公司主要客戶是歐洲和美國,2012年出口額超過1300萬美元,受歐盟反傾銷稅的影響,客戶訂單大幅下降,2013年出口額僅為800萬美元。

業內人士普遍反映,除了國際市場不景氣和貿易壁壘等外部因素外,中國陶瓷產品“走出去”仍面臨諸多“先天不足”。

陶瓷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產品創新不夠,競爭力不強。“我們廠1400員工中,只有40人為技術研發人員。”湖南泰鑫瓷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曾日倫告訴記者。

中國陶瓷生產和出口尚未形成產業品牌效應,大部分產品只能靠貼牌代工或低廉價格進入國外市場。據記者調查,醴陵出口陶瓷中,絕大部分屬於貼牌生產,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業,貼牌比例仍高達70%。

劉婷認為,在遭遇反傾銷的情況下,企業自身應適時調整經營策略,重點開發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她也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陶瓷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支援力度。

來源:新華網